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羊杂煮制工艺研究

羊杂,又称羊下水,指熟制的羊内脏,包括心、肝、肺、肚。羊杂原料丰富、风味独特、营养全面,属滋补上品[1-2]。传统羊杂大多需要现场制作,普遍存在经验控制质量、生产效率低下、产量有限、保鲜期短、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特点,再加上受原辅料和贮藏技术制约,难以满足人们对于产品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要求,无法实现原材料生产与采购、产品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设计与销售等环节的具体要求[7]。在保证风味不变的前提下,试验通过小样试验,确立羊杂煮制工艺,以期为羊杂的加工建立标准,适应工业化生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新鲜的羊内脏,包括羊心、羊肝、羊肺、羊肚,购于杨凌牛羊肉批发市场。

1.2仪器与设备

HH-Z4型数显恒温油浴锅,江苏金坛市荣化仪器有限公司产品;LDZX-75KBS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产品;HR-200型电子分析天平,东生兴业有限公司产品;RT-100型夹层锅,诸城市康鼎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产品;DZ-260A型台式真空机,西安余特包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产品;SJIII-K100型包装机,温州惠利机械有限公司产品。

1.3试验方法

1.3.1工艺流程

羊内脏(羊心、羊肝、羊肺、羊肚)→清洗→预煮→冷却→切丝(片)→煮制→冷却→熟羊杂→计量称质量→真空包装→超高温灭菌→冷却→羊杂包。

1.3.2操作要点

(1)清洗。用水清洗内脏,去除羊心、羊肝、羊肺中的血水,以及羊肚中可能会残留羊粪,需要反复多次仔细清洗。

(2)预煮。将预煮锅中的水烧开,将清洗干净的内脏投入,根据试验确定的条件进行预煮。

(3)切丝(片)。将预煮冷却后的羊心、羊肝、羊肺切片,大小为2.0cm×0.5cm×0.2cm,羊肚切丝,大小为0.2cm×3.0cm。

(4)煮制。将切丝(片)的羊心、羊肝、羊肺、羊肚分别煮制,严格根据试验确定的条件进行煮制,得到熟羊杂。

(5)计量称质量。按照固定的比例混合羊心、羊肝、羊肺、羊肚,称质量。比例为羊心15%,羊肝20%,羊肺30%,羊肚35%,总质量为100g。

(6)真空包装。利用聚酯-铝箔-聚丙烯复合薄膜高温蒸煮袋材料,进行真空包装。

(7)超高温灭菌。杀菌公式为10-25-10/121,冷却后即为羊杂包。

1.3.3羊杂感官评价方法[8]

由经过培训的10人组成感官评定小组,对羊杂进行感官打分。样品采用随机编码,评价指标包括膻味、嫩度、多汁性和总体可接受性。

羊杂感官评分标准见表1。

表1羊杂感官评分标准

1.3.4熟羊杂得率计算

1.3.5羊杂煮制单因素试验

(1)预煮时间对羊杂得率及感官的影响。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研究预煮时间对羊杂得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预煮时间分别为5,10,15,20,25,30min。

(2)煮制温度对羊杂得率及感官的影响。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研究煮制温度对羊杂得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煮制温度分别为75,80,85,90,95,100℃。

(3)煮制时间对羊杂得率及感官的影响。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研究煮制时间对羊杂得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煮制时间分别为15,30,45,60,75,90min.

1.3.6羊杂煮制正交试验

根据羊杂煮制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以预煮时间(A)、煮制温度(B)、煮制时间(C)3个因素为正交试验的因素,得率(Y1)和感官得分(Y2)为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

羊杂煮制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2。

表2羊杂煮制因素与水平设计

正交试验有2个评价指标,得率和感官得分的权重分别为50%和50%。为使得评价结果科学全面,采用综合评分法将2个指标转换成隶属度,最终确定综合分为最终指标[9]。


2、结果与分析

2.1羊杂煮制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预煮时间单因素试验结果

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研究预煮时间对羊杂得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预煮时间对羊杂得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见图1。

图1预煮时间对羊杂得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从图1可知,随着预煮时间的延长,熟羊杂得率和感官评分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个指标均在15min达到峰值。故预煮时间选择15min作为后续研究。

2.1.2煮制温度单因素试验结果

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研究煮制温度对羊杂得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煮制温度对羊杂得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见图2。

从图2可知,煮制温度不同,羊杂的得率和感官评分不尽相同,但均在85℃时最佳。在75~85℃的温度范围内,得率逐渐上升;85℃以后,得率急剧下降,这可能是因为煮制温度过高导致水分大量损失的原因。试验选择85℃进行后续研究。

图2煮制温度对羊杂得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2.1.3煮制时间单因素试验结果

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研究煮制时间对羊杂得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煮制时间对羊杂得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见图3。

图3煮制时间对羊杂得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对得率指标分析,在30~45min范围内,得率保持一致,以后逐渐下降。这可能是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羊杂中的水分过分逸出导致。而从感官评分指标来分析,15~45min呈增长趋势,45min后呈直线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煮制时间过长导致羊杂过于软烂,从而评分较低。综合2个指标,选择45min进行后续研究。

2.2羊杂煮制正交试验结果

煮制正交试验结果及极差分析见表3,煮制试验方差分析见表4。

由表3可知,影响羊杂煮制效果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是预煮时间(A)>煮制温度(B)>煮制时间(C),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2,即预煮时间15min,煮制温度85℃,煮制时间45min。由于最佳工艺条件A2B2C2未在参试试验组合中,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A2B2C2工艺条件下的得率为70.21%,感官得分为6.90分,均高于参试试验中的最大值。因此,证实A2B2C2条件为最佳工艺条件。

由表4可知,预煮时间(A)、煮制温度(B)、煮制时间(C)对羊杂煮制效果的影响均为非常显著,主次关系依次是预煮时间>煮制温度>煮制时间,这与极差分析的结果一致。

表3煮制正交试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表4煮制试验方差分析


3、结论

研究表明,影响羊杂煮制效果的因素依次是预煮时间>煮制温度>煮制时间,各因素均非常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预煮时间15min,煮制温度85℃,煮制时间45min;在此条件下羊杂得率为70.21%,感官评分为6.90分。研究的实施将有力提高羊杂的综合利用率和品质,推进羊杂的工业化生产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浩.精熬细做成精品“特色”羊汤处处飘香[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06(11):72.

[2]尚青.“羊杂割”——名吃·标准化[J].大众标准化,2006(12):39.

[3]韩志慧,隋姣,马俪珍.明目羊肝羹的工艺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3):254-258.

[4]文业学.羊心肴[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7.

[5]吴宝华,薛淑媛.干谷草营养成分及对肉羊营养价值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2015(12):64-65.

[6]张文远,张宗学,杨诗兴,等.湖羊内脏微量元素含量与羔皮等级的关系[J].草与畜杂志,1987(3):17-19.

[7]汪志铮.羊肉腌腊制品加工技术[J].新农业,2016(19):34-35.

[8]田洪磊,李卫国,詹萍,等.低盐风味羊肉加工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2):65-68.

[9]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70-73.◇


资料来源:《农产品加工》2018年第1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交试验优化炸鸡排工艺参数
脆皮鸡柳制作工艺及其品质研究
基于万能蒸烤箱的南瓜饼制作的工艺优化
马铃薯面条制作工艺及品质研究
黑木耳发酵泡菜加工工艺研究
牛蒡蒲菜虾鱼丸的工艺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