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善待课堂语言

请善待课堂语言

 

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语言:“哇塞,你太棒了。”“下面请第一小组PK第二小组。”“各位小组长,你们一定要hold住哦。”……不知道,当听到这样的潮言潮语在课堂上此起彼伏时,你有什么感觉。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语言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亲密师生关系,然而,课堂毕竟是传授知识的圣地,教师应该漂洗语言杂质,善待课堂用语,捍卫语言尊严。

近几年,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渐入人心,“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被很多学校推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让位”于学生,从前台逐渐走到后台,作用似乎越来越小,在课堂上仅限于提提问题,过渡衔接一下,评价一番而已。即使提问题,也是提前在多媒体上作好准备,既省时又省力,还避免出现漏洞。这样看来,教师的课堂用语,似乎越来越不受到重视。

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课堂怎么变化,教师永远是教学中的首席。教师要用知识的尊严和智慧的权威,巧妙地引导学生,带领学生从“不懂”走向“懂得”,从“不会”走向“学会”,从“无知”走向“有知”,这其中的沟通和引导,语言便是最直接、最简洁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地提出:“教师的语言素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教学语言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善待课堂语言。

善待语言,就要漂洗语言杂质,让课堂语言规范化。作为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去解答疑问,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到准确、规范的语言,正所谓只有“取乎于上”,才能“得乎于中”。

善待语言,还要丰富语言,让课堂语言具体化。很多时候,老师只用笼统的语言去评价,不管什么样的回答,教师都是用“太好了”“太棒了”“你太聪明了”等语句来评价,但好在哪里,棒在哪里,相似的回答到底应该怎么解决,老师没有下文,学生不得而知。所以,善待语言,还要丰富语言,让语言脱离浮华,回归具体,回归本真。例如,学生朗读得好,可以这样评价:“你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相信,听了这样的评价,学生再朗读时,一定会注意感情的表达。再如,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老师这样评价:“你的回答不仅内容正确,而且声音洪亮,真好。”听了这样的评价,学生再回答问题时,一定会声音洪亮地回答,因为老师的评价已经指明了回答问题的方向。

善待语言,还要注意语言前后是否关联。很多时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仅仅为了引出另一个问题,而对此问题的回答,教师不置可否。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授《春酒》时这样导课:“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老师接着问:“过春节时,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呢?”孩子们回答贴春联、放鞭炮、发压岁钱等。紧接着,教师就直接进入了自己的话题:“作家琦君童年时的春节,有什么特殊的风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酒》。”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教师开场提问仅仅是为了引出课题。其实,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进行梳理,把零碎的发言归结到一个点上,然后再提出课题。例如,上文在开场提问之后,就可以这样梳理学生的发言:“孩子们,老师听出来了,我们同学大多数都来自于北方,因为这些风俗是典型的北方风俗。那么,南方呢?出生于浙江的琦君,她童年时的春节有什么特殊的风俗呢?今天,我们一块走进琦君的《春酒》去看个究竟。”如果这样梳理一番,是否对学生的回答也有了一个总结,也能更好地引出课题呢?

因此,教师善待课堂语言,就要从点点滴滴做起,无论开场白、过渡语,还是小结语、评价语,都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作为教师,从上课的第一句话开始,就应该谨慎对待,力争让每一句话都能传达出文人的气息、文化的气息、文明的气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肖培东:燃灯者,只手推开一扇窗
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
教师听课评语集锦
群文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