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秋你会“吃”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在农历七月初一前后,今年的8月7日就是立秋。谚语有'立秋到,把扇丢'。立秋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的节气,立秋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的现象,因此立秋时节要尤为注意养生。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立秋节气的到来就意味着暑气渐渐消散,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虽然立秋但是各地气候也不一样,并且立秋之后还有一伏,天气依旧炎热,因此仍要注意防暑。但是,气候也是出现了一些变化的,虽说中午气温高但是早晚天气渐凉,而且俗话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季养生做好保养十分重要。

1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节气之后,天气又热转凉。立秋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但总体来讲天气市逐渐变凉的,同时早晚温差变大,往往白天热夜晚却很凉爽。由于立秋之后还有一伏,所以立秋之后还会出现高温天气。立秋时节,天气暑热未消,很多地方气候仍然炎热,这种天气往往要持续到九月中旬才能真正的凉爽起来。
2
立秋养生原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是古人对于四时养生的宗旨,告诉我们养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要顺应规律。立秋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一个节气,立秋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代谢也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天容易让人产生悲秋的情绪,继而伤肺,由于肺气虚,就会影响人体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更加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立秋时节养生要注意遵循自然规律,以养收为原则。
2、节气养生
精神调养:
立秋时节,阳气渐渐收降,人的情绪会产生波动变得不稳定,情绪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平时肺气偏虚的人,更容易产生情绪的莫名低落,这就是通常说的悲秋现象。因此,立秋过后精神的调养十分的重要。情绪的调养靠自己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家人之间要注意沟通交流,朋友之间要多谈心放松,工作中也要注意相互交换意见避免个人情绪影响工作。运动也可以改善人的情绪,同时立秋时节各种传染病频发,运动可以加强锻炼增强体魄。但要注意的是,运动出汗后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但切忌穿衣过于单薄以及运动后在冷风中逗留,防止身体着凉。另外,立秋时节早起有利于宣发肺气,让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同时可以在早起后进行一些室外活动,进行有规律的呼吸调整气息,以达到改变肺部功能,增强体质的效果。
秋气肃杀,在精神上,我们要保持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过度悲忧伤感,即使遇到烦心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要收敛精、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立秋之季虽然暑气刚过,但在节气上看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乌梅、苹果、山楂、柚子等。
由于夏季暑热潮湿,很多人脾胃功能减弱,这时候要注意饮食要避免冷食,不宜过饱,少食油腻的食物,注意保护脾胃。可以多吃粳米、小米、糯米等健脾胃、益气的食物。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总之,立秋时节,天气开始干燥,应减少辛辣之品摄入,多食用苹果、梨、银耳、芝麻、石榴等食物水果以滋阴润肺。
运动调养: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立秋后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还有传统健身方法八段锦、太极拳等。在运动时,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感冒着凉。
食谱推荐
莲藕薏米排骨汤

        【材料】排骨500克,莲藕250克,薏米30克,蜜枣2枚,生姜3片。

【制法】以上材料洗净后,排骨切块,莲藕切厚片,将材料全部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慢火煲2小时,然后加盐调味即可。
       【食谱点评】健脾益胃,消暑利湿。适合暑湿伤脾,或素体脾胃偏虚之人。
雪梨银耳糖水

【材料】雪梨1个,银耳30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
【制法】莲子洗净去芯浸泡1小时;银耳洗净,泡软撕成小片;雪梨洗净后削皮去心,切成小块备用。将以上材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开火炖1小时即可。
【食谱点评】养阴润肺宁神。适合阴虚肺燥,心烦多梦之人。
三参润肺汤

【材料】太子参30g,玄参15g,沙参30g,水鸭半只,陈皮、生姜适量。
【制法】把材料洗净,水鸭斩件焯水后,生姜起锅爆炒一下。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上述材料,慢火煮60一70分钟,调味即可。
【食谱点评】本汤品清润平补、营养丰富、补中益气、消食和胃。但阳虚体质、大便易烂的人要去玄参。

那么秋天应该多吃那些蔬菜水果呢?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因为古代农耕文明,立秋到了家家户户要早稻收割,晚稻移栽。所以百姓也是尤为重视立秋节气的,这一天都会有一些地方特色的食俗。那么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北京“贴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4、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7、台湾吃龙眼肉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鰆、虾的产期,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8、南京“啃秋”

本周日就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夏至后第三个节点。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养生篇-----秋季六节气
明日处暑:朝辞秋虎夜乘凉 暑气未尽润为要
处暑,少辛增酸防秋燥
节气养生丨今日处暑,暑气至此而止,夏秋交替燥邪起,学点规矩保健康!
处暑至,暑气渐消,这些保健知识很重要
​处暑 | 暑气散,凉风起。民间习俗和养生要点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