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法中名画三十讲 - 第四讲

《人间乐园》三联画,1490 - 1500,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点击上方图片,一边听课一边欣赏画作吧

听众朋友大家好,《三十幅世界名画》 - 第四讲,今天我们聊聊博斯和他的《人间乐园》。

耶罗尼米斯.博斯是一位尼德兰画家,他生活的年代几乎和达芬奇平行,不过他们俩的艺术风格却截然不同。通过前几期节目我们已经知道,欧洲的南北方,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北方理性,南方热情。我们很少在北方画家的画上看到人有表情,而无论是乔托还是达芬奇都对描绘表情非常痴迷。除此之外,在接触文艺复兴新思想的进度上,南北方也不相同。南方尤其是以佛罗伦萨为首,对古希腊的文化科学非常感兴趣,而北方,实用技术还好,但在思想上的确会滞后于南方。

博斯画像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博斯和达芬奇的画上看得很清楚。达芬奇的画已经去掉了耶稣头上的光环,开始关注比例透视等等,让画面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而博斯的画却始终围绕着宗教狂迷。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艺术有高低之别,人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需求,艺术为我们提供的感受当然也不能是单一的。我们喜欢真实自然,喜欢充沛的感情,也同样会喜欢幻象,喜欢睿智的寓言。博斯可以说就是后者的最佳代表,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象,而在魔幻的表面下,又隐藏着深刻的哲思。

博斯原名叫耶罗恩.安东尼松.范.阿肯(Jeroen Anthoniszoon van Aken),意思就是来自于阿肯(今德国亚琛)的安东尼的儿子耶罗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耶罗米尼斯.博斯(Jheronimus Bosch)。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非常少,我们只能在一个兄弟会的文件上看到些许的只言片语。这个兄弟会叫圣母兄弟会,是低地地区最早的兄弟会之一。

 

在中世纪的后期,在教宗的许可下,基督教开始出现一些不同的流派,比如重视文化和学术的方济各派(Order of Friars Minor / Franciscans ),但丁和乔托就是这个派的。最早由一群高尚的知识分子组成,这些人对古代知识非常热衷,也间接促成了文艺复兴。类似的教派还有多明我派(Dominican Order),他们也注重知识传播,不过在使命上,他们更注重驱逐宗教里的异端。方济各会的修士们统一穿着灰衣,所以也叫灰衣派,多明我派则是黑衣派,还有强调苦修的白衣派叫圣衣会。

随着教派不断变多,对于教义的理解也逐渐开放了,在民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宗教小团体,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对教义的理解,也设置了自己的入门条件和使命,这些团体就是各种兄弟会。

 


圣母兄弟会(Brotherhood of Our Lady)入门的门槛很高,从记载上看,他们是一个非常虔诚保守的组织,成员大多都是富商和贵族,他们为罗马教廷捐赠了大量的钱财,来换取免罪权和独立地位。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团体会允许一个画家加入,毕竟画家当时的地位只是普通的手工业者。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博斯要么不是一个普通的画家,他还有更重要的身份,要么他的艺术让他获得了上层社会的认可,某些地位高贵的人提携他进入了兄弟会。

 

博斯至今存世的画作大概有二十五幅,对一个画家来说这个数量并不多。在这些作品中,类似于人间乐园的巨作占了八幅,包括著名的《干草垛》,《圣安东尼的诱惑》等等。


《干草垛》

《圣安东尼的诱惑》

在兄弟会的记载中,他入会的时间大约在45岁,正值创作高峰期。我想这个时间点已经很明确了,如果如兄弟会是因为身份特殊,那他入会的时间应该更早。45岁才入会显然是因为他的作品打动了某些位高权重的人,那些人愿意为了他破例而放宽入会条件。

 

位高权重且在宗教信仰上虔诚保守的人很容易迷恋上博斯,这一点在他去世之后再一次得到证实。1550年左右,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菲利普二世,也是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访遍欧洲购买了博斯的大多数作品。而菲利普二世正好也是一个著名的保守信徒,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就是他设立的。

菲利普二世

菲利普二世在临死前要求侍从把博斯的人间乐园拿到床边(那时候这张画还不叫这个名字,菲利普二世称之为《野草莓之画》)。在自己最后欣赏了一番之后,菲利普二世召唤自己的子女,告诉他们:以后你们要经常看博斯的作品,因为在他的画里饱含着智慧。

 

那么,另圣母兄弟会的上流人士,甚至是国王都如此推崇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样子,又含有什么样的智慧呢?


《人间乐园》是一幅三联画,这种形式通常是用在祭坛上的。因为祭坛是时效性的场所,在不进行礼拜的时候,祭坛是没有人的,没有人画自然也就不需要展示。所以画家们就发明了一种类似于开门关门的形式。中间一幅大画,两侧各一幅小画,在没有人来的时候把两侧的小画扣在大画上,这样就能保证画不会长期暴露在光线和空气下,更有利于画的保存。当然,如果画的背面是一块普通的木板,那也太掉档次了,所以画家们往往会在小画的背面画上简单的黑白图像,这样既保持了美观也有效的和内页的主题区分开来。

不过,《人间乐园》有点特殊,虽然是三联画的形式,但用途并不是在祭坛上,从一开始他就是被设计在居所里的。因为祭坛画的意义是让人祭拜,所以题材很固定,一般都是上下十字架,或者圣母子这一类的严肃题材。而《人间乐园》的内容看起来太不严肃。谁要是对着他祭拜,非得走神不可。博斯的一生一共画了8张类似的三联画。在这些三联画里,博斯似乎一直在经营自己的世界观,彼此之间会有着一些关联。而这幅《人间乐园》, 就像是他魔幻世界的终极体现,所有的理念全都这幅作品中展现出来。

接下来我们就假装自己是一位16世纪的西班牙王室成员,一起走进这幅神奇的画作。首先,当三联画的门板关闭时,外面是个被分成上下两部分的空气球:上面是天空,有大气和云团,下面是陆地,周围被水环绕着。在陆地上有山川河流和植物,但还没有出现人和动物,画面流露着一股空寂的气氛。为什么这么寂寞呢?



我们看,在画的左上角画着上帝,他手中拿着一本书,口中似乎念念有词。往上帝的目光方向看有两排字,分别是:因他一发言,万有造成,他一下令,各物生成。这是圣经旧约创世纪的话。有这两句话的画面内容也就清晰了:这是上帝创世的第三天。第一天是光,第二天是大气,第三天是大地和植物。有意思的是,在大地上我们会看到一些奇怪的形状。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但能隐约感觉到这个世界会非常的奇妙。



随着门的慢慢打开,首先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异常鲜艳的色彩。和外边黑灰色的画面比起来,里边这些画实在是太鲜艳了,满眼都是嫩绿色的草地,上面还点缀着单纯的红或者是蓝。只有最右侧的这一幅例外,这幅非常的黑暗。左中右有这三张画,虽然色彩不同,场景不同,但同时都出现了一条河,这好像是在向我们说明,故事发生在一个类似的或者是说同一个地点。


我们先从左面的画作开始,这幅画画的同样是创世纪的内容,上帝创造了亚当,又在他做梦的时候为他造了一个伴侣夏娃。亚当在地上坐着,惊讶地看着上帝,仿佛真的刚从梦中醒来一般。上帝一只手牵着夏娃,另一只手指向天空。这个动作意味着是天的旨意,也是整幅三联画的终极智慧所在。我们现在还不能揭穿这个智慧的谜底,当把这三幅画全部看完之后,答案就自然会揭晓了。


夏娃则是半跪在地上,露出羞涩的表情。她和上帝的姿势,像极了婚礼中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的动作。博斯会认为的人类第一场婚礼吗? 我觉得不一定,机关在亚当的脚上,我们看他正努力的用自己的脚去碰上帝的脚。博斯把右脚画得很自然,左脚画得很用力,这一定不是偶然,而是刻意为之。这一刻是上帝正把自己的活力注入到他们身上,让人类从自己的玩偶变成真正的人。同时,上帝的目光也透过画面和我们对视,仿佛也把同样的力量传递给我们一样。很明显,伊甸园中上帝为人类注入灵魂,就是这幅画的主题,但是主题不等于全部。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几个奇怪的建筑,尤其是最中间的这个。从结构上分析,它很像人类设计的建筑,但具体形象上,它又像是植物。从色彩上分析,它是粉色的,既不符合我们对建筑的预期,也不符合我们对植物的预期。这奇怪的建筑,大概就是能量之泉。一旦遭到破坏,用来维持生命的根源也就毁灭了。能量之泉是一种可以想象,但没有人看过的东西。博斯有理由把它画成任何形状,而他选择了一种超现实的方式来表达,使画面多了一层解读的趣味和一层猎奇所带来的快感。


伊甸园里到处都是果树,上帝嘱咐亚当和夏娃,所有果树上的果子都可以吃,但善恶树上的除外。那么这棵善恶树在哪呢? 是不是亚当身后的那棵长得像“棕榈树”一样的植物?每位观众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很多时候我也认为博斯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不一定在每个点都设计了隐喻。这张画很奇妙,但并不意味着博斯是个密码狂。他在搭框架上设计了谜题,然后用无数个奇异的效果来使谜题变得丰富,让我们看画时感受更有趣,仅此而已。过度解读是一种乐趣,但并不是博斯的本意。



比如博斯画中这个长得很奇怪的长颈鹿, 并不是博斯有意设计,而是他从没见过这种动物。他只是在当时欧洲很流行的一本考古书籍上看到了长颈鹿,并且一摸一样的复制了下来。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对于长颈鹿,那本书的作者科里亚库.德.皮齐科利也只是道听途说。还有那棵类似于棕榈树的树,也来自于欧洲之外。博斯在一本植物学书籍上看到了,就应用到了画里。在那本书上,作者施恩格管这种树叫龙血树,和棕榈树是近亲。

关于善恶树,比较靠谱的两种解读一个是画面中段最右侧那棵树,理由是蛇盘绕着它。第二个说法是画面中间那个粉色的建筑,这个虽然听起来不太靠谱,但也有他的理由。首先,圣经没有交代这棵树到底长成什么样,但亚当夏娃甚至那条蛇都知道它,这说明他一定和别的树有非常大的区别,为什么不能是这个形状呢?其次,它既然叫善恶树,上面必定有善恶之分,其他两棵单独的树看起来从头到尾都是一致的,但这棵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在第二层看到两颗球,一颗是浑圆的生出带刺的芽,另一个颗是带刺的生出普通的芽。而且,树身上有两种鸟,一种是长尾的,另一种是猫头鹰。长尾鸟代表着什么我不知道,但猫头鹰在西方一直都是邪恶的化身。说实话,我喜欢第二种猜测,既然要天马行空,为什么树一定得长成我们熟悉的样子呢?

 

除了上帝,亚当,夏娃和树以外,画面里还有很多动物。这些动物长得都非常奇怪,大多是多种动物的混合体。其中有一些看起来很美很善良,比如鹿,白鹤,独角兽和天上飞的鸟。还有一些看起来令人不安,形状怪异,浑身漆黑,正从水里慢慢爬出来,不知道这些动物是不是暗示着堕落即将来临。在水面上有一只鸭嘴怪兽,最与众不同. 他披着斗篷,手里边正拿着一本书在阅读。他是做什么的,和那些不祥之间有什么关联吗?等我们看完整幅画之后,再去寻找答案。



现在我们把目光投向中间这一幅,也是三联画的核心。虽然画面相当复杂,但是当我们仔细去分析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内容很有条理,并不混乱。主要有三样东西:能量之源,裸体的人和奇怪的形象。随后就是几百个赤条条的人,他们一群一群聚在一起,有的在吃水果,有的在狂欢,还有的在行男女之事。所有的人看起来都很快乐,甚至有点过于快乐了,已经从常态演变成了放纵和狂欢。



这是一个不眠不休,不知疲倦的世界,人们在这里只有享乐。当我看到人间乐园中间的这幅作品时,也会本能地感到不安。即使这个画面里没有流露出任何一丝不祥,也没有任何令人恐惧的事物出现,我还是会感觉到在这段狂欢之后,一定还会有同样强度的痛苦降临。


我们中国人讲物极必反,这幅画太欢乐,太无忧也太放纵。于是在第三幅画上,代价就出现了。我一直认为这第三幅画虽然小,但他才是这组画的真正核心。在这幅画里,博斯把自己所有想说的话,都用隐喻的形式表达出来了。



我们先分析画面:最顶端是最黑暗的地方,左侧似乎是一座正在着火的城市废墟,右侧像是正在喷发的火山,看起来这是一幅末日景象。再往下看,大批的部队走在桥上,河水里有很多溺水的人。在岸上,人们被驱赶着,等待着集体屠杀。接下来突然间一双巨大的耳朵。这只耳朵代表什么呢?我们想一想,第一幅上帝用手指着天空告诫亚当和夏娃不要偷吃善恶树上的果实,但是他们俩没有听。在吃了代表欲望的果实之后落入凡尘,从此必须要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

这好像就是博斯的用意。在耳朵的左下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动物头骨。每当我们看到头骨马上就会联想到死亡,穿过眼窝的那根长矛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长矛上悬挂着一把打开地狱之门的钥匙,钥匙孔中又是一个失去血色的尸体。接下来的一切都应该是在地狱边缘和地狱里发生的事了。



有一个穿蓝袍的形象,正捧着一本书认真观看。这个动作和第一幅画里的鸭嘴怪一模一样。我们很难相信,这是无意义的重复。结合这三幅画,现在再去分析这个动作。原来他正在看的就是撒旦的邪典,是欲望之书。从一开始在伊甸园里,撒旦就已经处心积虑要污染上帝的创造了。



画面再往下是两组巨大的乐器,对应着人们的听觉,在这里却变成了杀人的武器。好玩的是,这里有个人的屁股上画着乐谱。有只恶魔正在看着他屁股上的乐谱歌唱。旁边那些人,还不知所以的随声应和。人们已经把荒唐的享乐一同带到了地狱里。

在这组人物的右侧是一只坐在高椅上的鸟头怪。他正把一个人塞到嘴里,然后再把人排泄到水坑当中。一群黑鸟从被吃的人的屁股里面飞了出来。如果象征着灵魂出窍的话,这可能是最重口味的灵魂。看那个水坑,应该是整张画里最污秽的地方。有人被拉进去,又有人向里边呕吐,有人还向里边拉钱。而坑里的人却还张着嘴翘首以盼。我不知道博斯在隐喻什么,但是我可以联想到一群人。这群人也身处泥潭,以吃垃圾为乐,以吃垃圾为生。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仍然还存在着。



在画面的右下角有一个穿着修女服装的猪,正在强吻一个男人。这好像在说明,就连教会的内部也开始堕落了。左侧有只手被钉在了一个蓝色的圆盘里,正好对应第一幅画里上帝的手势。无论是多么重要的警告,愚蠢的人却只把它当做耳旁风。



现在我们应该已经理解了这幅画的主旨。在第一幅伊甸园里,上帝给予人类最善意的教育,同时恶魔也在预谋着最恶毒的计划。在第二幅里,人类中了恶魔的圈套,沉浸在享乐之中,无法自拔。第三幅画,堕落者们毫无悬念击溃了人类,把人类置身于最肮脏和恐怖的地狱当中。贡布里希曾经这样描述过博斯:“他成功地把萦绕在中世纪人们心里的那些恐惧,转化为了可感知的具体形象。波斯是第一个,大概也是唯一一个做到的。”这个评价我觉得算是中肯。我相信博斯也希望用恐惧来唤醒人们。正是上帝的话对宗教的背叛,对世俗贪欲的窗外只能为人们带来毁灭。


节目的最后,我们要说第三幅画,中心位置的这个形象。这是一个非常奇异的生物,他长着人的头,两条像树一样的腿和两只像船一样的脚。这个是柏斯的独创,叫做树人。他曾经多次出现在博斯的画里。他那张脸被普遍的认为是画家的自画像。看起来面无表情,只是他那双眼睛已经显得非常疲惫。他的肚子现在看起来已经破碎不堪,就连他自己的树枝都已经插了进去。有人登梯子试图爬进去,但是恶魔也紧随其后,在肚子里还有几个人在喝酒,他们的坐下是一只黑色的蟾蜍。


这个树人是谁?他是一只温顺而又沉默的巨兽。他有足够的力量负重行走,但是却没有一丝力量惩恶扬善。他可能已经走了很长的时间,目睹了太多的堕落,但是始终未能帮助人们逃脱苦难。现在他终于累了,不久之后,他有可能就会倒下。他会在被迫的过渡当中得到解脱。

也许这真的是画家的自画像,博斯有着虔诚的信仰和高尚的道德。但是面对日渐堕落的世风,他也无能为力。他唯一的武器就是用画去闹喊,可真正能够听到他的人又有几个呢?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更加积极的。可是在那些保守的信徒眼里, 丢掉了信仰,对上帝的教诲充耳不闻,就是世界末日。我们不能去批判博斯的信仰,我们只能替他的绝望感到惋惜。作为一个人,博斯的确是保守的,但是作为艺术家,他是伟大的。他有着无以伦比的想象力,也知道如何运用艺术的元素来传递思想信息。他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也带来了沉重的思考。如果我们跳出狭义的宗教,你会发现:他讨论的其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人性的欲望。


感谢收听本期节目,咱们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音频及文字版权属作者张法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图:一个隐蔽的精神病患者
(意)祖菲:博斯的《人间乐园》·一幅名画读懂一个大师
希罗尼穆师·博斯 Hierongmus Bosch
【尘世乐园】这幅画~据说至今还没人完全看懂!
虚伪的人间
博斯:当魔鬼光临人间乐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