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永玉画记

       一种是创作一幅作品的怀孕,这同诗人一样,每一首诗和每一幅画,都是文艺家心血的部分。另一种是画家经过长期苦闷,经过多次“阵痛”,将要产生新风格的怀孕。画家创作到一定时期,不满意自己的定型风格(这种风格甚至已被大多数人所承认,例如永玉的《阿诗玛》),画家逼着自己进行艺术上的自我否定,力求“变法”。这种怀孕是更辛苦的,不是“十月怀胎”而是几年、十几年的辛勤积累和艰苦酝酿,还得忍受许多“阵痛”的考验。这就使我们回到开头惟信禅师的启示:由见山见水到见山水不是山水,其后“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几个回合。

       永玉画荷花,大约在“猫头鹰黑画事件”以后不久开始的。

       先是在“文革”后期永玉替朋友在一本册页上用墨线画一头猫头鹰,他了解猫头鹰在睡觉时十分警惕,总是一只眼睛休息,一只眼睛睁开的。猫头鹰这种性格十分好玩,永玉是以艺术家的幽默感去选这个题材的,不料竟然有人向“上头”告密,说这是黄永玉有意骂我们可爱的政府,骂我们尊敬的江青同志“眼开眼闭”。

       于是在“黑画批判”运动中,永玉这幅“猫头鹰”也居然列入光荣榜上。画被打上“黑”印了,生气吗?生气顶个屁用!还是鼓足劲儿去玩、去画画吧。恰好西郊有个地方有一片荷池,一个朋友就在那里当“逍遥派”,永玉便经常到荷池去赏荷,我看过他那时数以百计的线钩荷花小稿,由小稿到墨线小幅,然后四五米长的大幅白描,然后是着色荷花。最初是大片着色,细笔勾勒,其后越画越撒开手脚,有时候简练到几笔浓墨画出荷梗和荷叶,几笔红色涂出荷花,有时用油彩绘在油画布上,也同样是舍形取神,得心应手。舍形取神,是他心灵的结果,而得心应手,则是他勤奋的报酬。“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功容易却艰辛”(王安石)。

       惟信禅师说的“有个入处”,一般说来已自不易;待到“得休歇处”,尝着了甜头,有些人就索性躺下“休歇”。永玉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强烈生命力,“休歇”在他是相当短促的,不久以后,他又撇下花卉去搞人物画,一丈多长的屈原画像,把那个憔悴而倔强的诗人奋笔问天的悲怆心态,用粗放的散发和浓调子的红袍来表达,叫你想到贝多芬一部大交响音乐的效果。其后他又画过许多人物画,一次又一次突破,直到今年一月,我在香港看了他那一百幅水浒人物,无论造型面貌,神态动作,又都进到另一个新的“入处”。

       说他有强烈生命力,主要是说艺术生命力。

       日本的前辈美术史家金原省吾说,唐代吴道子画,有一种“逼力”,就是说:他的作品对你有强烈的感染,通过线条和色彩,使你也感到生命是活泼泼地在你面前,有如抗日战争胜利之际,通街人都狂舞高歌,这种力量,会“逼”你也和大家一样,尽量发泄你当时的感情。

       和永玉做朋友,有时使你感到气喘;几个月不见,忽然在报上看到他的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获得了《诗刊》的全国新诗评比第一奖;又好几个月不见,他的寓言画册《罐斋杂记》第三本在香港出版了,获得了海内外的称誉。又过一个时候,意大利大使馆来个请柬,由于他的作品在意大利展览,他获得了意大利政府的骑士勋章。又过一个时期,《新观察》杂志发表出一组连载《吴世茫论坛》,连我们最钦敬的前辈夏衍老人,也由衷地称赞这位自称“老汉我”的作品。这种来势汹汹的“十八般武艺”,真叫你应接不暇。

       我常说:神仙中最恶毒的莫如太上老君,《神仙传》里没有说他把多少生灵扔进过炼丹炉里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可偏遇着”俺老孙”——孙行者,不但没有化为灰烬,还越炼神通越大,炼就一双金睛火眼。可见,几十年来,江青之流,也“培养(?)了些人才!

        黄永玉,就是这么一个古怪的土家族人。

       三、1985年,我跟着沈从文先生夫妇和永玉夫妇一起去过土家人和苗族人的家乡——湘西凤凰。这次是我印象极深的一次旅行。

       沈先生是永玉的表叔。打个比方说:永玉如果是说了谎话就会鼻子长的皮诺乔,那么沈先生早年就是那好心的蟋蟀。这位表叔早年就很喜欢这片“荆山之玉”(记得小时看过祖父遗下的一对吴让之写的篆书小联,下联就是“荆玉含宝”),对永玉十分关怀。是40年代吧,永玉还是一位初露头角的木刻家,沈先生就写了一篇近万字的长文发表在天津《大公报》,和永玉讨论木刻版画,80年,沈先生几经修改,重新发表这篇文章,是由我带给香港《海洋文艺》的。沈先生还给永玉写过许多长信,全是论美术和说心里话的,可惜多少次劫难.这些信便无法保存下来。天老爷自己就这么“暴殄天物”,永玉每次谈起,就会心情沉重。

       可是永玉从了解到敬重表叔,还是打他十几岁离开家乡到福建流浪的时候,读了沈先生许多著作起头的。50年代以后在北京,沈先生心情愉快的时候,会到永玉家用故事和糖果逗着永玉的儿子黑蛮和女儿黑妮玩个半天(黑妮黑蛮现在在艺术上都各有成就了,爷爷在上帝那边,还会像关怀永玉那样,关怀这第三代土家人的),在心情沉重时,也会到永玉家用厚眼镜隐藏着泪水,像安慰别人一样自言自语:“事情会好的……会好的!”

       沈先生笔底下写的湘西,风土人情之美,美得醉人,现在虽然情况变了些,森林、树木少了,但淳朴粗放的民风如故。“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他们都有石达开诗那种豪情,他们都爱憎分明,永玉是有他的乡土性格的。

       永玉爱他的家乡,家乡奇秀的山和水孕育了他,家乡朴素的风土人情,常常在他的画里变相出现。叫沈先生听了就老泪纵横的湘西地方戏——傩戏的唱腔旋律,有时也在永玉画的山水和人物中出现,“美不美,江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华夏文化这个根子,是叫人无可奈何的。

       晋朝的顾恺之,有一次把自己一木箱子精心杰作,贴上封条,签了名字,托了朋友给他保管,朋友从箱底下敲开木板把画偷去。后来顾恺之看见封条没动,画却丢了,他叹口气说:“炒画通灵,变化而去,如人之登仙矣!”(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永玉不像顾恺之那么呆,不信你偷他一幅画,他会出动苏格兰侦探去把它找回来的。但在北京,几十年来每家人吃饭都少不得的粮票,要是梅溪不在家,他就不知道怎样去领和如何使用。他自己说:有一天他去粮店买挂面,店员除了收款之外,还要收粮票,这弄得永玉摸不着头脑,好容易回家翻箱倒箧找出粮票,也不知一斤挂面要多少票,就全部放在柜台上让店员去挑,店员挑了半天,摇摇头说,你这粮票全是去年的,作废了。弄得他只好到隔壁去借,挂面才算到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叼烟斗的老头
一代鬼才
私家书单 | 李娟:为了看太阳的孩子
最早的段子王黄永玉,永不落伍的智慧与幽默
一起见访,一起小吃,吹牛,快活得很
我没有看见那只怀孕的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