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NOTE | Pierre Huyghe 皮埃尔·于热






策展人研究笔记 / 88

Pierre Huyghe

皮埃尔·于热

© Pierre Huyghe, courtesy of the The NYTimes

01



艺术家

The Artist

The Metropolitan Roof Garden Commission: Pierre Huyghe, 2015 

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 b. 1962),出生于巴黎,现工作生活于纽约,曾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校(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écoratifs)。于热的作品涉及多元媒介,包含电影、雕塑、装置和公共干预事件,包罗万象也难以被总结与归类。于热父亲是一位飞行员,因此他常带于热一同走南闯北。这使得于热建立起对“时间”与“空间”有别于常人的认知,其探讨事物的视角时常抽离于当下,并以“高层次”的广阔视野去看待世界与万物。对于热而言,艺术是一片净土,能任他自由拥抱所热爱的事物。自小热爱科学的于热在艺术的土地上施展着拳脚,一切事物着这里也都成为了他的“实验对象”。

于热的创作一直致力于打破规则,从展览方式、材料与媒介等各方面不断挑战艺术史传统,以非常规的素材在多样化的场域中,打造充满感官冲击与想象力的艺术现象,探讨人类对幻境与现实的认知,以及对于生命的反思。他的作品也经常在美术馆和传统艺术场域以外的空间展出,进而拓宽了其艺术实践的范围。他展览和作品中所致力呈现的,经常都是一个未完成的、不断演变的世界,人们在其中漫游,并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生物和场景环境。于热也表示:“为了创作一件新的艺术作品,我需要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然后,当我进入并穿越这个世界后,作品便诞生了。”

于热的展览足迹遍布全世界,曾在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巴黎蓬皮杜中心、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泰特美术馆等举办个展。于热也参与了许多重要群展与双年展,包含台北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明斯特雕塑展览,与卡塞尔文献展等。艺术生涯中也获得众多奖项,包含2017年的纳什尔雕塑奖;2015年的库尔特·施维特斯奖;2013年的哈夫特门奖;2010年由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颁发的当代艺术家奖;2002年的雨果·博斯奖;以及2001年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颁发的评审团大奖。于热作品如今也已纳入众多美术馆的馆藏,包括:巴黎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路易威登基金会、皮诺基金会、卢玛基金会等。

02



作品赏析

Selected Artworks


The Third Memory film still, courtesy Guggenheim Museum

在皮埃尔·于热艺术生涯早期的90年代,他采用“后期制作(Post-production)”——在当时新颖的手法,将电影和大众媒体中的图像进行改造与重新组合诠释。但于热的思考并没有停留在图影框架内,他也将大众媒介图像中的情境带入现实当中,产出混淆事实与虚构的情节。于热对虚拟与现实之间模糊的界限非常感兴趣,在这样的间隙空间中,他便能打破二元对立和线性叙事,自由地探讨过去和现在的冲突,交织幻想与现实。

于热电影与录像作品中的时间经常是破碎的,电影和各种媒介相互映射,用开放的结构融合不同的设定与逻辑,糅合着人类记忆、个人经验,以及感官感受,将影像作品跳脱既定模式。我们在于热的双频录像作品《第三记忆》(The Third Memory)中,也能看见这样的想法被体现。《第三记忆》是于热对美国导演西德尼·吕美特(Sidney Lumet)所拍摄于1975年的电影《犬日下午》(Dog Day Afternoon)进行的一次重构。这部电影是根据一起真实抢劫案改编而成,而出狱后的真实犯人约翰·沃特维兹(John Wojtowicz)曾在电影放映后不久给《纽约时报》写信,表示电影里仅有30%的内容是真实的,担心人们会相信电影里描绘的版本。

The Third Memory film still, courtesy Marian Goodman Gallery

在电影上映的30年后,于热邀请了当事人沃特维兹亲自讲述其抢劫的过程,但通过镜头也同时揭露了沃特维兹的记忆早已被电影情节所扭曲与篡改。通过拍摄建构出的情境,于热探索了电影扭曲并塑造记忆的能力,也指向了流行文化强烈的控制力影响着人类真实的经历

The Third Memory film still, courtesy Marian Goodman Gallery

2005年,于热为了寻找因气候暖化,冰川融合而出现的无名岛屿出发前往南极洲,开启一趟南极的冒险旅程,并拍摄了这趟旅程与神秘南极生物的邂逅。

A Journey that wasn’t (film still)

于热最终将南极旅程的片段与一场纽约中央公园的溜冰音乐剧的拍摄,穿插交织成了《一场不存在的旅程》(A Journey that wasn’t)的电影作品。整部电影处于虚拟与真实之间,对此艺术家表示,他对于大多数观众对“纪录片”持不疑的态度很感兴趣,也试图在这部“伪”纪录片中去重构观众对真实性的认知与思考。

A Journey that wasn’t (film still)


于热不想受艺术史传统的限制,也不只想单纯赋予作品象征性的价值观、或个的人情绪表达。艺术创作对于热来说是一条探险的道路,通过不停地找到新方法将自身概念性的哲思与实际创作技法相结合,借此抵达到不了的地方。如他自己所言:“我对再现或记录现实不感兴趣,因为它是已知的;同样的我对纯粹虚构也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建立一个条件让一个现实在现有的环境中进行提升,产生一个新的现实。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这个现实。”生态系统与自然元素在于热的艺术创作中也占有了重要地位,他经常将动物、植物、昆虫等生物纳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并以此提问人类能够控制自然的程度——但实际上也是提问艺术家究竟对自己作品能掌控到什么程度?

其中,水族馆作为一个汇集全世界不同海洋物种的人造生态系也令于热着迷。自2010年起,他便开始创作了一系列围绕水族箱的作品,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生态系统,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

Cambrian Explosion

在地质学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指的是在距今约5.3亿年前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陆球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在于热的水族箱内,被认为是“活化石”马蹄蟹和箭头蟹在沙子与海葵中以不可预料的方式或埋伏或游走,悬浮在水面上的巨石也似乎将观众带回了神秘远古时代的大陆和海洋。于热“时间”这一概念,一方面亿万年前的“时间”在当下仿佛被水族箱冻结;另一方面,作品随着时间的推进,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在其中的移动、变化,周而复始又永不重复。

Cambrian Explosion

于热也认为水族馆与美术馆不无类似——不同类型的个体被并置于同一时空,但又彼此无法真正产生关联。将个体与物件从系统中分离而出是美术馆不可避免的性质,而美术馆繁琐过多的条件与限制甚至可能将一件作品的生命力扼杀。这也是为何于热一直致力于在美术馆之外的场地展出作品,并强调在“现场”的重要性。

Zoodram 3

同样是水族箱作品的《Zoodram》系列,在水族箱里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海洋生态系统:一只以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雕塑复制品《沉睡的缪斯》(Sleeping Muse)为壳的寄居蟹在水中缓慢移动。对艺术家而言,这是一个发生关系分离与断裂的悬置空间。将非典型的艺术元素集结终构成了一个非稳定的动态系统,也成为了于热阐述人类社会与世界上自然万物间,相互交错影响的复杂现象的最佳实验场域

于热的这一类拟生态类作品,通过由他精心研究编排的繁复系统呈现,不仅结合了生物、技术和虚构的成分,这仿佛有着自己生长意志的有机与无机体的集合,也提供了观众不断演变的环境之中,对作品所产生的出无数观测与理解。在他看来,展览与作品本不应该为一个预先设定的模式存在,而应该自成一体地处于变化之中。 

Zoodram 4 (after Constantin Brancusi 'Sleeping Muse’)


2008年,他在《森林线》(Forest of Lines)中更将悉尼歌剧院解放,在24小时间成为神秘雾气的植物园,没有路径、没有指示,瓦解音乐厅的功能。2010年他甚至当起园艺师,在马德里的水晶宫的雷纳索非亚(Palacio de Cristal,Parque del Retiro)用植物打造宇宙中一个乌托邦想像,一年四季的庆典其代表的植物,唤起集体记忆之外,也让不同民族的人思考身份意识(La Saison des fetes,2010)

Forest of Lines,2008


在2012年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上,于热首次展出了其重要的代表作《未耕种》(Untilled)。这是在远离美术馆、市中心的一座废墟现场中发生的创作,现场一件复刻马克思·韦伯 (Max Weber) 的半躺女性雕塑在石棺上,她的头是一个巨大的蜂窝,上面有成千上万的蜜蜂彼此交互沟通传达,想像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却没有中枢。蜜蜂虽然没有中央领导,但因彼此个体之间的信号传递遵循着简单的规则,反而能很有效率的去面对复杂的困境,单体的集合如同一个完全的自我

Untilled (film still),2012

文献展上,也能见于热命名为“人类”(Human)的白狗,一只右前脚被染成粉色,醒目的穿梭在人群中;作品本身随之演变,持续发展、从不自我重复。 作品题目《未耕种》意也味着可能性与不可控性,人类变成了客体,只是旁观者、记录者。

Untilled (film still),2012


于热在其拟生态系统的作品中,期望能呈现远离“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c)的视角。于热作品沉浸式的体验,旨在提供人类反思与身边广阔无形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那些不停被破坏改变的自然环境,包含和动物、植物以及矿物的。于热以虚无却实际的美感,引领观众直视残酷的现实世界,从而拆解和重构观者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认知,重新想象出一个不再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界

03



展览解读

Selected Exhibitions

UUmwelt(环境)
2018/10/03 - 2019/02/10
蛇形画廊, 伦敦, 英国

皮埃尔·于热于伦敦蛇形画廊举办的个展,题为《UUmwelt》,是德语的“环境”。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将展览空间改造成一套沉浸式生态系统,探索不同形式的认知、新兴智能、生物繁衍和直觉行为等主题。于热认为,自己在构思创作《UUmwelt》时的想法是:“我不是想要向某些人展示一些事物;反之,我想将这些人展示给某些事物。(I don’t want to exhibit something to someone, but rather the reverse: to exhibit someone to something.)

展中运用5块LED屏幕呈现大脑活动的图像,捕捉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大脑活动在这一时间段的变化,且根据环境中的光线、温度、湿度、昆虫以及观众的目光等外部因素不断变化。中央画廊更成为一个孵化器,在这里诞生上千只苍蝇,在建筑中随意飞窜,甚至停留在观众身上。这些艺术家无法控制的,被触发的偶发事件现象逐渐在空间中扩散渗透,就如同将观众展示给予机器和昆虫们观看,并反思人类究竟能控制自然环境与科技到什么程度?再次重新定位观众与周遭世界的关系。

2017 明斯特雕塑展:《未来生命之后》
2017/06/10 - 10/01
LWL-Museum für Kunst und Kultur, 明斯特, 德国


始于1977年,十年一度的明斯特雕塑展作为世界级的雕塑群展,将明斯特的小镇打开成为展览场域,邀请来自各国的艺术家进驻探讨公共空间、艺术及观众之间的关系。皮埃尔·于热受邀参与2017年的第五届雕塑展,选择在当地的一栋关闭的滑冰场作为展览场地,在里头历时了数个月发展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的生物科技系统。这个作品名为《未来生命之后》(After ALife Ahead)


于热将滑冰场内的地面,以混凝土和泥土、一层层的黏土、聚苯乙烯泡沫、碎石砂砾,还有冰川时代的沙子,打造成了起伏不定的丘陵景观。这个空间同时有着藻类、细菌、蜂箱和孔雀等生物。在这里,具有生命的生物、真实和标志性的建筑和景观、有形或无形、动态与静态混合成一个不稳定的共生系统。艺术家称这个作品中体现了“复杂系统”,这样一个系统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因果联系,反馈与回授,尺度的多样性以及循环效应——这件作品的要义便是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且不受艺术家控制


皮埃尔·于热(巡回展)

2013 - 2015
蓬皮杜艺术中心, 巴黎, 法国
路德维希博物馆, 科隆, 德国
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洛杉矶, 美国

Centre Pompidou Installation view

皮埃尔·于热于2014年举办了首次回顾展,回顾艺术家所创造游走于现实与虚拟的幻境,并阐诉对生命的感触。这场回顾展中有着超过50件作品,始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接着前往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并巡展至洛杉矶,在每一站都会根据建筑空间重新设计展览现场,并加入汲取当地文本语境所创作的新作品。于热也打破了回顾展惯用的时间轴呈现艺术家创作轨迹的常规方式,而是通过“展览”的形式来创建一个新场域、新体验

LACMA Installation view


于热在布展时刻意将展览制造了纷乱、不真实的虚构空间,可说是重新定义了展览的形式与作品的状态,使展场成为一个由个体节奏所组成内在的世界。展中每个看似独立的物体和生命体之间形成不同的随机生态,在展览期间延展生长、自我循环。参观者在观看与被观看之间感受、参与并与其交换能量,这样一直贯穿于热创作的核心理念,也在回顾展览的形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Museum Ludwig Installation view

04

| 外食TV:Pierre Huygh e@ LACMA |

Vimeo © LACMA



撰写 | Athena
图片 | Gabreil

© 藝術外食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凡的慰藉-皮埃尔.彭贡潘Pierre Boncompain
法国皮埃尔·奥古斯特·库特(Pierre Auguste Cot)人物油画作品
四时•油画 | 一个法国老画家的中国情怀
法-皮埃尔·奥古斯特·库特(Pierre Auguste Cot)作品欣赏
皮埃尔·苏拉奇:将黑色从黑暗中解放
【海外绘画】法国画家亨利彼埃尔皮库作品(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