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丈夫是总统,儿子也是总统,病重时却为何不再治疗!这颠覆认知!

近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92岁的母亲(芭芭拉·布什)去世,在她去世前,就决定不再寻求额外的医疗治疗, 而是选择回家将重点放在舒适护理上。


芭芭拉·布什的丈夫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儿子也是总统小布什。以布什家族的财力和能力,他们可以选择用现代医疗手段让芭芭拉活得更长久。为什么要选择放弃治疗?


4月初,过104岁生日的澳大利亚科学家David Goodal,并没有由衷地为自己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日感到高兴,反而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104岁的David Goodal,虽然未遭遇重病折磨,但已接近失明,并丧失味觉、嗅觉。他计划近日飞往瑞士,进行安乐死。


作家琼瑶在其脸书主页上公开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谈到自己的身后事。琼瑶表示,万一到了该离开之际,希望不会因为后辈的不舍,让自己的躯壳被勉强留住而受折磨。


她特别发出声明叮咛儿子,表示无论生什么重病,她都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绝不能插鼻胃管,最后再次强调各种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让她没痛苦地死去就好。


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按照常理思维来说,他们完全不差钱,但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死亡质量”的话题。


中国的“死亡质量”排名倒数第10位


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后,发布了《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排行榜:


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排名第71。也就是说,中国排倒数第10位。



中国的死亡质量之所以低,一方面是治疗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许多家庭在面对大病时无钱治疗,只能痛苦等死。


而另一种情况是,治疗过度。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家属对病人这样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无论花多少钱,我都要把你抢救回来”。最终,病重之人全身插满管子,与各种监视仪器连在一起,照顾他们的则是一些陌生人,肉体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人生最后10天最痛苦

身上插满了管子,脑袋像是吹大了的气球



这是一个80岁的老人,他险些因为脑出血丢了性命。他的家属说:“不论如何,一定要让他活着!”


4个钟头的全力抢救后,他活了下来,不过被气管插管了。有一根粗长的管子,从口腔直到支气管,连向呼吸机。呼吸机不停地发出沉闷的气流声,一下下地把人造空气打进他的肺部。


后来,他肿了起来,头部像是吹大了的气球,各种管道的绳子在他的身上勒出了一道道的印子。


更糟糕的是,他的气道出血,这使他需要更加频繁地清理气道。每次抽吸时,护士用一根很长的管子伸进他的鼻腔,进入气管,在负压的吸引下,只见血块和血性分泌物被吸出来。这个过程很痛苦,只见他皱着眉,拼命地想躲开伸进去的管子。可是,每天反复地清理,却还能抽吸出很多。


医生问家属:“拖下去还是放弃?拖下去不一定是对他好。”


十天后,他死了。他死的时候,肤色变成了半透明,针眼、插管遍布全身。面部水肿,已经不见原来模样。


医生没能拯救他,只是帮他延长了一点生命。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面对亲人死亡的场景,因为不抢救,我们就失去亲人了;因为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让亲人活着,才是爱亲人的表现”。


然而如果他能表达,他真的愿意要这十天吗?这十天里,他没有任何生命质量地“被活着”,除了痛苦,毫无意义!


所以,千万别以爱的名义绑架别人的生命


不得“好死”

可能是最被我们忽略的幸福难题



据调查,中国人一生75%的医疗费用,花在了最后的无效治疗上。因为我们总是主张“好死不如赖活着”,而不是主张“你自己很重要,你的感受很重要”。


1999年巴金病重入院,抢救后保住了生命,继续活了六年。但是,这六年,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胃管两个月换一次,长期插管致使嘴合不拢,下巴脱臼。后来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自己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长寿是对我的折磨。”巴金最后说!


或许抓住那1%的希望,我们可以在生命的延时战场上获得短暂的胜利,但是遵照患者的意愿,用他们所选择的方式去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这可能才是对患者真正的尊重。


胃癌诊治与研究专家朱正纲

央求: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



“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原上海瑞金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朱正纲,也是我国胃癌诊治与研究专家,2015年起,开始四处去“拦刀”。


他在不同学术场合央求医生们说,“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现在中晚期胃癌患者一到医院,首选就是开刀,然后再进行化疗放疗。这种治疗观念已深植于全国大小医院。


朱正纲说,“其实开刀不但没用,还会起反作用。晚期肿瘤扩散广,转移灶往往开不干净,结果在手术打击之下,肿瘤自带的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导致它们启动更强烈的反扑,所以晚期胃癌患者在术后几乎都活不过一年。”


而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都采用“转化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一般不采取切除手术,而是尽量把病灶控制好,让其缩小或慢扩散。因为动手术不但会让患者死得更快,而且其余下日子都将在病床上度过,几乎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


所以,朱正纲现在更愿称自己是“肿瘤医生”,只关注患者到底活得好不好。


让生命最后一程走得有尊严


英国为什么会死亡质量这么高呢?当面对不可逆转的绝症时,英国医生一般建议和采取的是缓和治疗


何谓缓和治疗?就是当一个人身患绝症,任何治疗都无法阻止这一过程时,便采取缓和疗法来减缓病痛症状,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完满有尊严。


缓和医疗有三条核心原则:

1.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


2.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


3.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英国建立了不少缓和医疗机构或病房,当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已经无法治愈时,缓和医疗的人性化照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基本人权。这时,医生除了“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症状的办法”外,还会向患者家属提出多项建议和要求:


1.要多抽时间陪病人度过最后时刻;


2.要让病人说出希望在什么地方离世;


3.听病人谈人生,记录他们的音容笑貌;


4.协助病人弥补人生的种种遗憾;


5.帮他们回顾人生,肯定他们过去的成就。


……


肝癌晚期老太太维多利亚问:“我可以去旅游吗?”医生亨利回答:“当然可以啊!”于是维多利亚便去了向往已久的地方旅游。


其实,中国文化中的“五福”,第一福是“长寿”,第五福就是“善终”


“善终”是什么?善终就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了时,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面对弥留的老人,人们常常不在乎病痛对老人的折磨,一味地多留一天再多留一天,以此显示后人的孝道,然而这对老人来说却是残酷的。


当死亡终究再所难免的时候

我们应该让患者

有精力、有心情去和家人享受快乐时光

有精力、有心情去走走看看这美丽世界

而不是躺在病床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布什,重症病房哼小曲
老布什病重不愈小布什精神崩溃?
1.千斤鳇鱼被捕2.强致癌!这种菜竟比三聚氰胺还毒,丽水人赶紧不要吃!丈夫是总统,儿子也是总统,病重却为何不治疗?
小布什新书自曝与尼克松总统女儿相亲囧事|布什|白宫
生命种子学说初讲(4)
为了小布什总统要找到理由的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