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位村凭什么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杨继红  整理

      2019年6月21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山西省有271个村落荣列其中,入选总数位居全国第三。 稷山县西位村凭借什么优势获得此次殊荣呢?小编带你去看看这个国字号古村长啥样!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日前,走进西位村,一副典型的传统村落画面呈现眼前。

稷山县翟店镇西位村 


  明清时期四合院

      西位村三义庙创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其位于西位村北,三义庙坐北朝南,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现存古建献台、献殿、钟鼓楼和正殿。
整座庙宇宽敞高大,造型古朴厚重,烧制精巧的一些脊饰物仍然完好,柱础石上雕刻的各种吉祥兽也清晰可见,气势大大超过一般的村庙。在正殿两旁各有长宽为3米、高6米的阁楼一座,东边为鼓楼,西边为钟楼。献殿东西宽16.5米,南北长4米,高10米。献殿过厅上端高悬着一块醒目的'三义庙'大牌匾,下面一副木质雕刻楹联,上联:桃园三结义,忠信仁勇千秋流芳;下联:西位众姓和,德善勤俭万代传承。

     作为传统村落,西位村是一种活态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维系着中华民族最浓郁的乡愁。

西位村地处运城市北部、稷山县西南部,属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翟店镇。自南北朝建村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全村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88亩。村落位于中偏南的位置,约占全村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村民委员会下设16个居民组,共1188户,6300余口人,是山西省省级文明村。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西位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08年,全村农业人口为4904人,在外约1400人,总计约6300人。 西位村民以宁、李、岳、任等姓氏人口居多。西位村位于运城市稷山县城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2′,北纬35°29′。西位村海拔478米,清通公路、西环路穿村而过,距翟店镇政府所在地翟店2.5公里,距稷山县城19公里。
西位村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曾有位村、岳李庄等称谓。明代,稷山县建石龙镇,西位属之。清代,稷山县辖四乡六镇,西位属翟店镇。
民国八年(1919),j稷山县划区辖村,全县划为三个区,第三区治翟店镇,下辖71个自然村,其中西位村属之。民国19年(1930),稷山县设联合村,民国25年(1936)改为33个编村,原三个区所属自然村未变,西位村属第三区属编村。民国36年(1947)4月,稷山解放,改编村为行政村制,全县划为6个区,三区驻翟店,西位村属之;同年8月,稷山县汾河以南地区与河津县汾河以南地区组成 稷河县,县治于翟店镇,设清河,翟店,里望,通化四个区,西位属翟店镇;民国37年(1948)8月,稷河县撤销,西位村随翟店镇仍归稷山县。民国38年(1949)5月,全县划6个区,其中三区治翟店,辖24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西位村为行政村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撤区建乡,西位村属 西位乡。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以社辖管理区(1961年改为大队)制,全县设6个公社,西位属翟店公社,西位管理区后称 西位大队。1962----1983年,全县行政区划多有调整,西位为翟店公社下辖行政村一直未变。1984年,改社为乡镇、改大队为村、改生产队为居民组后,全县辖5镇6乡,翟店公社更名为翟店镇,西位大队更名为西位村仍属之,西位村一直属于翟店镇所辖。

古建古迹

西位村历史悠久,古建筑比较多。抗日战争前,全村共有大小庙宇18处,这些古建筑大部分在日军侵华期间被烧毁和拆掉。今仅存三义庙一部分

集体荣誉

西位村多年来一直是县乡级模范村,1984年和1992年被评为运城市文明村,199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西位村的“三月三”古庙会,兴起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旧时的古庙会,由村里的东西南北四个社(社火组织)轮换负责组织安排,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准备活动开始,一直到农历三月初四才告结束。主要活动有:进献灯油、万字拐荷灯展、游灯、唱大戏、打花子和社火表演。其中社火表演的精华就是“花车”表演 , “花车”一般长6米,宽2.5米,高6.5米,分上、中、下三节,前后各两门,内外各七套,两侧各四门,分内外三套。全部用杆子、麻绳、彩绸和丝带缠扎。前额字“北达幽燕”,后额字“南通秦蜀”。车辕象鼻型,由两头大黄牛驾辕,6到8头大黄牛拉套,表演时配以动听音乐。 抗日战争爆发前,西位村的“三月三”古庙会每年都举办。日军侵华期间停办,直到1948年稷山县解放后又举办过一次,但规模比以前小多了。后因多种原因,一直到1989年,将“三月三”定为“村庆日”,又重新回复。连唱三台戏,重新装扮花车,抬阁达到35架,一些节目还有了创新和发展。近几年,由于外出打工的村民渐多,“三月三”庙会逐渐淡化了。 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在村委会组织和支持下,在村民赞助下,举办了一次“迎奥运,庆村庆”的主题庙会。八抬、抬阁、花鼓等传统节目得以恢复。如今的“三月三”庙会,增添了“传承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的任务,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增添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还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浓厚氛围。

西位“花门楼”轶事

“前大顺”与“后大顺”
清朝乾隆中晚期,山西稷山县翟店西位村宁离明,开始接管家父(宁近虞)留下的家业,成为宁氏七支族十二世第一任少东家。此时,家道丰厚,置良田五顷,粮满仓(由于家父生前勤俭持家,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富户人家)积攒了不少银两,素有修养文化的他,敢为天下先,不满足现状,认识到:“无商不活,无商不富,农事为本,无农不稳”的道理,用庄户人的话说就是:“庄稼搅买卖,光景发得快”。在继母(当时父亲已过世,继母是一位非常精明能干的农家主妇)的支持下,毅然决定出省经商,赚大钱。由于家中脱不开身,他决定让家里的李管家(西位村李家巷人)带上500两银元,离晋到秦创业,在今陕西省洛南县十家铺(今石坡镇)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常言道:“水里求财快”。宁离明首先在当地经商创业,重金高聘技术人员,在十家铺建起了“前大顺”字号的烧坊酒店。同时雇用当地人,开始了他的烧酒业。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又投资500两银元,同时,在当地置良田,买骡马,用做酒的下脚料养猪,圈粪下田,实现良形循环,发展到大约十五年后经济活跃,达到了高峰。
由于烧坊发展壮大,宁离明又增加了“后大顺”字号烧坊,于是,就有了“前大顺”、“后大顺”二家烧坊,生意火爆。清末民初,在“前大顺”干过的有我村宁德丙、宁耀子、宁森奎(宁改枝父亲,管帐先生),在“后大顺”干过的有我村宁金牛(宁盈城爷爷),宁海荣(宁玉喜父亲,管帐先生)、宁二文、宁秀林等等。民国13年(公元1924年),西安发生轰动中外“二虎守长安”战役,河南镇嵩军刘镇华的部队,进入西安后在十家铺烧杀抢掠,同时烧了“前大顺”前面三间门面,烧了“后大顺”三座院房子,当年,宁致明(宁桂龄爷爷,后大顺最后一任东家),变卖烧坊及剩下房舍,返乡自至去世,当时“前后大顺”运回的小钱三间房舍垒得满满的,足可见当时之富有(据宁汝嘉老人回忆录)。
重义轻财“积善家”
宁离明子孙发财后,开始盖庭院建门楼(人称“花门楼”)并遵训祖言,积德行善,不忘桑梓,回报家乡父老。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荒旱,赤地千里)宁离明孙子宁玉成散粟救饥人,皆称之载邑,乘孝义(家谱有记载);同治之年,宁离明重孙宁钟秀岁歉发廪赈饥人,皆称之载邑,乘孝义,咸丰三年,西位关帝庙重修,宁离明孙子宁玉成(宁怀情子)捐银60两(儒生生员宁玉成施银60两,咸丰四年九月关帝庙重修碑记),在当时关帝庙个人捐银中居第二位(有二块独碑,第一块捐银64两,第二块施银60两)达到名符其实的“积善家”。
宁离明膝下三个儿子培元,怀情和永情,及孙子宁麒瑞;重孙宁耀奎,曾重孙宁致中、宁致明,第六代重孙宁益骞等6代人都是各代的东家,其中宁益骞是最后一位少东家。他们都和先祖一样,继承伟业一代一代传下去。由于他们各代善经营会管理,制度周全,生意兴隆。各代东家每年几次都到石坡看一看,据宁汝嘉老人回忆说:他爷爷(宁致中)由于身体肥胖,每年去石坡时,雇用本村人从家里抬轿一直到石坡镇。他父亲宁益骞(宁致中长子)去石坡时,从家里骑马到达目的地,可真谓“春风得意”。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正月宁益骞(19岁),宁益容(17岁)同胞兄弟也参加了宁氏七支族家谱(西场家庙记)的编修工作,宁益骞系编修者之一,宁益容书丹(宁益容后来考入山西公立商业专门学校,毕业后任察哈尔万全县第三区行政长监公安分局局长,之后任内蒙古河套地区烟务专员,有一手好毛笔字,篆体字特好)受到宁氏后裔赞扬。
盛名久传“花门楼”
民国十六年(1927年),宁离明的第六代重孙宁益骞(字孝达)继任降县南樊区助理员(姐夫张氏任区长,万荣西村人)当时稷山县长彭作桢为他写下墨宝赠孝达:上款是孝达仁兄雅属,上联是:“海风碧云俱似大海,下联是:乱山乔木如写阳春”。落款:彭作桢印,作桢长寿、二枚印章。中堂是:龙旌佛迁,景凤盖起,流云转蕙,方因委层,并正氛氤,烟竟山郊,远雾罢江,天分调石,飞延露裁,金起承云,待宴蒜山,下款是:孝达仁兄正之,彭作桢印一枚,足以说明西位村“花楼门”最后一任东家在稷山盛有名望。
咸丰至光绪年间,“花楼门”宁氏家庭发财后,稷山各地富贾人家登门求亲和宁氏后裔结为秦晋之好人皆多。宁离明第五代曾重孙宁发荣(宁俊英子,从九品)和稷山县坞堆村钦点探花王文在的妹妹结为龙凤;宁离明第六代重孙宁庭璋和稷山县清河上费村李百万的闺女结婚,宁离明第六代重孙宁益骞夫人是坞堆富贾王璋的孙侄女;宁离明第六代重孙宁益容和白池首富高百万女儿和亲;宁离明第六代重孙宁益密(山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在校成绩名列前茅,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河南省郑州府银行任副行长,全国解放后,在湖北省武昌市银行当干部,72年辞世,与原运城地区行署专员宁烈是连襟)和稷山县太郝村富户梁家三闺女结百年之好。宁离明重孙宁耀文之女与曾重孙宁致化之女(姑姑侄女)分嫁稷山大李村父子举人贾府。出现了同胞三兄弟(宁益骞、益容、益密)分娶大家闺秀,姑姑侄女分嫁父子举人等等,在当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传为佳话,令十里八乡刮目相看,足以说明“花楼门”宁氏后裔家族财源茂盛,令人向往。
宁氏几代经营烧坊发财后,十分重视对后代人的智力教育,因而人才辈出,只说解放以后,原稷山县银行信贷股股长、稷山县工业局系统工会主席宁怀珍(宁离明第7代重孙、宁益骞三子、56年11月4日出席全国信贷结算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李济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新中国第一任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接见并合影留念,家有巨照,老人如数家珍,保留至今)7代重孙宁汝朝(宁益密长子)原任广西南宁市粮食局局长,7代重孙宁永庆原任交口县水利局局长;8代重孙宁小波原任稷山县公安局副局长;8代重孙宁望平现任交口县公安局副局长;8代重孙宁涛现在运城市统计局副局长等都是宁氏的后裔,宁氏后裔有20多人在省内外党政事业单位任干部或大专院校上学和企业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稷山 许全忠//孝笃河东美名传——记稷山县退休老干部安新明
罕见姓氏-元氏村落
速来围观偃师特色村落
平顶山6个历史文化名村,郏县就占了5个,鲁山县、叶县一个都没有
今天,稷山县正式向全世界发出邀请
别让传统村落消失 重庆8个村落获中央首批财政支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