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 王坚:我们提出了人类城市基础设施新内涵

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4年多来,从最初的治堵到现在的治城,再到搭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亲清在线”),杭州尝试以社会治理改变政府管理,其城市大脑不断加速进化。

城市大脑,已然掀起一场城市数字治理变革。近日,中国经济信息社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显示,杭州数字治理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杭州,正成为“中国最聪明的城市”。


      ◇城市大脑好比给城市装上了一个CPU,而智慧城市像是给城市装上了可穿戴设备
  
  ◇城市大脑最理想的状态是帮助我们更高效地治理社会,形成整体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只需坐在数字驾驶舱就能感知城市动态、把握管理全局
  

  2016年,人机交互工业心理学专业出身、并不会写代码的王坚,给杭州画了一张“大饼”:建设城市大脑解决城市病。杭州市政府对这个计划的态度是“将信将疑又坚定支持”。
  令王坚和杭州市政府都没想到的是,时隔4年,城市大脑的“进化”已超出预期——城市大脑不仅可以解决城市病,还让城市数据流动起来,不断产生新价值。
  近日,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

以治堵开端

Q

你最初提出城市大脑的设想,是出于怎样的思考?
A

王坚: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世界各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困难。

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数据,到2050年,增长量多达23亿的世界人口将全部被城市吸收,城市地区在2050年容纳的人口相当于1950年的全球总人口。如果没有进一步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这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将给城市居住、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带来诸多挑战。
  同时,我们也面临这个时代难得的机遇,就是利用基于互联网、数据和计算的机器智能解决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如交通治理难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会带动像机器智能一样的新一代技术蓬勃发展。
  全球城市发展到今天,需要引进新的基础设施,这就是城市大脑。中国在人类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贡献一个新的基础设施,这很难得。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基础设施、数据是一个新的生产资料、计算是一个新的生产力。城市大脑就是来证明,数据资源能否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这正是我全身心推动建设城市大脑的初衷。

Q

为什么以交通领域治堵为城市大脑建设的开端?
A

王坚: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交通拥堵。良好的交通状况对城市而言极其重要,既能体现城市发展水平,又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杭州城市大脑实现了许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数清杭州城市车辆的在途量。过去,我们认为解决城市拥堵,只能用机动车保有量来谈,其实真正需要知道的是机动车的在途量。杭州机动车保有量约300万辆,当我们摸清在途量后惊讶地发现,即便是在高峰期,在途量也只是30万辆。解决30万辆车所需的资源,与解决300万辆完全不同。因此,杭州实际上解决交通拥堵是从这里开始的。

为城市治理赋能

Q

城市大脑的发展有哪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A

王坚:城市大脑从2016年提出至今,主要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经验积累,大家对它“将信将疑又坚定支持”。城市大脑是全新项目,当时政府、企业都无从下手,阿里云、数梦工场等13家企业的上百名人员像是志愿者,聚到云栖小镇一起探索、研发杭州城市大脑。一年后,在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并交出一份答卷:城市大脑已对128个路口信号灯进行接管调控,在试点区已将通行时间缩减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了4.6分钟。在萧山区,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到达现场的时间也缩减了50%。
  第二个阶段是治理体系搭建。2018年底,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正式发布。这是城市大脑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发布前的100天,是杭州城市大脑百日攻坚行动期。政府带动企业创新,并成立城市大脑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担任组长。期间,很多政府公务人员更像产品经理,从设计、规划数据模块到投入运行,直至“产品”上线,全都亲力亲为。这一阶段,城市大脑完成了从治堵到治城的转变。
  第三个阶段是治理体系形成,其重要标志是今年疫情以来,推出的“亲清在线”平台。这是近年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城市大脑的有机结合,倒逼政府流程再造,让更多部门实现政务数字化协同,甚至可以做到福利发放一个都不少,引发基层治理变革。同时,“亲清在线”也体现出城市大脑最基本的治理理念:诚意、诚信和直达。

Q

城市大脑和智慧城市有什么不同?
A

王坚:城市大脑有一个核心——大脑中枢系统。中枢系统是城市的中心架构,这是杭州的一个重要发明,它改变了过去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

相比其他城市的智慧系统,杭州城市大脑的大脑中枢除计算能力强大外,它最大的特点是打造了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城市引入大脑中枢后,不需要改变原有数据结构,且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和接入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治理城市的目的。
  中枢系统是协同的机制,它的基础就是各个部门的系统和各个区县的平台。部门的系统做好了,才能通过中枢系统完成协同。因此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有自己的信息数字化系统。
  形象地说,城市大脑好比给城市装上了一个CPU,而智慧城市像是给城市装上了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局部看起来可用,但本质是没有“智商”的,无法与其他部分联动,而城市大脑可以协同、交互。
  我记得一个外省领导曾实地参观调研杭州城市大脑,回去形成的报告里有2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也能较好诠释城市大脑是什么。其一,智慧城市就是要在杆子上装摄像头,而城市大脑要问的是,在一根杆子上到底装几个摄像头;其二,城市大脑首先是用数据来发现你现在根本不知道的问题,再来解决真正的问题。

变数据为城市治理资源

Q

城市大脑目前在全国推广情况如何?推进中有何难点?
A

王坚:在政府、企业的推动下,城市大脑在全国不断生根发芽。

很多人听到城市大脑,认为是天方夜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一,如果想用数字治理城市,势必需要政府开放数据资源,国内外都没有先例;第二,当时现有的数据基础薄弱,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数据整合、调配困难。
  此外,人们经常把场景和应用混淆。杭州发明的是场景。过去我们都讲应用,讲需求牵引应用,这句话没错。但是在推广中很容易变成部门的需求牵引应用——部门原来想干什么,基于城市大脑的名义再干一干,这是很多地方碰到的问题,最后反而没有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因此应用就有弊端。
  杭州为什么一开始就叫场景,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只要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事情,它叫应用,只有几个部门协同完成一件事情,才可以叫场景,这也是杭州在做场景建设时的关键要求。第二,跨部门之间的协同要靠数据完成。场景能做的事情就是以前政府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Q

杭州城市大脑建设,下一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城市大脑的未来是怎样的?
A

王坚:下一步,城市大脑可围绕停车先离场后付费、有车位无违停、就医先看病后付费、最多付一次、旅游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多游一小时等场景,进一步优化,全面推动新场景设计研发。

城市大脑最理想的状态是帮助我们更高效地治理社会,形成整体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只需坐在数字驾驶舱就能感知城市动态、把握管理全局。
  事实上,杭州城市大脑的思路非常简单,就是把数据变成城市治理的资源,用这个资源再去赋能基层治理。并且它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未来,它会把城市变为超级智能的城市,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大脑助力文明创城,浪潮VS阿里,玩法有何不同?
从文明城市建设,看浪潮和阿里城市大脑
福州城市大脑来了,硬刚杭州?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调查:给城市装上“大脑”
城市有大脑,人民更幸福
观察 |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道”与“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