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他画的圈值4.5亿?影响了基弗,改变了艺术史。

艺术家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位于罗马的家中

与赛·托姆布雷的作品最密切的话题大概有两类:高昂的拍卖价格、读不懂的艺术内容。并且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两类之间还互为某种矛盾关系。那么,他的作品到底可以怎么去看?又是什么样的经历令他创作出改写艺术史的作品呢?


2015年,美国艺术家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的代表作《无题(纽约市)》,在纽约苏富比“战后与当代”艺术拍卖会上,以7050万美元(约4.57亿人民币)拍出,是苏富比当年拍出价格最高的画作。同时,这幅作品也打破了他的个人历史拍卖纪录。在2014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他的另一幅《无题》也以6960万美元(约4.51亿人民币)的高价拍出。

赛·托姆布雷《无题(纽约市)》,1968年


无题(纽约市)》与《无题》这两幅作品风格类似:背景全灰,上面绘有白色的连续圈圈;笔触潦草,看起来像孩子的涂鸦,被称为“黑板”系列作品。其中,《无题(纽约市)》的连续圈圈共有6行,《无题》只有4行,最后一行的尺寸偏大。

赛·托姆布雷《无题》,1970年


赛·托姆布雷说:“每条线都有它们个人历史的经验,不需要多加说明。”可是,在他众多看似无法解读的作品中,到底有什么密码?这些“杂乱无章”的笔触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乱涂乱画”的艺术家


这位以巨大的画布和涂鸦闻名的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作品几乎闭口不谈,他像一名隐士一样躲在自己“发出巨大声音”的画作后面。

赛·托姆布雷的工作室


1928年,托姆布雷出生于美国维吉尼亚州的列克星敦,当时,他的名字还叫做埃德温·帕克·托姆布雷。他的父亲是芝加哥白袜队的一位棒球投手,因为崇拜一位名叫Cyclone Young的传奇投手,而给儿子取了“Cy”这个昵称。后来,这位艺术大师的名字改为我们所熟悉的:Cy Twombly。

赛·托姆布雷在工作室


赛·托姆布雷,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对白色的神奇运用,以及将书写、素描与涂鸦和油画相结合等创举而著称。托姆布雷创造的新艺术,重新定义了人类文化遗产和个人灵魂之间的关系。

赛·托姆布雷,1954年


托姆布雷还被奉为继波洛克之后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他的涂鸦抽象作品打破了素描和油画之间的界限。曾经有评论家说,没有人会像他那样画纽约,但是看到托姆布雷的《New York City》,所有在纽约住过的朋友都会同意,这就是纽约。”托姆布雷还曾受邀为卢浮宫创作壁画,成为1950年继乔治·布拉克之后,首位为卢浮宫创作永久藏品的当代艺术家。

赛·托姆布雷的工作台

赛·托姆布雷在罗马家中


托姆布雷画面中那些刮擦、涂鸦、凌乱的线条蕴含着精心的运笔,夸张的色彩仿佛有着神奇的叙事效果,它们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庄严。

赛·托姆布雷,1969年


托姆布雷的作品是思考、叙事、历史、神话和形式主义的结合,他把抽象表现主义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让其内涵变得丰富,而不是贫瘠。


《放射诗》与译码


想要理解托姆布雷作品画面中的线条,首先要了解他与诗歌的关系。黑山派的《放射诗》对托姆布雷的艺术风格显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于他绘画的每一部分都拥有高度的能量结构

赛·托姆布雷《无题》,1988年


托姆布雷22岁那年,用自己的奖学金去纽约学习艺术,在那里开始接触抽象派画家罗斯科和波拉克等人的作品,并且认识了日后同样成为著名艺术家的高年级学长:罗伯特·劳森伯格。不久后,托姆布雷在劳森伯格的鼓励下前往卡罗莱纳州的黑山学院求学,战后第一个反学院诗歌学派“黑山派”就是在那里诞生的。

卡罗莱纳州的黑山学院,“黑山派”是美国当代诗坛三大主流派别之一,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与“垮掉派”诗人合流,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


那是一个自由的庇护所——在冷战背景下,以及日益增长的保守气氛中,那里是仍然充满自由实验和交流气氛的地方。在当时,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职人员汇聚在一起,他们之中就有美国前卫派诗人查尔斯·奥尔森、 弗朗兹·克莱因等。基于前辈们建立的自由传统,年轻一辈的艺术家更强调试验中原始能量的爆发。

赛·托姆布雷《Fifty Days At Iliam,1978年

赛·托姆布雷《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978年


他们专注于研究书法形态和文字间的关系,表现在作品上就是图像之间更好地融合。例如,托姆布雷的作品《Min-OE》,就反映了诗人奥尔森对古代文化中词根以及象形符号的兴趣。

赛·托姆布雷《Min-OE》,1951年


“黑山派”留下最重要的是奥尔森于1950年发表的文章《放射诗》,对托姆布雷的艺术风格有着不小的影响。诗的每一部分都是高度的能量结构,也是能量发射器。不少艺术批评家解读出托姆布雷作品里那些无章法的诗意性,几乎就是对于《放射诗》中“形式只是内容的展开”最好的注解。在托姆布雷一生的作品里,人们能够不间断地看到诗歌题材的介入。

赛·托姆布雷《PAN》,1975年
赛·托姆布雷《Poems to the Sea》,1959年


大部分人不能理解托姆布雷的“潦草风格”,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曾身为一名军方译码员的经历。1954年,他被召回美国,成为军队的一个译码员。为了快速破解密码电报内容并传出信号,他练就了一手速记功夫,这些破解文字的训练无疑为他日后的风格埋下了很大的伏笔。

赛·托姆布雷《Sketches》,版画,1967年
赛·托姆布雷《Bacchanalia-Fall (5 Days in November)》,1977年


构成密码的元素选自人们经验来源的三个独立领域:自然要素(土壤和云)、躯体(肉和血)以及主观意识(镜子)。并且,它们能够对应地被用于代表传统油画的三种类别:风景画、肖像画和自画像。

赛·托姆布雷《Synopsis of a Battle》,1968年


1957年,托姆布雷带着一手一流的译码术回到魂牵梦萦的欧洲继续他的艺术创作。他选择定居在意大利,从此再未离开过。在美国军队的这段经历,让托姆布雷学会如何在黑暗中“绘画”,他的画也仿佛就是各种密码的大型编织。

赛·托姆布雷《无题》,1972年


同样,这样带有密语性质的内容也出现在托姆布雷的名字中。“Cy twombly”,可以拆解为“twom-bly”或者“t-womb-ly”,这其中包含两个单词:“子宫womb”和“坟墓tomb”,或许象征着生和死。


作家的画家


有人说托姆布雷是“画家的画家”,但他更是一位“作家的画家”,他在写作与绘画之间切换得游刃有余。托姆布雷为了重建绘画,首先拆解了绘画。

赛·托姆布雷《阿波罗与艺术家》,1975年

赛·托姆布雷《丽达与天鹅》,1962年


1951年,托姆布雷在芝加哥举办第一次个展后,已经与几位年轻艺术家一同在纽约崭露头角,例如劳森伯格等。第二年,他与劳森伯格一起离开纽约,开始游历欧洲和非洲。


托姆布雷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全世界。美国是他的出生地、罗马是他与妻子的定居之地、巴黎是他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地方他曾频繁游历希腊和小亚细亚,直至阿富汗、也门,也多次去过埃及。1962年,托姆布雷从尼罗河南下直至苏丹;1985年,他在埃及的卢克索画画。

赛·托姆布雷《提兹尼特》,1953年


他的作品有许多是由于地域带给他的不同灵感。比如,1953年创作的好几幅作品,都是因摩洛哥之行所激发的灵感。其实,画面中那些图形源自他在罗马的人类学博物馆看到的非洲器物,所以他画的是一些工具。他将所见所想记录在速写本上,带回美国之后完成他的创作。

赛·托姆布雷《索伦一世》,1953年


从1972年到1994年,托姆布雷的《无题》系列持续创作了近22年。


也许,托姆布雷的《无题》系列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记号和文字如何共同协调或彼此对立地构建出意义上的多重解读。正如约翰·伯格所言,“托姆布雷借由生动的颜色,使得文字之间和其周围的静谧空间,变得可见。”

赛·托姆布雷《无题》,2007年
赛·托姆布雷《无题》,2001年


自从1994年开始,托姆布雷的创作开始非常富有激情。从2005年创作的《酒神巴尔克斯》系列就能看出,红色的颜料堆叠,旋转着的手部涂抹都传达出艺术家内心的澎湃。

塞·托姆布雷《酒神巴尔克斯》系列,2005年


对于托姆布雷来说,神话、诗歌和绘画、雕塑一样,是他表达的媒介。托姆布雷穿透时空和记忆,向纷杂却又精彩的经典文学投去了探索的目光。


1957年,托姆布雷为意大利艺术期刊《现代经验》撰写了一份简短的声明,直到2000年,这份声明才得以重新单独出版。他在这份声明中阐述了自己的理论:“伴随着固有的历史记忆,每条线都是它当下的、切实的经验展现。它不是注解,而是展现了其对自我存在的认知。”

艺术家塞·托姆布雷


2011年,托姆布雷去世。按照他的愿望,他被安葬在罗马——这个他钟爱了50年的地方。托姆布雷最与众不同的是,他将自己对古典世界的热爱汇集到现代绘画的创作上,他是最博学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不仅改变了美国战后艺术史,还影响了在那之后的一代大师,比如今天我们熟知的安塞姆·基弗。


托姆布雷多年的代理画廊高古轩的老板拉里·高古轩,对于这位老友的离去十分伤心,他说:“艺术世界失去了一个真正的天才,一个真正原创的艺术家。我很幸运能认识他,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不会看到这样天赋惊人的艺术家。

塞·托姆布雷工作室


眼下,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的大型回顾展于2016年11月30日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开幕,展至2017年4月24日。这次大展涵盖绘画、雕塑、素描和摄影,共计140余件作品,展品来自于全球顶级美术机构和私人收藏。


这次回顾展将以托姆布雷三件重要的“圆圈”作品为结构线索展开,分别是1963年创作的《关于康茂德的九次谈话》、1978年创作的《在伊利昂的50天》以及2000年创作的《辛努塞尔特一世的加冕》。




精彩回顾:

惊艳到倒吸一口气的装置作品竟然是这样的!

情人节怎么过?看艺术家如何秀恩爱!

孤独和梦该怎么画?如何把它们画下来?





[编辑、文/张婧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赛•托姆布雷 | 一条线改变艺术史
赛·托姆布雷 Cy Twombly (超级资料 909张图)
赛·托姆布雷 Cy Twombly (超级资料 909张图)
画家的视角 | 我是如何去看一幅画
秘各位,我不干这行了,我画画去了!
大艺术家如何工作?毕加索的工作室是他的会客厅,门庭如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