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峨嵋 | 神力掌掌功

峨嵋神力掌是从少林金刚掌和峨嵋阴沙掌中衍生出来的一套大力掌功。它以内功为本,外功为用,自然任运为法,意、气、力、形通透合一为要则,有养生与护身双重功用。就养生而言,它能培元固本,通经活络、强化体力;就护身而言,一旦临敌,功深者不必运气提劲,随机出手,即可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因此,它要求修练者具备高度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法律意识,否则损人害已,难成大器。

(一)一气混元之法

内家功夫,以涵养真元为首务。此掌炼法,开手即为“一气混元”,以便培元固本,蓄积真力,它是后续各功的本源。

行功过程:

1.择一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无人喧哗之处,面南而立,中正平稳,全身放松,心平气和。两目平视远方,注意力集中,安静地正立一两分钟。

2.两脚略略分开,互相平行。双膝略屈,重心随之下降,同时,抬起双臂,环护于胸前,远不过尺,近不贴身。全身要求,伸而不直,曲而不折,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总体感受是舒适平正,圆和匀称(图1)。

3.当外形调好后,把注意力集于体内,但对体内状况又不宜太过注意,也就是说,注意力即不泛散又不执著。保持这种精神和形体状态,静立一段时间(10~30分钟)。

功境体验:

1.局部酸痛感。初次练功者,下肢、腰部或双臂有酸痛的感觉,随着站桩次数的积累,这种现象很快就会消除。

2.局部热麻感。站桩大约5~10分钟左右,身体某处(比如手掌或丹田)有一股温热而微麻的新的感受,此时,要不忙不助,一般不作意念引导。若多次站桩也没有反应,可意想丹田(小腹内)有一温热的火球,这样,你一会儿就会感受到热感的出现,热感一经出现,不再意想。

3.全身的温热感。局部热麻感出现后,接着就会出现全身的温热感和轻微的胀感,好似体内出现了一种“物”,这种舒适的“物”的感受使人联想到了“内气”一—自己全身都弥漫着内气。

4.整体的力感。在真气的滋荣中,自己似乎觉得全身有一种“力”的冲动。此时应体认形、气、力、意的均衡状态。

5.收功之法。当不想站或站得比较满意后即可收功。方法是:意想内气内力被全身细胞吸收,多佘部分汇集丹田,被丹田吸收消化,然后,随意揉摩全身肌肉,活动活动四肢就行。收功后,身上可能还有一点热麻胀感,此属正常,不要理它,很快就会自然消失。

6.此功关键是顺其自然,不施拙力。有气感力感时不必惊喜,无任何感受也不必气馁,这样才能练出真功夫来。

(二)行气之法

行功过程:

1.面南而立,两脚平行,相距10~20厘米。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呼吸自然,注意力集中(图2)。

2.双掌抬起,置于腰侧,掌指向前,掌心向上,同时吸气,直达丹田(图3)。

3.用微力缓缓向正前方推插双掌,一边推插一边内旋前臂,使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同时缓缓呼气,意想内气由小腹,经胸、臂至掌指,所到之处有胀感。目光可注视双掌(图4)。

4.用微力缓缓牵回双掌,置腰间。同时吸气,意想掌指之气经臂、胸复归丹田(图5)。

3~4步反复6~9次。

5.上接图5。双掌置腹间,掌指向前,掌心向下。用微力缓缓向下推按双掌至大腿两侧,同时呼气,意想内气经胸、臂直达掌心(图6)。

6.用微力缓缆上提双掌至腰间,同时吸气,意想内气由掌指回归丹田。

5~6步反复6~9次。

7.上接图6。双掌下按之后再向前,向内、向上、向外沿弧形线运行至头侧,掌指高与耳齐,掌心向耳,同时吸气,意想掌指之气回归丹田(图7)。

8.用微力缓缓向体侧推掌并转臂使掌心向外。同时呼气,意想丹田之气到达掌指,双掌有微胀之感(图8)。

9.用微力缓缓收掌,归于图7之形。同时吸气,意想内气由掌指回归丹田。

8~9步反复6~9次。

10.接图8。双掌推出后,再向内、向下沿弧形线收双掌至腿侧,同时吸气,意想全身之气回归丹田并被丹田消化吸收。然后自然呼吸,全身放松静立一分钟。心平气和即是收功。

行功要点:

1.行功要缓慢柔和,用力要小,重点在气不在力。

2.尽量做到意念的引导,内气之运行,与形体运动同步进行。3.此功熟练之后,应注意体认双掌推出时的胀麻感,收掌时的内吸感。

4.不宜掺杂“内气发放”技术。

(三)运力之法

运力之法实为炼气化力之法。本功将“刚”“柔”两法合为一体,在浑厚缠绵的“柔运”之中突出急促刚猛的整体爆发力。这是峨嵋内家拳中最富特色的运劲法门之一。

行功过程:

1.面南立正,放松身心。两臂自然下垂,两目平视前方(图9)。

2.右脚右开一步,重心后移,身向左转,面向东方,成左虚步。双掌随势收入腰间,掌指向前,掌心向上,自然呼吸(图10)。

3.左膝前顶,右腿前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带动双掌向东方缓缓推出。推按时,要全身使劲,如同在推开一巨石(图11)。

然后放松全身重心稍后移,双掌向胸前收近10~20厘米,再突然猛烈地推出双掌,回复图11之形。这次发力要有将身前巨石震碎的强烈意识。要用全身劲力,不要只靠双臂的局部劲力。

4.身体缓缓右转,重心落于左腿,成右虚步,面向西方。在转身的同时,双掌收回腰间(图12)。

5.身步前运成右弓步,同时用中等劲力向正西方缓缓推送两掌,如同正在推开一巨石,意感中的推力应很强大(图13)。

然后,放松全身,重心略略后移,双掌回收六七寸许,再突然收紧全身,向前猛力推出双掌,回复图13之形。

6.身步向东南方向磨转成左弓步,同时以缠绵之力向东南方向推出右掌,左掌收回腰间(图14)。

然后,放松全身,身手略略后吞,再突然用全身之力发出右掌,发力要刚猛,回复图14之形。

7.与“6”式相同,惟左右相反(图15)。

8.身步左磨,向东南方向成左弓步。同时,右掌由后向上向前向下沿弧形线用充足的缠绵劲力缓缓劈压(图16)。

然后身体略后吞,右掌上扬一尺多,再用全身的爆发力猛烈地向前下方劈出,意欲将巨石劈碎。

9.要求与“8”式相同,惟左右相反(图17)。

10.身步向东南方向磨转,身步稍高。同时用缠绵之力缓缓向东南上方提挂右掌,注重肘、腕之力,如同提起千斤重物(图18)。

然后身体稍下沉后吞、右掌亦同时沉下一尺许。再突然用全身爆发力向斜上方挑挂右掌,归复图18之形。

11.与“10”式同,惟左右相反(图19)。

12.身步向左侧(东方)下方磨转,同时以缠绵之力缓缓向东南方向横排左掌(图20)。

然后身步稍向右转,左掌向胸前收屈,再突然用刚脆之力发出左臂向东南方向横鞭,归复图20之形。

13.与“12”式相类,惟左右相反(图21)。

14.身步向左磨转,同时用缠绵之力将右掌向东南方向卷裹(图22)。

然后全身放松,身步稍右转,右拳亦回收一定路程,再用刚脆之力圈击右拳,恢复图22之型。

15.与“14”式同,惟左右相反(图23)。

16.身体后吞,面西成右虚步,同时将双掌收入腰间,掌心向下,掌指向前下方(图24)。

然后从上文的“3”式开始重复运力练习,惟左右相反。

17.两次行功完成之后,右脚向左脚靠拢,双掌放下,并步立正,全身放松,稍事静立之后,任意活动活动身体,即为收功。

行功要点:

1.每一动作都有“柔运”与“刚运”两个过程。柔动要用缠绵沉实之力缓慢运动,用力虽然不大,但感觉之中却是强劲充实的;刚运要用刚脆的爆岌力,全身一紧即松,突然发力。但不管“刚运”、“柔运”,所运之力都要由丹田或腰间按行气方法所提供的气路发出。发力时,劲力有如一股流动的水银,这种“流动能量”即是内力。运劲时,全身劲力都要顺着这股内力运行。

2.运力的重点是“内劲”而不是“内气”。运力的关键的意念,劲力、形体的统一,而“气”被“包裹”在劲力之中了,抓住了劲力就抓住了“气”。否则就达不到“炼气化力”的目的。

3.以上各法是属于内修功夫,它们不但是“神力掌”的基础,亦可用于其他与上肢有关的硬气功功法,比如铁沙掌,阴沙掌,螳螂爪,观音掌,金剛指,金刚拳,铁桥手之类。若在拳击中加入以上功夫,必将大大提高拳击劲力。

(四)压掌之法

行功过程:

1.择一约与腰齐高的木桌。静立桌前,全身放松,自然呼吸。然后将双掌(或一掌)的掌面(或掌根,掌刀)按在桌面上。全身渐渐加劲,使手掌重重地压在桌面上(臂不能伸直),意欲将桌子压垮、当按压之力达到最大值后,再缓缓减小劲力,然后又增大,如此反复若干次,力乏即停(图25)。

2.在一坚实的墙壁前静立一两分钟,然后将双掌(或单掌)按在壁上,高与胸齐。全身渐渐使劲,尽力前推墙壁(臂不能伸直),意欲将墙壁推倒或洞穿。当劲力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用力,然后又渐渐加大,如此反复多次,力疲即止(图26)。

行功要点:

注意在劲力变化中体会全身劲力是怎样汇集合成传输至掌的;收功时应活动活动肢体,不要突然停止动作。

(五)磨掌之法

将右(左)掌按在桌面上,沿直线或曲线轨迹反复摩擦,如同磨刀一般:掌与桌面之间应有一定压力,并且被摩擦部位的肌肉要收紧,使之产生硬度,以抵抗桌面的摩擦力。当感到掌下发烫时,改成对掌根、掌指、掌刀、掌背的摩擦(如图25之形)。

(六)击掌之法

行功过程:

1.择一坚实平台,上置一本厚书或软垫,然后用掌面、掌根、掌刃、掌背反复击打,劲力由轻到重,由局部发力过渡到全身发力。每次击打之前全身放松,击打瞬间,一定要将手掌肌肉收紧。可喷气、发声以助发劲(图27)。

2.在厚实的墙壁上或粗壮的树干,上挂一厚书,用掌向其猛烈推击,劲力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身(图28)。

行动要点:

1.注意循序渐进的练功原则。并且轻打重击交叉进行。

2.每次击打要注意意、气、力、形的高度统一。重击之时,发力要刚猛强劲并具穿透意念。

3.击掌与行气、运力的部分功法交替进行。以保证内气的畅通,内力的充足。每回击掌应在100次以上。

4.注意收功。方法是首先停止击打,认真活动活动上肢各部并意想上肢内气被上肢细胞吸收,多余部分归藏于丹田。然后用较烫的热水浸泡双掌,边泡边按摩。当水温下降后,甩干手上的水分并认真活动指关节。最后自由摩揉全身肌肉,活动活动各个关节。

5.当全力击打不觉痛楚时,即可试着开砖。注意,神力掌并不以断砖粉石为能事,而是以成就强大的打击力为目的的,一般说来能劈断三块砖就行了。之后,就应把重心放在进一步强化掌力和怎样将掌力有效地运用到实战中或揉合到攻防技术中去。

(七)凝掌之法(见八)

(八)印掌之法

以上两步练法繁复玄奥,一般修持者不易真正掌握,并且前六步所能成就的功力已足够实用,故后两步不必介绍。

练法:在第一个10天内练第一步功夫,第二个10天开始续入第二、第三步功法,第三个10天续入第四、第五步功法,第二个月开始加入第六步功法。行功至60多天时,可试着断砖,一般都能轻轻地断单砖(一端悬空);当能劈断三砖时,应把炼功的重点从击物方面转向一、二、三、四步,并尽力将掌力与具体实战技术结合起来,而击打硬物的练习十天半月进行一次就行。练神力掌功,每天最多不超过两次,但每次练习要认真踏实。当百日功满之后,请再也不要随便用掌击人,凡事多忍多让,以免伤害无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刚千斤力
五行拳之劈拳
少林大力内功双撞掌
九十年代武林秘传功法七仙劲力功初级功法-简单入门百日功成
八卦掌基本功
当以武当桩功证入武当全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