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6种病症,「肚脐敷药」效果最好


「脐」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被切断后形成的疤痕组织。胎儿时期,脐连接着脐带和胎盘,为胎儿供给营养物质。

「脐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对脐中(即“神阙穴”)施行艾灸、穴位贴敷、拔罐等治疗手段,以达到疏通气血、调节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脐疗的历史

相传殷商时期已有脐疗养生的应用,如“太乙真人熏脐法”,用到的药物包括乳香、没药、附子、肉桂、小茴香、丁香等,把它们研成细末,隔姜灸脐,用于防治多种慢性疾病。

脐疗之所以有如此疗效,与脐的特殊解剖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难经·六十六难》指出,“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因此,脐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内、外、妇、儿等众多疾病的治疗。

脐疗除了艾灸、拔罐等方法外,还可以将药物制成各类剂型,直接外敷脐部,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证实,药物分子可通过脐部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而弥散人体内,通达全身。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常用的贴敷脐疗法,我们自己在家就能做:

1.失眠

△方法:取等量的黄连、肉桂,烘烤为细末,用蜜调为糊状备用。先以75%酒精消毒肚脐,然后将准备好的糊状药膏敷于脐中,用伤湿止痛膏或其他膏药贴附固定,12小时后取下并清洁脐部。

△疗效:此方适用于失眠伴心烦、心悸者。中医认为这种失眠属于心肾不交型。黄连可以清心降火,佐以肉桂,可起到把上炎的心火向下归于肾元,从而心肾交通,改善失眠症状。

△注意:治疗期间要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2.腹胀

△方法:莱菔子用文火炒黄,研成细末备用。敷脐时取10克药面,以米酒调和成直径3厘米的薄饼。脐部常规消毒后,将药饼盖在肚脐上,用纱布固定即可。每12小时换一次药。

△疗效:此方是利用莱菔子消食健脾、理气消胀的功效。

3.腹泻

△方法:丁香、肉桂各9克,五倍子12克,白胡椒5克,石榴皮20克,研成细末装瓶。取药粉适量,用生姜汁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绷带围绕脐部缚紧,以防脱落。

敷12—24小时后可揭去。一般12小时后吐泻可停止,24小时后可痊愈,愈后再贴一天,巩固疗效。

4.痛经

△方法:肉桂25克,丁香20克,吴茱萸15克,红花15克,将上述药材混合研成粉末状,密封备用。使用时取5克药面,用温热的黄酒调成糊状,敷脐,用膏药固定,每天换一次药。

经前疼痛者可于有症状之日起开始使用,经期疼痛者可于月经第一天起开始敷脐。

5.前列腺增生

△方法:约3寸长的葱白1根,白胡椒7粒,一同捣烂成泥状。用75%的酒精消毒肚脐后,取适量药物敷于脐部,盖以保鲜膜,用胶布固定。每天换一次药,取下后清洁脐部,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6.中暑

藿香正气水是我们家中常用的一种清热解暑的药物,但由于它气味较怪,很多人尤其是孩子非常不愿意喝。这时可用肚脐外敷法治疗。

△方法:用棉球吸足藿香正气水,放在肚脐上,用创可贴或胶布贴住。可选择在长时间户外活动前贴上,或是气温高的几天每天贴2~3小时。

△疗效:藿香正气水主要成分为藿香、茯苓、紫苏叶、白芷、橘皮、桔梗、白术等,解暑力较强。该药主要用于外感暑湿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食欲不振等,是解暑良药。

「脐疗」禁忌:皮肤高度过敏或患有传染性皮肤病,肚脐及周围长有肿瘤(肿块)、脐部感染溃烂,或是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应禁止使用脐疗方法。皮肤对药膏过敏者也不宜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肚脐贴敷疗法 治疗痛经的良方
药物敷脐方
四种不适,肚脐敷药
脐疗配药大全
奇效的敷脐疗法
敷脐疗法总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