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后期的10多年里,20多位皇子围绕储位进行争夺,最后,皇四子胤(雍正)被精明的康熙帝立为储位。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夺储策略,在《中国通史》上,特别强调了戴铎的作用。戴铎为胤的基本谋划,集中到一封给胤的密信上

     这封密信写于1713年,是原先太子之争白热化的时候。以下是该密信的简要内容:

     当不当皇太子,是关系到终生荣华富贵还是屈辱人下的重大问题。现在的诸位之争是关键时刻,绝不可轻视。因此我要向您进献浅薄的意见。这些话可能不应当说,说了可能犯死罪,但是我还是要冒死进上几句话。
     当今康熙皇帝是天生的圣明君主,各位皇子在诸位空悬的情况下,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为的就是谋求储位。
     皇子与平庸的父皇容易相处,同英明的皇帝则很难把握好关系。兄弟少,关系也就简单,相互间容易欢洽,如果兄弟众多,关系就复杂了,处理起来也颇为麻烦。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英明的父皇面前,不表现自己的才华吧,恐怕父皇会认为这个儿子是蠢才,不中用,弃置一边;努力表现自己的才华吧,又怕精明的父皇可能对他产生猜忌,说他有野心。这就使得做皇子的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兄弟多,个人的秉性就不同,爱好也各异,关系复杂,矛盾也多,使身处其中的人不知该如何周旋。奴才认为您的正确的做法是用孝敬的态度敬事父兄,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其他人,还要用忍让的态度宽容他人的过失。如果做到了这些,父子兄弟的关系就没有处理不好的。
     您天生懂得仁孝,在皇帝那里没有一点不对,这不用我们担心。
     对待各位兄弟,您也应当用高深的修养和博大的气度来对待他们,让有才能的人嫉妒不起来,让无才能的人紧紧依靠着自己。决不要图一时痛快发泄情绪,这可能给自己带来终身大祸。
     所有在您周围的人,奴才请求您都要破格给以优待。一句赞扬的话,说话人未必因此得福,但是一句诋毁的话,就可能使人遭祸。您一贯敬老尊贤,老早就被人称赞了,但请您更加时刻留意,就是那些地位一般的汉人官僚、太监、侍卫,您在同他们见面时,也要给他们多讲几句应酬的闲话,夸奖他们几句,其实您也不用给他们金银绸缎当赏赐。就这么几句话,他们就会感激不尽,逢人讲您的好话。这样,贤明王爷的名声就会越传越远,别的皇子们就谁也赶不上您了。
     至于府里的一些小事情,似乎用不着多管,免得分散精力,弄不好还招来不利于您的议论。古人说:打天下的人如果轻视金玉布帛,那么得天下就像翻手掌那么容易。您的气量远大,自然不会在乎这些小利。谋财会受到舆论的指责,给自己招来麻烦。
     说到为您建功立业的人才,咱们王府中就有。这是些金玉,但还藏在匣子里;这是些珍珠,但还沉在海底。最近您发话,允许府里的人借银子捐官做,大家都因此认识到您提拔的美意。我恳求您进一步培养门下的人,对于还不太熟悉的人,请您亲自面试提拔。借着您的声望,大伙一定会更加努力上进,虽然不一定人人都能飞黄腾达,但只要有两三个人出现,就会成为您不可缺少的助力。
     这几条建议,希望您采纳。我受您隆恩,每天日夜为您祷告。您根基深厚,学问渊博,哪样道理不知道,哪件事情不清楚?我这些浅薄的见解是多嘴了。只因为我要去湖广办事,来回要耽搁不少时间,更因为现在是储位之争的紧要关头,实在是马虎大意不得,所以向您禀报这些意见。现在,稍微有一点懈怠,就会出现别的皇子率先获得储位的可能。再说,您的才华、智慧、品德、学问哪样不比别人高出万倍?如果有人因此嫉妒您,使出坏来,到了势难两立的地步,您后悔就来不及了。
     这封密信除了把夺储形势、利益关系看得清清楚楚外,还有几点值得肯定。
     一是异常重视“赞美”、“尊重”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作用。这是些费力不多、但却能产生奇效的“法宝”,戴铎是这样认为的。一方面,他极力建议胤在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交往中运用这些“法宝”。另方面,在这封密信中,戴铎也是大力赞美、万分尊重胤。作为一个下人,向王爷提建议是难的。但有了“赞美”和“尊重”,提建议就显得那样顺畅和有力。
     二是清晰点出“增强助力”与“减少阻力”是竞争的两个基本方面。争夺储位,就是一场激烈竞争。而任何一种竞争都有两个基本方面,戴铎从这方面入手,告诉胤应该怎样去做。培养人才,提高威望,能够提高竞争力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宽以待人,舍弃枝末,能够减少阻力的事也一定要去做。如果在这两个基本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那么在这场残酷争储斗争中,又会如何不胜呢?
     三是特别强调“增强必胜信心”与“不可掉以轻心”的战略意义。密信的开头与结尾虽然才几句话,但说得很深刻,把胤的优势和夺储的重要性、必要性、严峻性说得清清楚楚。相信胤看后肯定有一股“背水一战”、“必须全力以赴”的感觉,自信心和警惕性会大大的提高.
     171711月,康熙帝召集诸皇子及满汉大臣等入宫,传长篇口谕,暗示他已经定计立储,只是未将继承者言明。172211月,69岁的康熙帝在寝宫病死。死后,宫中传出遗诏,内称“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于是,胤奉诏即位,改明年年号为雍正
     附件1
     戴铎给雍正密信的原文
     奴才戴铎谨启主子万福万安。奴才每思人生在世,百岁无多。上之不能从赤松子游得达摩祖髓,作古今来第一风流人物,次之又不能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甘隐逸于林泉下,而随波逐流,碌碌一世,醉生梦去,与草木同腐朽,良可悲也。幸达我竹子有尧舜之德,而奴才受格外之知,惟因身居外吏,不能日近天颜,虽有微衷无由上达,即或偶言亦难尽备,此奴才之日夜抑郁而不能自安,终身饮恨,而时为愧赧者也。
     然当此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奴才虽一言而死,亦可少报知遇于万一也。谨据奴才之见,为我主子陈之: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此其所以为难。而不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昔者东宫未事之秋,侧目者有云:“此人为君,皇族无噍类矣!”此虽草野之谚,未必不受此二语之大害也。奈何以一时之小而忘终身之大害乎?
     至于左右近御之人,俱求主子破格优礼也。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谗,即可伏祸之根。主子敬老尊贤,声名实所久着,更求刻意留心,逢人加意,素为皇上之亲信者,不必论,即汉官宦侍之流,主子似应于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语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矣。贤声日久日盛,日盛日彰,臣民之公论谁得而逾之。
     至于各部各处之闲事,似不必多于与阅也。
     本门之人,受主子隆恩相待,自难报答,寻事出力者甚多。兴言及此,奴才亦觉自愧。不知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益必有一损,受利受益者未必以为恩,受害受损者则以为怨矣。古人云:不贪子女玉帛,天下可反掌而定。况主子以四海为家,岂在些须之为利乎!
     至于本门之人,岂无一二才智之士,但玉在椟中,珠沉海底,即有微长,何由表现。顷者奉主子金谕,许令本门人借银捐纳,仰见主子提拔人才之至意。恳求主子加意作养,终始栽培,于未知者时为亲试,于已知者恩上加恩,使本门人由微而显,由小而大,俾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仰籍天颜,愈当奋勉,虽未必人人得效,而或得二三人才,未尝非东南之半臂也。
     以上数条,万祈主子采纳。奴才身受深恩,日夜焚祝。我主子宿根深重,学问渊宏,何事不知,何事不彻,岂容奴才犬马之人刍荛之见。奴才今奉差往湖广,来往似需数月。当此紧要之时,诚不容一刻放松也!否则稍为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我主子之才智德学素俱,高人万倍,人之妒念一起,毒念即生,至势难中立之秋,悔无及矣。冒死上陈之罪,实出中心感激之诚,万求主子恕其无知,怜其向上,俯赐详阅纳行,则奴才幸甚,天下臣民幸甚。
     蒙批语:语言虽则金石,与我分中无用。我若有此心,断不如此行履也。况亦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图之举乎?至于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全不在此,无祸无福,至终保任。汝但为我放心,凡此等居心语言,切不可动,慎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