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情

第一幅作品《火龙》

艾静老师:

作者敏锐地发现喷射的火焰好似西方魔幻世界里的火龙,长期的拍摄经验让老师现场快速构图,抓拍到了这一魔幻的精彩瞬间。
18mm F4 1/125,ISO125,现场建筑物光比较大,墙体出现过曝的情况,感觉后期应该压暗处理过,但还是无法挽回。
面对前景暗光区,背景亮光区,如果是点测光,可以加大负值的曝光补偿。
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闪光灯拍摄,再追加负曝光补偿,避免远景过曝。
构图上比较中规中矩,不过从这个角度拍摄克林姆林宫还是别出心意的,若是觉得火龙好玩,还可以低角度多等等,多拍拍,利用错位关系,将建筑放置与火龙左下。

史克津老师:

《火龙》画面感不错。燃烧的确像有头有角,形象很生动。只是感觉作为主体的火龙与陪体相比占的比例太小了些吧。


崔伟立老师:
我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一件光圈值、对焦点和前景深吧。
仔细赏读作品发现,画面近景中的(离我们视线最近的)那条黑色大理石边缘已经在景深之外了,有些发虚;而远景塔尖上的电线仍然是实的,可见在18.3mm焦距上F4的后景深已经达到了无限远。
这样的取景环境和天色,建议大家以后拍摄时可以运用“超焦距”原理,将对焦点尽可能地前置,来拯救一下对焦点的前景深。
就目前作品所反应出来的“画质”来说,感光度再稍微提升一级应该不会存在影响画质的问题,综上,建议:感光度在晴天时也可以使用200-400,光圈值建议F8,快门速度在1/60以后即可,对焦点选择离我们最近的第一排铁栏杆,技能保证前景深,又能保证后景深在无限远。
画面中有半个人影在“穿帮”,建议后期P掉。




第二幅作品《星与河》

艾静老师:

这座建筑的地面好似九曲长河,顶部如同星布棋罗,作者尝试从这个角度观察世博园这座建筑结构也算是另寻蹊径,不过由于画面元素太多,背景杂乱,很难拍出整个的美感,摄影是一种减法艺术,越干净越能突出主题。减既是繁,如何最精简的办法去突出自己的想法,放弃一切与想法无关的元素,才会让你的主体更加突出。
若是我的话,也许我会等待一场大雨,地面有很多积水,夜里灯光点亮时,可能能拍出作者心中的醉梦星河吧
这样有规则的建筑体,建议从不同角度细细的多拍一会。拍这类题材方法有很多,玩星芒、多曝、倒影、线条几何,夜空,星河,现场是否想起来了呢,是否有耐心都尝试下,拍吧。玩吧。


崔伟立老师:
技术层面上无瑕疵,构图上采用了标准的三分构图,也无瑕疵。只是画面并没有将“星”与“河”介绍得完全清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无论作者怎么站位,怎么取景,拍摄这个创意都是两难。
摄影作品,取意是第一位的,而取意不仅来自于现场环境给以我们的视觉刺激,更来自于平时我们积累下来的“艺术感觉”。
而“艺术感觉”只能意会,很难言传。
作者在取景时,创意思想是可取的,但环境不准许我们这样表现。


谢彬老师:@艾静  分析得很到位,我觉得作者被眼前的实景刺激了一下,没多想抬手就拍,有点没想清楚!


第三幅作品《流光溢彩》

艾静老师:

16mm F16 102秒 iso100 非常漂亮的夜景慢门作品。
从拍摄角度来说机位若往左侧挪动一些,将镜头再向右转一下,效果更美。
河堤两岸灯光璀璨,往往会吸引我们无法取舍,但这幅作品中航迹线的光绘与右侧的高塔貌似应该是画面中最突出的色彩重点。不如大胆取舍,突出重点。于是我试着做了剪裁。

记得老师们曾经说过,夜景最好趁着天没有黑透时拍摄,那样天空还会泛着蓝调是最好的。

下面我继续说说夜景拍摄。

夜景慢门拍摄三脚架,快门线必不可少。感光度尽可能调到最低,以保证优异的画质。
常用的慢门拍摄手法:
⑴在暗光环境下,降低快门速度完成慢门曝光;
⑵在太阳还没有落下时,若有一点点高光,可以用ND辅助,完成长时间曝光;
⑶相机内双底合成:拍一张正常曝光的,留住蓝天。再拍一张慢门曝光,留下光绘。然后由相机自己完成机内合成;
⑷后期多底合成:依据创作主题的需要,可以拍摄多张照片进行后期堆栈,完成创作意图。


崔伟立老师:
先对作者大胆尝试使用102.7秒的B门拍摄给以表扬,三脚架和快门线必不可少,感光度选用100,光圈选用F16,从技术上对画质和景深都提供了基本保障。
但水平线居中的构图及整体作品倾斜,还是让我们看上去很不舒服。
我对作品进行了剪裁和必要的后期调整,如图:

还是觉得画面左上的天空中留白太多,没有视觉落点显得太空旷了。

分析构图难受的主要原因,是取景中的那座楼实在太高了,夺走了“流光溢彩”的主题思想。
如果不选取那座楼,作者是可以再往右多走走的,镜头再往左多取一点,将“流光溢彩”作为拍摄主题和主要取景,画面的视觉效果会舒服得多。






第四幅作品《江山不夜坐看云起》华为手机创作

艾静老师:

一幅幽静深邃的雪山乡村图。非常喜欢,湖面的亮光不禁让我想到了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画面最右侧红色的亮光区有点抢戏,稍微对画面做了一点点剪裁。

这幅作品很美,静静的欣赏便是极好的了。



崔伟立老师:
我只对作品进行了构图分析,特想看到剪裁后白边里的取景。

手机摄影不是罪,无论我们选用什么拍摄工具,构图仍然还是思想的最直接的表达。中心思想是坐看云起,云要多,要有层次,画面才有意境。

您说呢?


张长勇老师:
这幅作品如果再将整体画面小点,也许更舒服,更有空间感!高光还可以适当调亮一点,会更通透!


谢彬老师:
这手机真好!拍的更好!没毛病!这张也应该算是夜景照片,但作者选择的时间窗口很好,天还没有完全黑透,景物都很舒服!标题也很贴切!


张宇老师:
崔老师,您说看到白边里的场景,很受启发,江天的感觉会更好,房屋要显得小一点好。




第五幅作品《冲突与共存》

艾静老师:

冲突:古建与新建的冲突,旧的艺术风格与新时代艺术风格的冲突,新旧时代人的审美格调冲突。
共存:新旧建筑共存,新旧艺术风格共存,新旧文化理念共存,新旧习惯等等社会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共存着。
作者想法很好,但这样拍摄不适合表达这个主题。
组照,用三张以上的照片组合起来讲述一件事儿,张数越少越好,画面越精炼越好,能用一张照片说明的事情,绝对不用两张。个人感觉就目前的感觉可以用一张照片说明此问题。
组照对作品的要求,需要做到张张精彩。若想表达冲突与共存,也可以通过拍摄其他角度题材,去完成了这一主题的表达。
构图略局促,其实有三幅图的构图表现基本一样,拍摄时间也不是很好。
主题有了,还需要老师再好好斟酌构思。


崔伟立老师:
这幅作品,我没有写点评,希望能和亲友们聊聊,艾静老师说,可以用一张来说明,您有意见吗?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发生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仅在故宫一个地方拍,“说明”的空间和角度确实单一了。


谢彬老师:这种拍法现在很“摩登”!高仿名师作品!
张长勇老师:
这个作者我知道,但还是想说:作者比较用心,想法很好,有故事,古建筑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近景与远景遥相呼应,真的很棒!
如果再严格要求,是否再将第一副片放大,突出古建筑的个性,也许会更好!


艾静老师:
所以若从故宫古建与现代对比,一张足以,若主题放开组照,可以多角度取材,不用局限于此。记得崔伟立老师曾给我看过下面这幅作品,印象深刻。

崔伟立老师:林舒莉老师的作品中将不同年代不同代表色的楼宇映射在了一幅作品中,给观众的想象空间更大。



韦建恒老师:左下图一张就可表达主题思想了。
冯宪法老师:这幅作品作者本意可理解,但选材上,特别是形式上(组照)又雷同。


储东生老师:还在想冲突与共存,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城墙,牌楼,就被破了四旧立了四新,给毁了,历史就这样被狗熊掰棒子了。故宫与那楼,应该有几公里远吧。为了配合主题,应该有更好的片子吧。






第六幅作品《放下》

艾静老师:

我一直都不大喜欢这种鲜花束,不论世人赋予了它们多少象征幸福的寓意,自被包裹起来后,虽看似清新娇艳,却早已失去了鲜活的生命,不如那些活生生长在土地,开枝散叶的小草野花来的幸福自在。
以至于这么多年,每当别人要送花给我,我都是拒绝的,只是今年小小例外下。
关于标题,包含的寓意和延展的话题很宽广,一千个人解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鲜花,玫瑰花,不知道何时起它被赋予了爱情的象征。
解读一:
在现今这个时代,爱情是奢侈的。
一捧鲜花,今天可以给你,明天也可以给别人,即便得到鲜花,也不代表得到爱情。
而没有鲜花,并不代表不爱,抱着一盆发了芽的花生米一样可以说我爱你。
花本没错,只是世人矫情,总要那些所谓的形式感,于是出现了999朵代表天长地久,都是商人的噱头。
不可否认,生活有时需要一些仪式感,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人们的另一种心理需要,是幸福感或存在感的一种被放大,也属于宣泄,抒发的形式。但什么都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变质了。放下这种表面形式的追求,回归到双方爱的初衷才是正解。
解读二:
放下,放下什么呢,放下对爱情的执着吗?
无论这束花是被收到花的女子抛弃的,还是遭到拒绝没有送出去放在这里的,放下花的那一瞬间,也许那颗心也放下了。
佛曰:放下即拥有。
放下心中的执念,看淡得失,才能品尝幸福。
要学会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只有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才能读懂人生的真谛。
我呸!若爱情是可以拿得起放得下,便不算什么爱情了吧。若顾恺之不痴,何成就其痴绝,画绝,才绝。若张旭不颠,何成就其草圣。这些话感觉就像断章取义而已的拿来疏解人心而已。
试想没有经历过繁华,怎会懂得淡然,没有经历过磨砺,怎会懂得从容,没有经历过疯狂,怎会懂得平静。什么都是需要自己亲身经历一番才能明白,当明白时,该放下便会放下。所以没有经历过的,千万别说什么感同身受,都是扯淡。
若没有痛到最深,便也无法体会“天涯何处无芳草,自己一人也挺好”的雌雄共体真谛。
若没有爱到极致,便也无法体会“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玄机之处。
而世人却总是在拾起与放下间轮回反复,也许今天这个放下了,但那个又拾起了,然后再放下,再拾起。如同人总是在迷茫与顿悟中反复轮回一样。
也许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吧。
解读三:
从画面的情感表达来说,光圈还可以再小一些,前景深略大。
关于剪裁问题,画面中可以不要人的存在,这束花的画面语言与标题表达的很充分了。
若是悲伤色调的话,还可以通过后期进行渲染。
最后:
我还是希望这是收到鲜花后的女生想把这份快乐分享给别人才放在这里的。
喜欢的路人可以从里面拿走一束,把这份小快乐带回家中,总好过让这花风餐露宿要好的呢。

崔伟立老师:这是一幅可以剪裁的作品,大家一起来试试剪裁。
冯宪法老师的剪裁如下:

韦建恒老师的剪裁如下:

张宇老师:

这样剪裁可以理解为献花枯萎了放下,献花鲜艳时放下,也会让人想到故事。张宇老师的剪裁如下:

谢彬老师的剪裁如下:

艾静老师的剪裁及后期效果如下:

王新英老师:喜欢艾静老师和谢彬老师的剪裁。

张宇老师:艾静后边这张裁的好,喜欢,意境有了!
张长勇老师:@艾静 平平淡淡才是真!
于彦老师:@艾静 喜欢去色的
艾静老师:@于彦 老师,去色的灰色心情会更多一些,彩色的可以留更多解读吧,
于彦老师:@艾静 嗯,说不上来,看着心里酸酸的。

崔伟立老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剪裁,就像艾老师的点评,虽然只有三个同角度的解读,但延伸出去,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剪裁结果。我的剪裁如下:

韦建恒老师:放下曾有的光环和荣誉,丢掉包袱,轻装前进。
张长勇老师:花被搁置,而路还在!


冯宪法老师:艾静最后的评语很温暖。


王瑞青老师:
图片的好否,像崔老师说的,先脑后手,更离不了给作品命名,简单的作品被老师们赋予了内容,注入了血液。受教了。
艾静老师:
这幅作品的魅力就在于让观者畅想,目的达到了,至于到底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呢,给作者点赞。


储东生老师:此时作者真可以出来解释一下当时创作的现场情景了。
王新英老师:好吧,当时我看到放置鲜花的马路对面,是婚姻登记处,总觉得这里有一把鲜花,应该有故事。
艾静老师:喜欢这种有温度的照片。


微信群每周作品点评活动·征稿启事
参与方法:群友每人每周限定投稿二幅,投稿指定邮箱:2496039072@qq.com
作品要求:近期拍摄的得意作品,内容题材不限,长边像素调整为1600,加白 色边框,边框内注明拍摄数据:作品名称、焦距、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 曝光补偿、曝光模式等信息,边框内不得标明作者姓名。
敬请通过邮箱署名投稿。
活动时间:每周六20:00-21:00之间群主主持活动,组织群友对5幅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浏览75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不断重复的底层逻辑
​今日献出;家传五代膏药秘方贡献出来,
30年前一位藏医告诉我,结节用猛 药,一下子就散了,不必坚持3个月
【建议收藏】纪检监察案件中如何有效查账?附PPT课件,仅供参考!
游南京蒋介石官邸(美龄宫)--17
泼彩山水欣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