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明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乌巴庆老师于1951年时曾应宗教研究团体做有关佛教方面的讲授,当时他已位居缅甸审计长要职。这个研究团体的负责小组是由美国政府「特殊技术暨经济处」(Speci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Division)有关信息、经济与财政等官员所组成的。老师当时在仰光卫理教会(位于Signal Pagoda Road)连续3场的演讲,稍后被编纂成小册子发行,书名就是「什么是佛教」(What Buddhism Is)。本文将其节录如下:


点击可分别查看以上两场



第三场(1951年10月14日)


如果完全不提缘起法则(Law of Paticca-samuppada)因缘法Law of Patthana,关联或因果法则),那么我在此所说的「佛教是什么」就不够完整了。所以,在此只是很简略地介绍它们。


请先回忆一下我在第一场演讲结论中所说的;我提到悉达多太子这位出家游化的苦行僧如何了知实相,而成为佛陀。我会再重复那一部分,免得各位忘记。


悉达多太子证悟正等正觉,成为佛陀,觉醒者、觉悟者、一切知智者。相较于他的清醒,其他所有世俗之人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都在睡梦之中;相较于他的觉悟,其他所有世俗之人在某种程度上,都还在黑暗中踉跄摸索着;此外,相较于他所证得的一切知智,其他所有世俗之人都还深陷无明之中。


无疑地,所有宗教都宣称有通往真理的道路。在佛教中,只要人们未能了知这个真理(即四圣谛),他们就是还陷在无明之中。此种无明(Avijja)正是业(Sankhara)生起的主因,而使得一切众生不断陷入生命流转(Vinnana,识)的轮回之中。当生命以另一个新的形式继续存在时,心物(名色或身心)即自动地相互作用而呈现出来。如此逐渐形成具有六根(Salayatana)的色身或乘载的工具。



因为六根而生起六触(Phassa)

因为触而生起感受(Vedana)

因为感受而生起贪爱(Tanha)与执取(Upadana)

因为执取而产生各种存在形式的有(Bhava)

因此而有生(Jati)、老、病、死、愁、叹、悲痛等(Jara-marana etc.,老死等)所有一切苦恼。




佛陀不断深入探究,终于发现无明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佛陀如是说:


缘无明,所以行生;

缘行,所以识生;

缘识,所以名色生;

缘名色,所六处生;

缘六处,所以触生;

缘触,所以受生;

缘受,所以爱生;

缘爱,所以取生;

缘取,所以有生;

缘有,所以生生;

缘生,所以老、病、死、忧、悲、苦恼生(所有一切痛苦)。



这样的因果链就称之为缘起法则。

所有这一切都根源于我们对自身实相的无知或无明,而贪爱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这是多么地简单明确,因为只要你渴求某种事物,贪欲就随之生起,因此,你必须对治它,否则你就会感到痛苦。


然而,并不只如此而已,佛陀曾说,

身心五蕴一切都是苦。


佛教所指的苦的实相,就是指一个人能如实观察其身心(内在与外在)本质实相,而不是它们表面所呈现出来的样子。


因此,必须经由亲身体验苦的实相才能彻底了知。


例如,从科学的验证的结果使我们都知道,所有一切物质除了,无数电子微粒所产生的震动之外,并无任何具体形式的存在;但是有多少人能说服自己去相信我们的身体也遵循着相同的法则呢?既然它如此和你有切身地关系,那么为何不试着如实地观察它们呢?


为了如实体证,任何人都必须超越色身的桎梏,发展出心的专注力,才能如其本然地观察物质的本质实相。


藉由心的专注力,任何人都能向自身之内不断地透视剖析,甚至能观察到最新科学仪器所无法看到的事物。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何不看看自身之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原子与电子微粒,以及诸如此类的事物。所有这一切都不断地在快速变化着,而且是永无止境地持续着。当然,要知道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的。


但实际上,唯有透过我们自身向内观察的修持方式,也就是藉由内观(Vipassana)的专注力,我们才能体证到「内在的苦」是随着这些次原子微粒所生起之波动、放射与摩擦等激烈感受而来的。


经由亲身体证而了知无明的实相,并且了知其究竟实相就是痛苦根源的灭除:那就是要以还灭次第的环链来破除无明,进而解脱生死轮回所带来的老、病、忧、悲、愁、叹等种种苦的本质特性。


缘起法及苦的根源是如此的错综复杂。





现在我们就回到佛陀在阿毗达磨藏(Abhidhamma Pitaka)发趣论(Law of Patthana)中所阐述的因果关联法则。


佛陀在(获证佛果之后)静坐49天期间,也就是在思惟阿毗达摩中的发趣论(Patthana,缘起法)时,全身放出六色光彩。我们有5大册,每册大约500页的巴利文记载着有关于此的详细叙述。在此我只能简要地介绍这个法则的概念。


佛教中因果的基本原则基础就是以下这24个缘:

因缘 Condition - Hetu

所缘缘 Object - Arammana

增上缘 Dominance - Adhipati

无间缘 Contiguity - Anantara

相续缘 Immediate Contiguity - Samanantara

俱生缘 Coexistence - Sahajata

相互缘 Reciprocity - Annamanna

依止缘 Dependence - Nissaya

亲依止缘 Sufficing Condition - Upanissaya

前生缘 Antecedence - Purejata

后生缘 Consequence - Pacchajata

重复缘 Succession - Asevana

业缘 Action - Kamma

异熟缘 Effect - Vipaka

食缘 Support - Ahara

根缘 Control - Indriya

禅缘 Ecstasy - Jhana

道缘 Means - Magga

相应缘 Association - Sampayutta

不相应缘 Dissociation - Vippayutta

有缘 Presence - Atthi

无有缘 Absence - Natthi

离去缘 Abeyance - Vigata

不离去缘 Continuance - Avigata


我现在要就我所了解的来为各位说明因缘与业缘的关联,以及由于这些因缘所产生的果。


因缘是指所有身、语、意习性反应在意识当下的心念状态。


由于每一个习性反应都会生起善、不善或中性的心念状态,因此,在佛教中,我们称之为:



  1. 善法(kusala dhamma)

  2. 不善法(akusala dhamma)

  3. 无记法(Abyakata Dhamma)



此三法虽仅是心的作用,但也是共同创造出整个宇宙万物的心识作用。


(kusala)力量是由布施、行善、奉献与净化心念等善行所生起之业行(行为、语言及思惟)而产生的正面力量。


不善(akusala)力量是由贪婪、欲望、愤怒、嗔恨、怨憎、妄念等欲念所生起之业行而产生的负面力量。


中性(Abyakata)力量既不是善的,也不是非善的。


例如,已经破除一切无明(Avijja)的阿罗汉(Arahat),对于六根所缘的六触(Phassa)已完全不生起任何感受(Vedana);就像不断变化的流水,并不会产生任何感受。因为,对他而言,整个身体结构只是不断变化的物质罢了,而所有的感受都会随着这个物质灭去。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整个界天当中,由业行所产生的善与不善的力量。为此,我将整个界天大致区分如下:


无色界与色界

这些界天是超越感官欲乐范围以外的,具有慈、悲、喜、舍四种至高无上的心念特质,能生起纯净、光明、妙乐、清凉及轻盈的心识力量,故可推向这些界天之中。


由于在这些界天之中的物质是如此地细微,几乎没有任何形体存在,只见光芒四射,因此,梵天的形体并非具体的物质,而是光与亮。


欲界的组成为:


1.欲界天

2.人道

3.下恶道



欲界天

为祈求未来人天福祉所做的一切良善的或道德的身、语、意行为,因此生起清净、光明、喜悦与轻盈的心识力量,而推向所有物质皆是细致、光明、喜悦与轻盈的欲界天之中。


在欲界天的天人们的形体依照其所居住的界天而绽放出各种柔细、明亮与色彩的光芒。天人们在这些仙境般的界天中过着喜乐的生活,直到一切善的心识力量耗尽时,便再次堕入人道或恶道之中。


下恶道

所有仇恨、邪恶及不善的身、语、意行为都会生起不净、黑暗、热恼、沈重与坚硬的心识力量,而最为强烈的不净、黑暗、热恼、沈重与坚硬的心识力量也必定会堕入地狱之中,也就是下恶道的最底层。在所有恶道之中的物质皆是坚硬、粗陋、不愉悦与炙热的。


恶道之上即为人道,因此,落于恶道之中的众生们,在结束下恶道的体验后,即可投胎人道。


然而,除了畜生道之外,一般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其他众生的,但对于那些已经到达较高禅定的人们,由于具有天眼通的能力,因此也能见到其他众生。


恶道之中充满着各种身、心痛苦,而这一切其实只不过是人天与善道的反面罢了。


人道

现在我来到了人世间,但这只是天堂与地狱之间暂时的居所。


不论我们经验到何种愉悦与痛苦,这一切都是由我们过去的业所决定。


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藉由心的发展,将我们的心识力量推向更高的界天之中。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从这里堕入到邪恶的深渊与恶道并行。


并无任何界天是恒常不变的,今日的圣者,或许是日后的恶棍,而今日的富人,也许很快就会变成穷人了。人世间生命的变化无常是如此明显,没有任何一个人、家庭、社会或国家是永远稳定不变的。


一切事物都受业的法则所支配,而业是由变化无常的心所造作的,因此业的果报也必然是不断变化的。


任何人只要有心的不净杂染,那么当他死亡时,其心识力量也会将他推往恶道之中;因此,在死亡的最后一刻,便会自动往生恶道之中(简单地说,就是心识力量负债的地方)。


换言之,如果在死亡那一刻,其心念与推向人道的心识力量相应,便会再次往生人世间。然而,如果在死亡的最后一刻,生起善的心念,那么自然也会往生天界之中(此处众生享受着借贷平衡的心识力量)。而往生梵天者,在死亡时刻的心除了清净与安详外,并无任何欲念。


这就是业如何以数学精算的方式在佛教中扮演的角色。





各位女士、先生们,这些都是佛陀的基本教导。这些教导会如何影响每个人,则视个人如何运用而定。


不论家庭、社会或一般人都同样适用这个教导。我们有信仰教条的佛教徒及实际修持的佛教徒,还有一种则是出生时就被归类为「佛教徒」的教徒们。


然而,唯有实际修行的人,才能改变内心的不净。


因此,能持守五戒的人们就是佛陀教导的信奉者。


如果缅甸所有佛教徒都能确实奉行的话,那么在我们周遭就不会有互相残害的冲突发生。


另一个困扰的因素则是:物质需求,任何人都必须具有生命的基本需求。况且,相较于其他众生,生命对于人类又更加重要。由于这种保护自我与亲人的倾向,人们因而违反宗教戒律或政府的法律。


最重要的是生起清净与善的心识力量,来对抗驾驭世人邪恶的心识力量。但这并不易做到,而且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纯净心念的阶段。倘若我们想要拥有能对抗这种邪恶心念的有效力量,我们就必须遵循正法努力修持。


现代科学已为我们带来许多极具价值的事物,例如原子弹,它虽然具有最强大的威力,但同时也是人类智慧下所创造出最令人畏怖的产物。


人类是否将智慧用于正确的方向?

根据佛教的精神,人们究竟造作了善或恶的心识力量?


我们要如何运用智慧及用于何处,其实都是我们意念所决定的。


与其将原子能用于征服外在事物的这种智慧,不如把原子能用于征服我们内在心念,不是更好吗?


这会为我们带来「内在的安详」,并且能让我们将它与所有其他人分享。当意念成功地击败我们周遭所有邪恶力量时,我们就能散发出强大且净化的心识力量。就像是烛光能驱逐整个室内的黑暗一样,所以任何人内心的光明也能帮助别人驱逐他们内在的黑暗。


若以为善行也能用邪恶的手段来达成,那是幻想和作梦。


抗美援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两边都牺牲了许多人命,如今已超过百万人命被牺牲了,然而,这么做究竟更接近和平,还是离和平更远?


我们已学习到这些经验教训,唯有透过宗教改变人们的心念才是解决之道。


此刻,除了需要控制物质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驾驭心





在佛教中,我们将世界(Loka Dhatu)与法界(Dhamma Dhatu)予以区分。界(Dhatu)的意思是本质元素或力量。因此,世界所指的就是在自然界范围以内的物质(具有其本质元素),法界则包含了心、心法,以及某些不在色身范围内,而是在心范围内的本质元素。


现代科学涉及的范围就是我们所谓的世界(Loka Dhatu),但这只是在心范围内的法界基础罢了。我们并非以现代科学的知识,而是以佛陀的教导,正法的修持,来进一步触及心的层面。


至少「成熟的心智」(The Mature Mind,美国纽约W.W. Norton & Co.,Inc.出版社发行)一书作者欧佛史崔(H. Overstreet)先生是乐观看待成熟心智所蕴藏的一切事物。他写道:


我们这个世纪的特征型知识是心理方面的,即使物理与化学领域中最受瞩目的发展,大部分仍是大家已知道的研究方法之应用,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只有那些对于人性与人类经验的看法是新的。


然而,这种新的看法是不可能更早出现的,因为在它来临之前,必须先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即使生理学已是一门成熟的科学,但就研究心理学的人而言,除了别的以外,人的构造依旧脱离不了脑部组织、神经、腺体,以及眼鼻等身体外在器官问题。


而生理学对于身心状态的研究,也是直到70年前,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lliam Wundt)创立心理实验室之后,才开始有比较充分的发展。


但是在生理学之前,又必须先有发展成熟的生物科学,毕竟脑组织、神经、腺体及其他构造都是根据整个细胞演化过程而定的,因此,在生理学出现之前,必须先有充分发展的活细胞科学。


但生物学之前,又必须先有化学,而在化学之前,得先有物理学;物理学之前,则先有数学。因此,整个漫长的酝酿期得回溯至好几世纪之前。


总之,科学发展是有时间顺序的。每一种科学都必须等到它的时钟敲响。现今科学的时钟至少已经敲响了心理学及一个新的启蒙阶段。


可以确定的是,由最新科学探究而来的重要性与影响都是是旧有的,但研究的准确性却是新的。简言之,有某种钢铁般逻辑仍不受影响,那就是每种科学都必须等到其先前事物提供充分数据,并且一切铺设妥当后,才能产生其准确性。


科学的时钟已敲响了另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种新的智慧开始听由我们运用。


我要说的就是佛陀的正法。


所有人都应该为了知人类本质实相的智慧,而加以修持这个正法。佛教具备了治愈所有影响世人心病的良方;因为造成现今整个世间现象的,正是因为我们过去与现在,邪恶的心识力量所造作出来的。


现今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着不平与不满,所有不平与不满都会产生不愉悦的感受;憎恨产生敌意,敌意产生战争,战争又制造出更多敌人与种种问题;然后就陷入当前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什么呢?这当然都是因为我们的心缺乏适当的控制所致。



人是什么呢?

人是心识力量赋予人性而来的。


物质又是什么呢?

物质不过是心识力量的具体化,也是善(正面)与不善(负面)力量的反应结果。


佛陀说过:世间一切由心造(Cittena niyate loko)。


因此,心是一切的主导者。那就让我们来研究这颗心,以及它独具的特性,并解决现今世间所面临的问题。




在佛教的实用价值研究方面,确实有广阔的范畴。缅甸的佛教徒随时欢迎任何想藉由亲身体验以获得利益的人们。



各位女士及先生们,我已尽可能将我所知道的佛教与各位分享,如果任何人想更深入了解,我会很乐意做进一步的说明。我非常感激各位莅临及专心聆听我的演说,我也要再次感谢本教会让我在此做一连串的演讲。


愿众生安详。



乌巴庆老师关于“什么是佛教”全文结束

点击查看乌巴庆老师关于“什么是佛教”的:



本文来源:乌巴庆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理之争
祖师禅与如来禅
让人开悟的好文章
第3讲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三宝的特质(中国内观)
[转载]四禅八定与证四果罗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