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理学:反射的分类和中枢神经元

2006 年第 20 题 生理学 A 型题


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传入和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 刺激的强弱和性质

C. 经过中枢突触的多少

D. 感受器的敏感性

E. 效应器的敏感性



题目解析


1. 反射的基本过程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2. 兴奋在中枢传播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这一现象称为中枢延搁。这是由于在中枢传播中存在的化学性突触传递存在多个环节(释放递质、递质扩散、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等等过程),比神经纤维传导慢得多,所以多突触反射中经过中枢突触越多,中枢延搁时间越长(C 对)。


3. ABDE 选项虽然会影响反射所需时间长短,但都不是主要原因。


本题可参考《生理学》人卫 8 版教材 P292。


本题答案

C


考点讲解


【2017 年大纲 生理学(九)神经系统的功能 5. 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整合,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本题的音频讲解请点击这里哦


一、反射的分类


1. 非条件反射


(1)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


(2)这类反射是在长期的种系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种族性,它的建立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通过皮下各级中枢就能形成,它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


(3)举例


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吸吮反射。


2. 条件反射


(1)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2)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按照所处的生活环境,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具有个体性,其中枢在大脑皮层,它是反射的高级形式,使机体更能精确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3)举例


巴甫洛夫实验。


二、反射的中枢整合


1. 反射的基本过程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2. 在进行反射活动的过程中,既有初级水平的整合也有高级水平的整合,通过多级水平的整合,反射活动将更具有复杂性和适应性。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 单线式联系


指一个突触前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少见。


2. 辐散式联系


指一个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末梢分支与多个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从而使与之相联系的许多神经元同时兴奋或抑制,传入通路多见。


3. 聚合式联系


指一个神经元可接受来自许多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投射而建立突触联系,使来源不同的神经元的兴奋、抑制整合,传出通路多见。


4. 连锁式联系


中间神经元通过连锁式联系,使神经冲动在空间上可以扩大作用范围。


5. 环式联系


中间神经元通过环式联系,兴奋可因负反馈减弱终止或因正反馈增强延续。在环式联系中,即使最初的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冲动发放仍能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发放或后放电。


四、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1. 单向传播


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经化学性突触传递,只能从突出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


2. 中枢延搁


兴奋在中枢传播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这一现象称为中枢延搁。这是由于化学性突触传递存在多个环节,比神经纤维传导慢得多。多突出反射中,兴奋所跨越突触越多,中枢延搁时间越长。


3. 兴奋的总和


单个传入冲动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由于去极化幅度小,一般不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但局部电位在空间和时间的总和达到阈电位后可爆发出动作电位,即使没有达到阈电位也可以使膜电位去极化加大更接近阈电位,表现为易化。


4. 兴奋节律的改变


由于突触后神经元同时接受多个突触前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且神经元自身状态不同,使得突触前后神经元放电频率不同。


5. 后发放与反馈


后发放可见于环式联系,也可见于神经反馈活动。


6.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因突触间隙与细胞外液相通,故内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化均可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易疲劳,可能与递质消耗有关。


五、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1. 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超极化,达到抑制效果。突触后抑制又包括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1)传入侧支性抑制(图 A)

传入冲动进入中枢后,通过突触联系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同时通过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再通过后者的活动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


(2)回返性抑制(图 B)


① 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反过来抑制原来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


② 典型例子: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运动神经元,它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的支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接头处的神经递质和其轴突侧支与闰绍细胞发生突触联系释放的神经递质都是乙酰胆碱(ACH),闰绍细胞突触末梢释放的递质是甘氨酸,为一种抑制性递质,反馈性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为回返性抑制的典型例子。


2. 突触前抑制


广泛存在中枢,尤其在感觉传入通路中,外来神经元通过轴突-轴突结构发挥突触前作用,影响突触前末梢上的自身受体,这些受体可控制 Ca2+ 流入数量,进而控制递质释放量。


3. 中枢易化


使某些生理过程变得容易进行,包括突触后易化和突出前易化。


(1)突触后易化


表现为 EPSP 总和,因突触后膜去极化,使膜电位水平靠近阈电位,使动作电位容易爆发。


(2)突触前易化


通过轴突-轴突的结构,增加末梢 N 的钙离子内流,使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增加,在突触后膜引起 EPSP↑(与突触前抑制结构相似,生理特点相反)。


思考题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能产生后发放效应的是哪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学考研:生理知识点整理(十二)
《生理学》_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_中医世家
一文读懂牵张反射
人体的神经系统
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
神经反射的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