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麦芽糖,和制作过程

我牵着你的手

经过种麦芽糖的山坡

麦芽糖酿的酒

鲜嫩的小时候

我好想再咬一口

夜读汪曾祺先生的小说集《受戒》,里头有一篇《小学同学》,讲到一个外号叫蒌蒿苔子的同学家里开了一片糖坊,读到“糖坊是做麦芽糖的”,好像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回到童年。说到麦芽糖,在我们小时候都称之为“轧糖”,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好听的名字。麦芽糖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和儿时的跳皮筋、踢沙包、推铁环等小游戏一样,能唤起好几代人的共鸣,因为那是记忆里童年的味道。麦芽糖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我们,那是童年的回忆,那最甜的时光。一个幸福的童年,一定要有糖的陪伴才算没有缺憾。小小的蛀牙,那是曾经享受童年快乐的见证。

纯手工制作的麦芽糖已越来越少,再也找不到儿时的味道了,麦芽糖几乎也已成为了回忆,你还记得吗?

童年的记忆

走在儿时记忆深处中悠长悠长的乡村小路上,似乎总会碰到挑着箩筐的兑糖人。那布满岁月痕迹的扁担,一边装着兑来的各种废品,一边放着白布遮盖着的圆匾,里面堆满了芳香诱人的麦芽糖。

换糖的叫卖方式也是有趣而特别,他并不吆喝,并不打破古老乡村特有的宁静,只是用两片铁板“铛,铛铛铛”地敲着,衬托着荒郊野村的宁静。清脆的敲击声随风四散,悠远而熟悉,穿透小巷,漫过屋前的晒谷场,简单而朴实地唤醒那沉睡多日的馋虫。

那种沧桑的韵味直击人心,小孩子们是很难抗拒这种诱惑的,转眼就扯着大人的衣襟来买它,或是用牙膏皮、废金属、废塑料、鸡鸭鹅毛等以物易糖。而儿时心心念念着的麦芽糖,总是以难得觅得之物易得,却又总是显得特别特别的甜,也许儿时的我们就是这样,不轻易得到的东西总是特别珍惜。

卖糖人极会做生意,无论是一双破胶鞋、一只旧瓶子、一支牙膏皮,甚至女人的一缕头发,他都乐滋滋地接过去,丢在放破烂的箩筐里,然后根据旧物价值的贵贱,叮叮当当地敲着铁刀切糖。铁刀虽薄而无刃,切时只靠小锤的敲打,使糖饼震裂,从而切出或大或小的糖块来。我轻轻的拿着“兑”来的糖块小心翼翼尝上一口,那种清香甜软的味道弥漫在口鼻之间,入口即化。

在那个物质匮乏、甜点零食少之又少的年代,麦芽糖真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美味了。小时候,每年暑假都要到外公家住上一段时日,外公家条件较好,外公曾经做过老师,开过药房,对我们小辈也特别的疼爱,教我们看书,给我们讲故事,还常常问我们一些天文地理,即使那时可能还听不懂。外婆是典型的农家老妇,传统保守,勤俭节约,但我们去过暑假,外公外婆总是会给我们准备很多好吃的菜,所以每次我贪吃的时候就往外婆家跑。 如果说奶奶家解决我的温饱,外婆家解决的则是我的嘴馋,如果卖麦芽糖的商贩路过外婆家时,我总会跑屋里叫一声:“外婆,卖轧糖的来了!”我知道,外婆肯定会买。 所以当外婆慢悠悠从里屋出来时,我心里自然是得意洋洋,称完轧糖,外婆会挑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给我。 那种满足感和喜悦感,很怕拿着轧糖会掉,含在嘴里会化。

如今,外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几年了,很多记忆总是被忙碌的生活尘封,每次和老公路过叫卖麦芽糖的地方我总会驻足看看,不经意间就打开了这段往事的窗,仿佛看到外婆从屋里出来买麦芽糖的身影,隐隐约约,温暖和想念的泪水在不经意间已打湿了我的眼眶。这样的温暖,如今再听到商贩的吆喝声时依然会让我内心唤起。每次看到卖麦芽糖的小贩,不论身在何地,我都会买上一些,给儿子吃,让儿子也尝尝我们小时候的甜蜜味道。

小时候的甜蜜味道?于我而言,它不仅仅是麦芽糖本身的味道。 满口的香甜与粘劲,都只是简单的一种味觉和感官享受而已,有人喜欢,有人讨厌,麦芽糖本身的味道可能并没改变,甚至比以往的味道更美,而我总是再也吃不到记忆里那种味道了,或者说,总差那么一点点。

如今,在城市里,常会拥有各种美食,麦芽糖也会充斥其间,而且种类也颇为丰富,花样也越来越多。 但尽管如此,比起曾经那个穷乡僻壤的故乡里,挑着箩筐、敲着铜锣、叫卖的场景,如今的麦芽糖,似乎少了一种温存与渴望,又或许,对于某个时代的人来说,时间是那最不可逆的佐料。

关于麦芽糖的那些美好,现已渐渐被工业糖给破坏了。古法熬糖工艺过于复杂,成本又高,使用古法制糖的作坊越来越少,几乎灭迹,记忆里的那份甜,慢慢从人们身边消亡。

最后的麦芽糖

在仙鹤湾那里的桥上,偶遇卖麦芽糖的陈师傅,和以往一样,思绪牵引着我走了很远,第二天再去寻找时,他已经不在那里。再次觅到陈师傅,他已经移到了鼓楼街。在买麦芽糖时,我和陈师傅聊了起来,他的父亲15岁就开始学习制作麦芽糖的手艺,一直从事传统麦芽糖制作,至今已有三十八年时间。因传统麦芽糖制作收到生产的冲击,销量并不好,小陈师傅每到淡季便改行。近三年来,小陈师傅每到春节期间一直跟随父亲在泰兴的大街小巷卖麦芽糖。

陈师傅说现在麦芽糖机械生产效率高,样式也好看,年轻人没人愿意做传统的麦芽糖制作。这样的手艺在他们父亲那一代就几乎接近尾声,父辈的坚守是“最后的麦芽糖”。因为麦芽糖不耐高温,每年也就只能卖两三个月,年前都在泰兴的鼓楼街上,父亲和他各在一边,走南往北逛街的人,都可以遇见他。

陈师傅聊到传统手艺渐渐被工业取代的时候,他们纯手工制作的麦芽糖,真的是微薄的利润,却在这样的寒风凛洌中,一站就是一天。过路的行人,多数像我一样的7080后都会停下脚步,纷纷购买,也许,他们正和我一样,麦芽糖勾起了往事,留恋的是记忆中的那段岁月。陈师傅说年后不一定还在这里卖,他们要去各个乡镇赶庙会。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把麦芽糖带到各个庙会,如果你逛庙会的时候,偶遇的也许就是这样最后一批坚守传统手艺的麦芽糖人。

李师傅谈麦芽糖

在糖类中,麦芽糖是最适合小孩吃的糖。麦芽糖可以温补脾胃,又能帮助消化。吃麦芽糖还不容易蛀牙。

麦芽糖是一种非常好的糖。如果想吃糖,又怕太甜怎么办?你可以吃麦芽糖,因为麦芽糖的甜度要低得多。它不是单纯的甜,而是有点回味的苦。麦芽糖好吃,就好吃在有这一层苦味打底。

麦芽糖甜中带着这一丝微微的苦,是有作用的。它的甜味能健脾,它的微苦能健胃。脾虚、胃不好的人尤其适合吃麦芽糖。

麦芽糖是麦芽加粮食一起发酵做成的。粮食的作用是补脾胃的、补气。而粮食发芽之后的作用是消食、通气。凡是吃粮食过多不消化造成的积食,就可以用麦芽来调治。在粮食里加上麦芽一起发酵做成麦芽糖,对脾胃就特别有益,还能缓解胃溃疡的疼痛。

.....................................................

制作工艺

· 洗米 ·

选择干燥、纯净、无杂质的小麦或大麦、糯米等作为原料。其原料的配比为1:10,即1千克小麦或大麦,配以10千克。

· 发芽 ·

将麦粒洗净,放入木桶或瓦缸内,加水浸泡。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却水,冬天用温水。将麦粒浸泡24小时后捞出,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温水淋芽两三次,水温不要超过30℃。经过3-4天后,待麦粒长出二叶包心时,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冬天时间可能会更长,需要8-10天。

· 煮米 ·

将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4-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置于大饭锅或蒸笼内,以100℃蒸至糯米无硬心时,取出铺摊于竹席上,晾凉至40℃—50℃。

· 落芽 ·

· 发酵 ·

将晾凉的糯米,拌入已切碎的麦芽,发酵7-8小时,再装入布袋内,扎牢袋口。

· 熬糖 ·

将滤渣后的糖水倒入大铁锅内,大火烧煮,熬干水分。

· 打糖 ·

待麦芽糖冷却到大约50℃成琥珀状糖块后,取出糖块,套入木梯横木的拉钩中,用手和棍棒将糖块反复拉扯,从而使米糖膨胀并变得疏松,直至颜色由琥珀色变成乳白色。

· 拔条 ·

将打好的麦芽糖柔成容器状,往里面放入花生等食材,再柔成竖条状。

· 剪糖 ·

· 完成 ·

整个麦芽糖的制作过程需要花掉12个小时,看起来是一个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但这些老手艺人,更看重的应该是技艺的延续与传承。

麦芽糖代表了一个时代

对于我们,那是童年的回忆

而对于老一辈的工匠们

那是一代匠人的智慧和精神

随着城市的发展,小铁锤敲击铁片“铛,铛铛铛”的声音已经渐行渐远。但这甜蜜的味道永远在记忆深处,不会消失。

感谢您关注头条号《零食天天推荐》,零食、素食、美食教程、食品类特产等相关资讯免费推荐,淘宝店铺《天天零食推荐》、微信公众号《天天推荐》、QQ部落《家乡特产》。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合作等事宜请联系QQ107942799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杉洋麦芽糖
【怀旧】板糖,宿松人小时候最甜蜜的记忆~
【家庭版大梨糕/老式麦芽糖糖块/古早味蜂窝糖的做法步骤图】周周JOJO
甜甜的味道
麦芽糖:敲打出最原始的甜,记一段难忘时光
花生姜糖,没有比这更适合冬天的糖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