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5.1 第一单元:格物致知,认识材料


3.5 材料表现研究

艺术家自古研究材料。艺术家是造物者和造像者,制像和造物都需要用到材料。当初人类开始搞艺术,在岩洞的墙上画画,便要从炭黑中找黑色,从矿石中找朱红色。陶匠制器,也要挑选粘土。更别说此后炼制青铜器、铁骑,盖房子用到石头、木头、夯土,做衣服用到桑麻,远古生活中人类早就知道材料与材料有别。有的树木成材,有的树木歪歪扭扭不成材,没法用来盖房子,只能看了烧火。这时候,人们也便知道,材料与形式密不可分,与加工密不可分。获得特定的形式,经过特定的工艺处理,材料才成其为材料。

广义的材料包括一切物质,狭义的材料是可触及的物质。在艺术领域,材料是我们用来构建、制造艺术品的物质。它们的范围十分广阔,尤其是到了当代,实验的艺术家们所调用的材料,几乎穷尽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这是由实验艺术的本质所决定的,实验艺术本身致力于突破人类的思维惯性,人们通常都用夯土、混凝土和石头来盖房子,当有些人异想天开地想要用豆腐或肥皂泡来盖房子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说这种建筑师是一位实验艺术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说所说的材料,仅仅就其基本语义,指“原料;可供制成成品的东西”,也就是用来制造艺术作品的物质。在隐喻的意义上,我们也说某个故事是某篇小说的“写作材料”,某些实验数据或调研得来的信息是论文的“写作材料”,又或者说,某些镜头是一部电影的“素材”。画一张画的时候,画布、颜料是材料,画家们也说自己画了很多速写掌握了大量的“材料”,那就是隐喻。这类隐喻的语义,不在本课程的讨论范围。

本课程的目的是: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材料,包括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及相应的处理工艺,以及它们在艺术史上及当代艺术中的运用规律;

2,要求深入研究一种或数种特定材料,理解材料的社会文化属性;并据此形成作品。

3,学会合理地运用材料创作从平面到三维的作品;学会正确运用材料讨论特定主题、达成特定艺术效果,并据此形成作品。

4,为今后创造性地拓宽材料范围、探索材料的广阔可能性奠定基础。

第一单元:格物致知,认识材料

材料史是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是不断发现材料、认识材料、开发材料、利用材料的历史。人类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发现新的材料,并利用它们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事实上,人类的时代经常是用材料来命名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等。在钢铁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钢铁制作更高级的工具和武器,出现了埃菲尔铁塔这样的建筑。我们今天的时代,在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之后,正在走向智能材料和新的生态材料时代。

新的材料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常是为人类提供了更强大的生产力和更高效的生活方式。材料的进步是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材料:从天赐到人造

人类不仅发现可利用的材料,还发明和创造新的材料。其背景是复杂的,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有时是因为现有材料性能不足,有时是因为过于稀缺和昂贵,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新需求。比如,铁做的摄影三脚架过于沉重,铝和塑料制的却又结实耐久,人类需要更高性能的材料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今天大多数摄影三角都是碳纤维的了。碳纤维不但用来做三脚架,也做残疾人用的拐杖、眼镜腿,以人们总是在寻找更硬的钢、更轻的钢,甚至于有记忆力的钢。又比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类需要更环保的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克服不可降解的塑料对土壤和海洋的污染,可降解塑料正在成为世界各地的新材料科学家的攻关课题。

一开始人类只能利用自然界中以自然形态存在的物质,例如采摘获得的食物、木材和石头、骨头和皮毛。依靠这些物质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并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狩猎采集为主。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加工改变这些基础材料。这样,人类就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自然界中的资源。

比如,纤维被织成织物,纤维是指细长的纤维状物质,它可以由天然的植物或动物来源获得。例如,棉花、麻类和羊毛都可以提取出纤维。人们可以把这些纤维捻成线,然后用纺锤、纺轮或其他工具将线织成布匹。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纺织品之一,它通常用来作为衣服、帐篷和其他用途的材料。

土块被烧成砖头——土块可以自然形成,也可以人为捏制。人们可以把土块放在火上烧,然后把它烧成砖头。砖是用来建筑的一种基础材料,它具有耐火、耐久性和保温性。

陶器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科技产品。人类早期的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就已经制造出了丰富的陶器。陶器不仅用来盛装食物和水,还可以用来存储物品,或作为装饰品。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学会加工和改变基础材料。

矿石中冶炼出了各种金属、玻璃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其他材料,例如古罗马发明了混凝土,来建造万神殿那样的伟大建筑。人类所开发的材料,离天然形态越来越远。

材料进化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在现代工业中,人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制造各种各样的高性能材料,如高强度钢、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今天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进入了纳米层面。纳米是一个非常小的尺度,它与原子和分子相似。科学家们研究纳米结构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且设计和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可以用于制造各种高性能的产品,例如更轻、更强、更耐用的材料、更高效的能源储存材料、更有效的药物载体和更多的医疗器械等等。

总结一下:材料先是找来的,或者说是捡来的——天赐的,然后很快就变成人造和主动开发。人类已经开始人为制造元素周期表上的物质了。这些元素被称作“人造元素”或“合成元素”,它们不存在于自然界中,需要人类在实验室中通过特殊的方法来制造。例如,人造元素“锕”就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将其它元素结合起来得到的。人造元素的制造方法不同,它们的性质也不同。也就是说,“可能世界”中应该存在但地球上并不真实存在的物质,是可以创造出来的。人们甚至用人工智能在人为地合成化学键以发现新的化学物质。甚至进入到人工设计蛋白质的阶段。

沃尔夫冈·莱布(Wolfgang Laib),《内部通道——下行》,2013

这个装置的名字唤起了转变的想法以及永久与短暂的共存。鸟瞰图让米堆上的多艘小黄铜船成为一个宽敞的环境,一种“精神区域”。莱布于 1983 年开始使用大米。他将干白米与大理石雕塑、花粉或手工制作的黄铜物品搭配使用。这些稻米总是呈现为某种供品,他多次在印度和东南亚的旅行中接触了寺庙和神社。

沃尔夫冈·莱布(Wolfgang Laib,生于 1950 年)是当代德国雕塑家。他使用散发生命能量的天然材料:牛奶、花粉、大米和蜂蜡,以及木头、石头和黄铜,创作大型的特定地点的装置。他以具仪式感的方式展示为极简主义的形式。每年春夏之际,他都会从家乡(德国黑森林的一个偏远地区)四周的田地收集花粉,并将这些辛苦收集的材料展示于透明玻璃罐里,或直接撒在地板上,创造出大片壮观的色彩。

莱布深受大自然、圣弗朗西斯的教义和亚洲道家哲学、禅宗和老子的启发。具有冥想内敛的气质。“花粉隐喻起源和创造;米丘和蜂蜡制的金字形神塔(Ziggurat)(金字塔和台阶)令人联想粮食和天地间的联系;最后,火焰隐喻世界的毁灭与重生的可能,物质蜕变形成新的周期,进入变幻的状态”。他的材料和工作过程都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简单、纯粹和平静的专注,鼓励精神上对宁静和接近超然的追求。莱布的形式语汇偏向抽象,以矩形、圆形、金字塔、圆锥等几何图形和实体为基础。

艺术材料:从风格到垄断

材料对于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自古以来,艺术家就依赖各种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作作品。在古代,艺术家使用石头、木头、铜和铁等材料制作雕塑;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使用油画颜料、铜版、硫酸等材料创作绘画作品;在现代,艺术家使用钢铁、混凝土、塑料等材料创作作品。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美学特征,它们会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金属材料比较坚硬,容易锻造和雕刻;亚麻油调和的颜料则比较柔顺,容易涂抹和混合,并且慢干,适合创作写实绘画作品。

艺术家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学特征,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用性和成本,以便为自己的创作提供充足的材料供应。中世纪圣像画都喜欢蓝色背景,是因为当时的蓝颜料来自中亚矿山中的青晶石,非常稀缺和昂贵。圣像画喜欢蓝背景,那是教会在炫富。

艺术家需要通过长期的研究来熟悉他所使用的材料。古代的艺术家经常是要自己采集矿石来研磨颜料的,以至于因为画家们整天得用捣杵在石臼中制造颜料,他们被归入了封建行会中的药剂师行会。艺术家通过多种方式研究材料,包括实验、对比、观察等。建筑师更加要熟悉不同木料、石材的性能,他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材料的物理特性,比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

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熟悉材料,帮助艺术家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特性,并利用它们的优势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避免使用不合适的材料,从而避免创作中出现意外。

每个艺术家熟悉不同的材料,对某些特定的材料特别熟悉,特别有心得,特别能驾驭,就会慢慢越来越偏爱这种材料。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材料的风格化倾向。自古如此,当代依然如此。在当代艺术界中,有许多艺术家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材料特点。这些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仅熟悉各种常见的材料,还能够发掘和运用一些特殊的材料,使其成为自己风格的一部分。材料和技术的使用是每个艺术家的个人选择,也是他们艺术风格和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艺术家的“材料风格”通常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的。他们不仅熟悉各种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学特征,还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材料的使用方式:它们的社会文化属性、它们自身的发展史、它们的心理能量,等等。一些当代艺术家以使用特定的材料或媒介而闻名。有些材料和特定的名字连在一起,以致形成了某种“材料垄断”。比如,彩色日光灯管和丹·弗莱文的名字紧密相连。而同样是灯光,闪烁变化的霓虹灯就和布鲁斯·瑙曼关系更密切。很多人偶尔都会用原野上捡来的石块做作品,但因为理查德·隆只用这种材料,就更多地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了刻板印象,似乎摆成一片圆形的作品一定是理查德·隆。罗伯特·莫里斯之于毛毡、约瑟夫·博伊斯之于油脂,沃尔夫冈·莱伯之于花粉,都存在着这种材料与艺术家之间的“锚定效应”。

从“材料风格化”到“材料垄断”,最终发展成有意识的行为。安尼斯·卡普尔(Anish Kapoor)用合同方式垄断一种材料“最黑的黑”最终成了艺术界的争议事件。这是一种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开发并由Surrey NanoSystems制造的叫做Vantablack的物质——这种材料其实是实验室培育的一系列纳米管——与其说是一种颜色,不如说是一种黑洞。它吸收 99.965% 的可见光。所以看起来乌黑一片。号称“军用纳米技术级超级NASA材料”,把它涂在雕塑上,这个雕塑没有亮部和暗部,只是一个剪影。于是,你甚至也看不出正对着你的一个圆是鼓起来的球还是凹下去的坑。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作品。于是艺术家。安尼斯·卡普尔找到这家公司,签署独家合同,他成了全世界唯一可以使用它的艺术家。

安尼斯·卡普尔垄断一种颜料的做法引发了一些艺术界人士的不满,艺术家兼策展人斯图尔特·森普尔(Stuart Semple)是其中的主要人物。他幽默地开发了一系列颜料,包括世界上“最粉红色”和“最闪亮的闪光”,并表示它们可供全世界任何艺术家使用……除了 安尼斯·卡普尔。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没有这么极端。以利用材料著称,并相对钟爱某一类材料的当代艺术家很多。雕塑家雷切尔·怀特瑞德(Rachel whititeread)以用混凝土铸造日常物品的负型空间闻名。但并不妨碍最其他人如果需要的时候也是用同样的材料。

阿根廷艺术家阿德里安·维拉尔·罗哈斯(Adrián Villar Rojas)也以混凝土筑成只是前者用混凝土房屋来强调理性规划、房地产开发和房屋中的遗留气息,而阿根廷艺术家用混凝土来强调塑造与崩坏的张力。

甚至于,安尼斯·卡普尔也开发了一系列由混凝土制成的塔,这些塔似乎从某个未知的来源溢出到地面,形成一种钟乳石洞窟,或是某种海洋生物有机体的骨骸。

雷切尔·怀特里德 (Rachel Whiteread),《房子》,1994

阿德里安·维拉尔·罗哈斯(Adrián Villar Rojas),《所有母亲中最美丽的》(The Most Beautiful of All Mothers),2015,混合媒体,第 14 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阿德里安·维拉尔·罗哈斯(Adrián Villar Rojas),《Today we reboot the planet》,2013,粘土、混凝土和混合媒体

阿德里安·维拉尔·罗哈斯 (Adrian Villar Rojas),《Now I Will Be With My Son, The Murder of Your Heritage》,2011,未烧制的当地粘土、水泥,第 54 届威尼斯双年展阿根廷馆展览现场

安尼斯·卡普尔(Anish Kapoor),《水泥屋》,2012

美国艺术家乔希·克莱恩 (Josh Kline) 的作品也用混凝土。未来几十年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大规模失业对人类的潜在影响。混凝土在他这里既是废墟感的来源,也是藏匿充满记忆的消费主义物品的容器。是为了一种半是建设半是废墟的工地感而运用。

乔什·克莱恩(Josh Kline),《时代的叹息》,2017,聚合石膏、砂石;聚氨酯泡沫、钢筋、亚克力和各种洗浴用品

乔什·克莱恩(Josh Kline),《耸耸肩》,2017,聚合石膏、沙子、砾石、聚氨酯泡沫、钢和丙烯酸

乔什·克莱恩(Josh Kline),《归一化》,2017,聚合石膏、砂、砾石;聚氨酯泡沫、钢筋、丙烯酸和混合介质

汉斯·奥普·德·贝克 ( Hans Op de Beeck ),《收藏家之家》,情景雕塑装置,2016

比利时艺术家汉斯·奥普·德·贝克 (Hans Op de Beeck)以其大型装置而闻名,同时他也是一位高超的写实雕塑家,他经常会将真人大小的雕塑融入他的沉浸式艺术装置中。2016 年的雕塑装置 The Collector's House,一个 2,600 平方英尺的空间被改造成一个虚构的艺术收藏品和 Wunderkammer,唯一的颜色是由进入该空间的游客提供的。

他的真人大小的单色雕塑经常是一些处于玩耍、惊奇和思考状态的儿童。

汉斯·奥普·德·贝克的雕塑通常由用聚酯、木材和着色石膏制成,并不是混凝土,但效果非常接近。在他这里,哑光灰色人物雕塑创造出一种在时间中凝固的效果,这种材料成为对日常生活的过滤,把观众带进一种超现实的冥想状态。

艺术家甚至是故意赋予一种死亡气息,让呼吸的感觉被凝神贯注。我们在这位艺术家用灰色雕塑仿造荷兰虚空派静物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对于死亡的关注。

他的人像雕塑,与欧洲石棺雕塑之间的关联也是清晰的。


汉斯·奥普·德·贝克 ( Hans Op de Beeck ),《熟睡的女孩》,雕塑,2017

汉斯·奥普·德·贝克 ( Hans Op de Beeck ),《蒂莫》,雕塑,2018,聚酯、木材、钢材、涂层

汉斯·奥普·德·贝克 ( Hans Op de Beeck ),《塔蒂亚娜》(肥皂泡),雕塑,2017,聚酯、木材、聚酰胺

例子可以一直列举下去。即使严格地限制在混凝土,找出100个相当有名的艺术家也不足为奇。我们这里需要展示的只是: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艺术家手中,能变幻出多少不同的气质、表情和效果。

无论如何,“最黑的黑”之争告诉了我们:研究材料、理解材料、找到材料有多么重要。当你找到一种充满魔力和可能性的材料,你会激动地想象力四射,你如获至宝,甚至会产生想要垄断它的想法,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汉斯·奥普·德·贝克 ( Hans Op de Beeck ),《布莱恩》,雕塑,2018,聚酯、玻璃、涂层

作业:混凝土其实很容易得到,而且并不昂贵。去建材市场买一袋水泥(注意水泥的标号),上网研究一下混凝土的配比和特性。用它来做一件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单色真人大小的雕塑彰显童年的纯真
浅谈视觉文化
Hans Op de Beeck | 黑白灰的世界里,你是唯一的色彩
【人与自然的关系】Giuseppe Penone与他的贫穷艺术
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
比利时艺术家 · Hans Op de Beeck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