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庄子》文章的结尾艺术
论《庄子》文章的结尾艺术


摘要《庄子》一书的散文艺术,历来为人所称道,然而其文章独特的结尾艺术,则少有较为全面的论述。本文对《庄子》各篇结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试图揭示出《庄子》文章结尾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庄子》结尾寓言论辩抒情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对于《庄子》文章的结尾艺术,研究者早有关注,南宋理学家林希逸在《庄子口义》一书中,就对内篇各篇结尾做了一个总结:“文字最看归结处,如上七篇(指内篇),篇篇结得别。《逍遥游》之有用无用,《齐物论》之梦蝶物化,《养生主》之火传也,《德充符》之以坚白鸣,《大宗师》之命也夫,自是个个有意。到七篇都尽,却装撰倏、忽、浑沌一段,乃结之曰:七日而浑沌死。看他如此机轴,岂不奇特!”本文对《庄子》33篇各篇结尾进行了梳理,以进一步说明《庄子》文章结尾的特点。
  
  一寓言结尾 含蕴丰富
  
  《庄子》一书,寓言丰富多彩。《寓言》篇曰: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之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藉外论之”即借他人之口或外部事物以寄托己意,其效果比直抒己见要好,且天下沈浊,不可与庄语,故《庄子》一书中大量采用寓言,其篇幅占了全书十分之九。而以寓言结尾也是《庄子》文章结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色。如《逍遥游》、《齐物论》、《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天道》、《天运》、《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寓言》、《让王》、《渔父》等篇目均是以寓言结尾。
  由于寓言本身并没有明确地说明作者的旨意,因而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理解,从而在客观上增加了寓言语意的丰富性。《庄子》文章结尾大量采用寓言,极大地丰富了全文的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些寓言,又往往和开篇照应,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使文章达到了始卒若环的境界。《齐物论》结尾云: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以南郭子期之“吾丧我”发端,标举去除成心、抛弃我执的高远境界。在文章结尾,作者又以“庄周梦蝶”寓言倡言“物化”。何谓“物化”?陈鼓应说:“意指物我界限消解,万物融化为一。”在这里,“物化”正是开篇的“丧我”的注解,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而以梦蝶之寓言论之,便使人如坠梦中,思绪无穷,余韵袅袅,于难言之中又颇有意会。宣颖《南华经解》赞之曰:“至末忽现身一譬,乃见己原是绝无我相、一丝不挂人,意愈超脱,文愈缥缈!”
  再如《应帝王》结尾:
  南海之帝为 ,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应帝王》开篇借蒲衣子之口,指出真正的帝王之治,便当如泰氏一般心胸舒泰、纯真质朴。结尾以浑沌之死的寓言从反面论之,照应前文,说明帝王“有为”的危害。但作者却不直接说,而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浑沌之死来作结,便更可见出对“有为”的不满,使得全文含蕴更加丰富。
  又如《山木》结尾: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山木》篇与《人间世》相表里,也是重在阐述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方法,前文连用八个寓言来说明唯有虚己游世,方能免除祸患。文末又用一个寓言,借“恶者贵而美者贱”来深化全文主旨。
  
  二论辩结尾 机趣横生
  
  奇特恢诡的论辩也是庄子散文的重要特色,而以论辩结尾也是《庄子》文章结尾的重要特色。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为宣传自己的学说,均有其独特的论辩艺术,庄子也不例外,而其论辩的方法的奇妙,虽孟子也不能及。《庄子》文章不仅以论辩结尾,而且往往与寓言融合,这就使得论辩的结尾更加机趣横生。
  庄子与惠施是好朋友,两人观点不一,经常辩论,且均学识超群,故论辩式结尾以惠、庄之辩最为精彩。《逍遥游》结尾云:“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
  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逍遥游》重在论述一种超越世俗、融于大道的精神自由,这在世人眼中是绝不可能,也毫无作用的。庄子在结尾借惠施之口说出世人的看法:“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在这则寓言之前,还有一则惠庄之辩,惠施也是借大瓠来说明庄子之言的无用。在最后,惠施再以大树作譬喻,而庄子则以自以为有用的狸作比,说明世人所谓的有用的危害。
  惠、庄二人对人生境界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谁都不赞同谁,而庄子偏偏要借善于辩论的惠施之口,来进一步论证自己的逍遥游非是俗人所谓的有用,而是一种无用之大用。两人皆辩才无碍,妙用譬喻,故机趣横生,尤其最后几句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的逍遥游的境界,却又戛然而止,故宣颖称之曰:“澹宕住笔,而余音然,真浸淫不制之文!”
  《秋水》一文,主旨和内篇《齐物论》相近,开篇即以河伯与北海若之间的对话来论述认知的相对性,而其论辩式的结尾则尤为精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 2 [下一页]
上一篇:论明清章回小说对《史 下一篇:论曹植的心态特征与诗
相关主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论述】——《庄子》一书的文学成就
出自《庄子》寓言的成语
拥抱庄子文章赏析
庄子的成就!(搜寻到的)
石巨方|庄子为己之道:读《庄子精义》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