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字和图像,哪个更会欺骗你?
雷内·马格利特《这不是一只烟斗》,布面油画,60.3×81.1cm,1929年


自19世纪出现插图小说后,文艺评论界仍回荡着“文字高于图像”一说。正如一幅画需要被命名、展览馆中的展品必须附有展签的文字描述,文字对图像的意义阐释作用从未被质疑。但艺术史学家米歇尔(W.J.T.Mitchell)提出的“元图像”(Metapictures)理论告诉我们,图像这个“孩子”可以脱离文字母体,完成自我的指涉与增生。


这不是一只烟斗

1926年,比利时画家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创作了一幅令人费解的名画《这不是一支烟斗》。他精心绘制了一支写实的烟斗,然后在画面下方用板书字体工整地写下“Ceci n’est pas une pipe”(这不是一支烟斗)。观者百思不得其解,这不是烟斗是什么?这仿佛是马格利特带给观众的一场图像游戏,或是他留下的一道谜题。

雷内·马格利特《两个奥秘(这不是烟斗)》,布面油画,65×80cm,1966年

如果说图形文用文字的手段将形象捆绑在特定的意义场域中,解决了图文之间最古老的对立:展示与命名、绘形与述说、观看与阅读。那么艺术家此举不失为是对图形文的故意“打脸”,以牙还牙地解构了它的机制。

他告诉我们:这只是一幅再现了烟斗的画,无论它再逼真也不是烟斗本身。若把句子改成肯定句,便是自欺欺人。故标题与画并不矛盾,它是在用另外的方式进行确认。



心理学家约瑟夫·加斯特罗(Joseph Jastrow)提出的“鸭兔图”理论,指观者在观察图像时所生产的不同意义。图像中,时间与空间、图案与底色、主体与客体都在进行一场“看与被看”的游戏。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对此画提出了自己的剖析。艺术家以图文分离的表达制造差异和矛盾,摘除了文字对图像设下的意义陷阱,把自我诠释的权杖交还给图像自身。正如他在《词与物》中言:“我们去说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是徒劳的,而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也无法驻留在言语中。”

回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理解过程,文本似乎是唯一工具。我们对语言和文字的高度依赖性已达到了将其“过誉”的程度,以至于取缔了其他感官施展拳脚的空间。当我们只顾着“说”,忘记了“看”,语言本质特性所带来的歧义、误解和单调则终将给人带来宿命般的失语。

马格利特的作品《错误的镜子》,以超现实手法颠覆了图像中“现实”与“观看”的概念。所谓“真实”和“正确”其实都是眼睛所制造的“幻象”。

关于图像的图像

元图像(Metapictures)的词根“meta”源自希腊语中表示“之后”或“超越”的词语前缀,意为自我指涉、觉察和戏仿。出自米歇尔(W.J.T.Mitchell)在著作《图像理论》中提出的“图像转向”一说:图像已然超越了语言,成了新的中心问题,拥有了独立的生命

这一说法帮大众打破了文本媒介对人的认知垄断。但在摘除了语言对图像的禁锢后,由什么来阐释图像?米歇尔交出了“元图像”这一工具:用图像本身进行自我言说。故观众在欣赏完一件作品后不用再急于从展签或导览员之口获取信息,只要注于图像本身,你会看到它“舒展枝叶”,用视觉的二级话语向我们展示——有关图像的东西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在阐释荷尔拜因的《大使》一画时指出,画面前景上悬置的骷髅巧妙地让观者进入画面成为主体,同时引起人们对画面的凝视。

早在2018年9月12月,米歇尔已在OCAT研究中心以展览的形式系统呈现了一场关于元图像的展览。以陈列作为媒介呈现关于“元图像”的图像,这形成了一个新层次:“元-元图像”(meta-metapicture)。展览以不同展陈策略诠释该理论,如墙面图集式、悬挂式、随机散落式等。该展览可视为米歇尔在理论实践上的一步跨进。

米歇尔于2018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展《元图像》
《元图像》展览现场

而最为典型的“元-元图像”便是委拉斯开兹的《宫娥》,其中几乎包含了所有元图像的种类,既指涉了自身,也指涉了多重观看视角和再现图像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权力系统。画作的生产、历史、观看的理论叙事都毫不借助语言的帮助,完成了自我说明。

委拉斯开兹《宫娥》,布面油彩,318×278cm,1656年
吉斯布莱斯(Cornelius Gijsbrechts)在作品《有小提琴的视错觉-画家的安排与自画像》中将自画像嵌入画中,指涉对艺术和自我存在的双重反省意义。
特尼尔斯在作品《利奥波德·威廉大公在他的画廊里》中嵌入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作品间互相参照,完成了历史中的互文关系。


从元图像到元绘画


观者与图像、光影、空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1964年,美国漫画家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在《纽约客》上发表了漫画《螺旋》。画家以自身为中心,描绘着螺旋形圆圈,高高在上地主导了这片景色,仿佛是在旋风中俯瞰自己所造之物的神。这是一幅描绘绘画的绘画,图像没有对外在世界进行再现或模仿。反之,世界本身就是通过图像而生产。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观塑造了这个世界。

索尔·斯坦伯格《螺旋》,漫画,1961年

评论家鲁明军在《论绘画的绘画》中,将元图像理论加以延伸至“元绘画”,认为当艺术家对绘画的理解不再依附于形式或观念,而是出于对绘画或艺术本身的体认,这种自觉性便可称为对“元绘画”的实践。这无疑为艺术创作者们开辟了一个新思路,把创作从形式中解放出来,着眼于与艺术的本体性对话。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橘、红、黄》,布面丙烯,236.2×206.4cm,1961年

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则充分体现了“元绘画”中的反省意识,艺术家以抽象形式反省绘画自身,并邀请观众一同在观看与冥想中遨游。这些画作在解构常规的同时制造幻觉,从图像本身投射出创作者和观者的身影,令其反思自身与现实世界的存在。

贾斯珀·琼斯《三面国旗》,板面烧腊、油彩、拼贴画,78×116×13cm,1958年


 BOOK RECOMMENDATION   书籍推荐 


#1

《图像理论》

W·J·T·Mitchell

如果你对“元图像”理论感兴趣,便不可不读这本书。米歇尔以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图像转向”理论与图文关系,让你更深刻地认识“图像”。

#2

《这不是一支烟斗》

米歇尔·福柯



福柯以幽默和深刻的思辨能力解读马格利特留下的“烟斗迷思”,让哲学和艺术的思想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3

《马奈的绘画》

米歇尔·福柯

马奈《福利斯-贝热尔酒吧间》,布面油画,96×130cm,1882年,艺术家用图像中的镜子意象完成对时间与空间的转述。

作为马奈的“铁粉”,福柯十分热衷于分析其绘画作品。此书透过福柯的目光让我们重新看见马奈及其绘画哲学。

#4

《影子简史》

维克多·l. 斯托伊奇塔


从“绘画中的影子意象”出发,作者梳理了不同时期内影子在绘画中扮演的角色,告诉你它如何承担图像的象征和寓意功能。

瑟尔里·德·杜威说:“艺术品是自我分析的”元图像的提出不是为了颠覆语言,而是提供一种思考语言和图像之维度的新方式。这个理论在西奥多·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一书中也能得到回响:“倘若思想真正地臣服于物体,倘若其专注力在物体本身,而非物体的属性上,那么物体就会在沉思的双目之下开口说话。”让图像去完成图像能完成的事,它自然乐于自我介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界上最贵的十幅画
艺术语境下的摄影(第3讲)
刘礼宾:绘画如何和图像对话?
赵宪章║语图互仿的顺势和逆势
按图索骥游大英博物馆 | 陈童·早茶夜读第142夜
“画面”、“语言”和“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