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氏太极第六代传人叶泳湘:真正的太极拳绝非花拳绣腿,出手必见红

▲叶泳湘

“真实的武林并不那么诗意,它可能充斥着血腥和潦倒。”

说到武林,大家首先浮现脑海的一定是影视剧中的各类武侠形象或场景,飞檐走壁,仗剑天涯,隔空取物,摘叶伤人,轻功水上漂……武侠世界中一直都是人们想象中的奇幻之地,江湖中的各种武功更是令人神往,那么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武功和武林呢?如果存在,它到底又是怎样的?

上周,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2014年香港国际武术节太极拳剑刀三项金牌得主叶泳湘做客上海,为大家揭开一个真实武林的神秘面纱。

血腥和潦倒的武林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李白在《侠客行》中对游侠的描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似乎非常符合人们心中对侠的想象,但“真实的武林并不那么诗意,它可能充斥着血腥和潦倒。”叶泳湘说道。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很多游侠与刺客,如任侠的郭解,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刺客。他们的下场普遍凄惨,郭解被诛了九族,聂政为了怕连累面容相像的姐姐不惜毁容挖眼剖肠而死(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了刺秦,用了樊於期的人头。

人们一般认为,师父教人武功是无偿教学的,否则就被认定是“武德”有问题。“这种认识极大地制约了武术的传播,因为师父也是要养家吃饭的。”叶泳湘说道。所以在历史上,学武通常意味着生活潦倒。据了解,即使到现在,像叶泳湘这样一个成年的门派传承人也是非常少见的。

徐皓峰整理编写的《逝去的武林》,就为大家呈现了一位形意拳传承人李仲轩的当代生活,34岁退隐江湖,曾经遭受迫害。谁也想不到,在西单守门近50年的一位老者却是中国武术界的一位至尊前辈。

传统武术门规极严厉,像李仲轩这样一位形意拳大师却因为死守门规,一生不收弟子,这也极大制约了武术的发展。

▲形意拳嫡传 李仲轩

就像书中作序者担忧的那样:“中华武学经过战乱、抗战等,至今已经是青黄不接。技术与学术,文化与历史均出现严重断层,挖掘抢救刻不容缓,在这一时刻,出来为断层接续的人,就是武术界的英雄。”

太极拳的武力值:从“杨无敌”到“养生操”?

提到太极拳,读过金庸武侠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由武当派张三丰创立,事实是否如此呢?其实张三丰确有其人,他出生于1248年南宋年间,是道教武当派内家拳的祖师爷,并且创立了太极拳。“我们传说中的武侠世界有时和现实是有联系的,从宗谱上看,我们的太极拳的确源自张三丰。”

太极拳在传承中派系众多,叶泳湘所练的杨氏太极可追溯至清朝杨露禅,杨露禅在练习陈氏太极之后,到北京授拳。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后来经过其子孙的修改,才将他的拳法定型成杨氏太极。目前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48式、24式太极拳,都是这种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

▲ 杨露禅

而对于这种演化,人们产生了质疑。太极拳是否在变化过程中失去了其竞技性,而纯粹成为了一种表演性质的养生拳呢?据说,杨露禅在北京时,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较量,出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因武艺高超,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可如今,太极拳给人的印象就是街头公园里老头老太太的“养生操”。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了解,太极拳和太极操还是不一样的,太极拳有它的技击性,而太极操由太极拳简化而来,降低了练习的门槛。“但这种简化并不是太极拳本身的问题,让它能够更为普及,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让人动起来总是好事。”叶泳湘说道,“实战跟养生不是一对反义词,实战的反义词是演习,养生的反义词是伤身,好的武术,既能养生又能防身。太极拳通过牵引周身关节和肌肉来让它们保持年轻,好的健康状态就是防身之基。”

而对于杨露禅将之前所学太极拳进行变化,教授王公大臣、贝勒贵族,那会不会有损太极拳的“武力”呢?“变化有好的变化和坏的变化,王公贵族们平时所见的都是最好的,怎么可能会接受不好的东西?这是不可能的。”

对于“太极拳沦为表演形式”的言论,叶泳湘也有自己的看法,她曾在采访中说道,“只要有审美,所有东西都能看成表演形式,把太极拳看成表演也行,但我希望人们能看到拳法中的古人智慧、道法真理,它不是花拳绣腿。”

武林的凋零与重生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可追溯至古人类的生产劳动,经过各代演变到明清时期最为繁盛,拳、械的繁衍发展,逐步形成流派,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臂拳等。但武术作为一项有技击性质的活动,它的发展就得面临近代以来船坚炮利的拷问。“武功再高,一枪放倒”,这的确是个问题。

又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以武犯禁”大概就是大多数人对武学的印象,韩非子这句话是带着贬义的。觉得好好的社会秩序都被这些人给搞坏了,而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在和平年代,武又何为呢?

“武术当然没有电影或小说中的那么神奇,没有金刚不坏也没有轻功水上漂,但它的一招一式都融入在生活当中,我们的起势、坐姿、步伐,抑或生活态度当中都有武学的呈现。”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身空”,这里的功指的是什么呢?

叶泳湘解释道,这里的功不是大家所想像的神奇的内功,也不是所谓的“内劲”,这里指的是一种“心法”,锻炼的是人的心性。“从武术到武艺到武功、武道、武学,这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心性的提升。武学不是站着的才能说话,不是一招一式的胜利,所以赢了说一声‘承让’,输了道一声‘佩服’,这才是我理解的功夫。”

“除了武,我们很难找到一种渠道,既能锻炼我们的身,又能锻炼我们的心,把所知所想体会到身上去,既要有领悟,也要有体悟。”所以叶泳湘认为,“学武不是为了功利之用,不是为了拳脚之间的胜负,而是为了心性的修炼和人和人之间环环相扣的纽带,它是中华文明精神传承的寄托。”

▲李小龙和叶问

“武人文相”是一个好的状态,叶泳湘现场展示了两幅图,一张是李小龙的电影海报,硬汉形象,一张是其与叶问的合照,文质彬彬。“学武并不是教人好勇斗狠,以武犯禁,而是教人体悟,提升心性,自然能够文质彬彬。”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一的一次武林大会,暴露传统武术不能打的实事
第991期:刍议“劲力是传统武术的本质追求”
杨氏太极【全集】
为什么河北会集体涌现出这么多的武林豪侠?
传武原来不能打评雷公太极今日文章《逝去的武林~消失的实战》
贴武圣人年谱以正中华功夫视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