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伟立
嗳静☆*:...
35分钟前

首先代表所有群友对投稿作者和点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给作者和点评老师们献花!

向今晚参与活动的所有群友们(包括潜水队员们)献花!

第一幅作品《花影》
廉抗美老师:
《花影》好似多重曝光作品,作者用虚实结合,暗色调的背景凸显了主体花朵,光斑也起到了一定的添彩效果。设置尚可,对角线构图,题名也恰当。
虽然感光度不高,但慢门拍摄,白花还是显得有点过曝啦,拍时可略减曝光补偿。
崔伟立老师:
看到作品的曝光时间为1秒,我一下子就愣住了,什么样的光线环境迫使作者选用了一秒的曝光时间?
查看后台数据,发现拍摄时间竟然是深夜23:15,这就不难理解作品的拍摄数据了,也很显然地看到了作品中的局部过曝。
一幅作品的曝光是否准确,来自于我们对“测光模式”这个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要根据自己使用的相机,掌握这台相机的不同“测光模式”的不同特点。话有点绕嘴,在这个环节里“特点”最重要。
作者使用的佳能相机,查看后台数据,作者选用了“图案”(也就是评价)测光模式。
那我们必须要彻底弄明白:佳能相机评价测光的特点是什么?弄不明白它的特点,就会在“测光与曝光”这个环节上出现失误。

我不想去评论“评价测光就是平均测光”这句话有多可笑和多不责任,我只想在这里再次重申一下:佳能相机的评价测光绝不是平均测光,它是“以合焦点为中心,考虑周围光亮环境进行测光”的,在课堂上我总结为“佳能的评价测光是对焦点重点平均测光”,其中“对焦点重点”和“平均”都是它的显著特点。

回到作品中来,作者以强光下的“花蕊”为对焦点,在评价测光模式下“花蕊”成了测光的“重点”,在测光总量中占有了60-70%的比值,周围的暗光环境占了30-40%的比值,但就是这30-40%的暗光环境在对相机说“我很暗,我需要曝光量”,于是相机就给了,不但给了,给的还很多。
作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设置中完成了“负一档”的曝光补偿,但从结果上来看,“负”得还不够,因为现场“花蕊”与“背景”之间的光比实在是太大了。
负二可能合适,或者试试负二到负三之间的步长值。
此外,花蕊上的光亮值也不一样,负曝光补偿值的选用取决于相机对焦时的具体对焦点。
此章节理论性很深,需要慢慢消化哦!
第二幅作品《此处无声胜有声》
廉抗美老师:
《此处无声胜有声》拟人的题名,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将两颗莲蓬形容为依偎的爱人,右下角还有意留下一个小荷苞,让人遐想,构思不错。
小光圈保证了景深,高速度保证了相机的稳定,拍出的主体非常清晰。
后期为了压暗背景,调整的痕迹过重,影响了画面的质感。

韦建恒老师:
记得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在《参禅三重境界》中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此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涉世之初,第二境界是禅有所悟,第三境界是禅中彻悟。
《此处无声胜有声》似有一些感悟......
启发读者进入“看花是花....看花不是花...看花仍是花......”的禅意。
画面耐人寻味。
崔伟立老师:
从作品的底色和细节上分析,原图是一幅偏暗的好作品,捕捉到的画面内容很有故事感。
观看和欣赏这幅作品,您会感到作品中隐隐透出的那份亲情?友情?花之恋情?抑或是一家三口的团圆情?
不管什么情,您的思维已经不是停留在画面内容上了,画面里的点线面编排和整体氛围引射出的那份“情感”让您心动了。
这就是好作品,它在讲述着作者想告诉您的故事——这个时候的这个地方,《无声胜有声》。
这就够了!
“要让您的作品背后有故事”,这不仅是对一个摄影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图像能不能称之为“作品”的最基本的评判。
至于后期上的失误,我可以理解,更可以原谅,毕竟作者已经超过80高龄了。
八十老者都在认真创作,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随性、随意、随拍呢?
第三幅作品《不吃会后悔》
廉抗美老师:
《不吃会后悔》挺好的一幅民俗环境人像片,从构图上把场景介绍的很清楚,民族风味的小吃街,摊主边和游客打招呼边串着肉串,生活气息很浓。案子上摆着家畜的后腿,看样子是现割现卖,真材实料。配上如此题名,真的很搭。设置尚可,1/80S将摊主自然的神态和手的动感都抓拍出来了。
感觉左上角的几盏灯有点抢眼,拍摄时可考虑适当减曝光补偿。
崔伟立老师:
我先肯定《不吃会后悔》抓拍到的这一瞬间,很符合街拍环境人像作品的要求。
街拍,到底要拍什么?
高级班第一学期课后,我给大家留了暑假作业——街拍。
暑假里又把自己放在了学员的心理状态上很认真地在大街上转了三天,拍了三天,终于慢慢体会出来了大家所说的“累”。
我过去并不觉得街拍累人,但当身心彻底进入到“学员”状态后,才感觉到这种累,不是累在了体力上,而是累在心智上,累在了“精彩瞬间出现了”而自己却在“手忙脚乱”地调整相机。
对自己的相机都不用熟练地操作,那是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的,只能自己慢慢地多摸多玩多练了。

心智上的累,一般多出现在不知道拍什么和怎么拍上。很多群友没有上过摄影高级班的课程,借这个机会我总结一下“街拍”拍什么:
1.有趣的人:这个人必须有独特的性格,拍摄的一瞬间,这个人还要有趣味点。
敬请欣赏刘燕萍老师的《乱泉飞下》,不仅有趣在小男孩的瞬间动作(情趣),还有趣在男孩儿不经意间露出来了小雀雀。
2.有趣的事:这件事儿必须是公众认为的有趣,而不是作者个人以为的有趣。
敬请欣赏林翔鹰老师的《双喜》
3.有趣的光影:可能会出现在人身上,也可能出现在物身上,更有可能因为光影的存在而出现有趣的“错位”。
敬请欣赏张刘青老师的《岁月走廊》
4.有趣的结构:取景中的点线面在拍摄的一瞬间出现了非常完美的节奏美和结构美。有点像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但有不完全是,“有趣的结构”并不要求画面有很深邃的故事性。
敬请欣赏廉抗美老师的《雨·伞》
5.和谐的瞬间:摄影是时间的切片,在某一个切片里镜头中的所有视觉元素都处于非常和谐的状态中。
敬请欣赏王亚荣老师的《分享》和张长勇老师的《乡村早市》
优秀的范图还有很多很多,看多了,反而会影响到您对摄影的思考。
思考在前,按动快门键在后。
街拍,玩的是自我修行。
第四幅作品《匠人匠心》
廉抗美老师:
《匠人匠心》拍劳动者的人像,鞋匠形体动作抓的很准。
设置没问题,人物拍的很细腻。题名准确。
我感觉基本上做到了崔老师所讲人像拍摄的标准: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不少于70%;
画幅遵从主体动态走势决定横幅或竖画幅;
合理控制景深,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有兴趣点。
1、人在图中顶天立地了,显得有些压抑,拍摄时应考虑在人物头顶上方适当留些空间;
2、老人在专注地往下看着手中的活计,可能给读者一种闭眼的错觉。
韦建恒老师:
我街拍时,多次遇上感人的亊,亊件发展很快,来不及调整参数和对焦,举起相机就按快门,经常会把主体拍虚了。
要调拍摄参数,精彩瞬间就没了。
苦:脑!!!
崔伟立老师:
我先将作品归于街拍内容汇中的“和谐的瞬间”吧!
取景,对于摄影人来说,就是讲故事时的“概括”,有点像说书人开口的第一句话:“话说大宋年间”,一下子就将听众拉回了历史长河中的那个特定的时间段里了。然后是说书人的第二句:“在开封府有一个修鞋的人”......接下来才是说书人的叙事。
说书人在前二句里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
这幅作品的作者在取景环节上处理得非常到位:“当下,在小区楼下有一位修鞋老人”,然后才是仔细刻画修鞋人(匠人)和他那一丝不苟的认真(匠心)。
在背景描写中,“修冰箱能挣钱”与“修鞋不太挣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也彰显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其他细节我不多评论,这幅作品很多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这项作业留给您啦!
第五幅作品《福海夕阳》
廉抗美老师:
《福海夕阳》难得拍到夕阳下的游船排队而行,设置尚可,小光圈拍出了照在云层中的夕阳星芒,很美,光影效果不错。
天空中的片片云层都呈现出非常规律的锯齿形态,如是后期用PS做出来的,就显得有点假了,不如不要,干脆裁掉。如果是实景,这样的云实在少见,那就恭喜作者抓拍到非常难得的天象奇观了;
根据船的走向,可考虑重新构图,将左边和天空做适当裁剪,一是突出了主体,二是让作品更加紧凑。
崔伟立老师:
每每见到这样的情景时,我都会问自己一句:拍吗?拍它干嘛?
如果是体会摄影的乐趣、完成人机磨合、欣赏夕阳美景、与朋友分享精美的照片......那我就拍,果断地拍。
一旦我稍微功利一点儿,我就会多问问自己,拍它干吗?
我要通过自己的“拍”来表达我内心世界的“什么情感”呀?
或者更直接地问我自己:此情此景,我心动了吗?
动了!——那就赶紧拍!
拍完再接着问自己:为什么动了?——有答案吗?
(有几个答案供大家参考:光影美、色彩美、点线面组成的形式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情感美。)
心没动和没有答案,那就别拍了。

也许有人会问我:老师你这么说,就不怕伤害到作者?
我小心翼翼地想了很久,写了改,改了再写,才完成了上面的文字,因为我知道作者是谁,更知道作者在摄影上的追求。
作者已经为我群奉献了很多精彩绝伦的作品啦!
在向作者致敬的同时,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想想,老年老龄摄影到底是不是摄影?
每一次听到那些摄影名校的老师们看不起老年老龄摄影时,我都想拿咱们的作品狠狠地去打他们的脸!
第六幅作品《COVID-19 来了》
廉抗美老师:
《COVID-19来了》在过街天桥上高机位俯拍,慢门拍摄,不错的尝试。
作者用了这么高的ISO,感觉是用了高档位的ND镜来减光,并小光圈保证了图像的整体清晰。通过长时间的曝光,使图中动态的物体全都消失了,显现出了空旷的街面。
这让作者联想到了疫情防控伊始,在社会上引起的畏惧现象——人们都不敢上街啦……
加上天空的阴云效果,而得出了题名。
黑白照片也意寓着肆虐的新冠肺炎让热人们美好的生活失去了色彩,让缤纷的世界变成了黑白,创意很好。
一般照片的题名会给读者以引导的作用,影响着观者理解照片的意思,题名起的好,可以对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还是简单明了的好。
我觉得此题名可直接译成中文“2019冠状病毒病-来啦”,让读者能一目了然效果会更好。
崔伟立老师:
廉老师是顺着作者的意图对压轴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我的想法却完全不一样。

空城,并不一定是因为新冠病毒,虽然它来了,但并没把我们怎么着!中国的强大,全世界都看见了!
那这幅空城还会因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人类从地球上突然消失,会不会也留着这么一座空城?等着其他生物的进入,它们会在空城中和谐地生活吗?
这是我的思考,但不是作者的。

作者心里一直在苦苦追求着那份独属于他的“静”。
面对这幅作品,我想说:老师,您做到了!
但我知道,您并不满足于这个结果。
因为在您的心里:动与静是相对的,您追求的“静”不仅是哲学的,而且还是心理学的,甚至还带有一丝对现代艺术的理解与感悟。
摄影一路走来,一直都在探索。
从它诞生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批摄影人完成了摄影从“术”到“摄影艺术”的探索。
然后摄影人进入了摄影对自身探索的反思探索(现代摄影)和反反思探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探索),不管是哪一种探索,都是只有过程,没有结果的。
所以,这幅作品对您来说,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数字时代了,摄影有了更强大的“无数可能”。
探索——需要无畏,需要坚持,更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与反思中的探索。
读懂这幅作品不容易,但我相信每位观众如果能跳出《COVID-19 来了》的限定,都会有自己的领悟和反思。
这——就够了。
对吧?
代表所有群友对投稿作者表示感谢!

特别感谢廉抗美老师和韦建恒老师的精彩点评,两位老师您辛苦啦!
给作者和两位老师献花!

向今晚参与活动的所有群友们(包括潜水队员们)献花!
来自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孟頫集字行书《三字经》欣赏
中年夫妻,过不好又离不了,那就这样做!
摄影:2023年的这场暴雪(11)
40岁以后的中年女人,永远不要和这3种钱品差的人深交
手机经常推送消息通知,每天响个不停,如何彻底关闭
纪录片《苏联解体二十年》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