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饥饿与大饥饿
宅在家,看了好多电影,具体点说是看影评。这种电影快餐就好像是二手文献,短时间内能够掌握电影的基本内容,好的影评甚至还能解读出一点东西。有时候看电影不见得一遍能看懂,而这种解说竟然能看得很明白。

韩国电影《寄生虫》大热,接连获得大奖。影片描述了阶层之间的鸿沟,财富与尊严的博弈。这种矛盾和张力在东方社会,尤其是儒家文化圈中显得更为突兀。所以,中国人对于本片的逻辑和伦理可能会理解得更到位、更深刻,更能引起共鸣。这部影片在戛纳获金棕榈奖,奥斯卡获最佳影片实属不易。

人类的阶层划分是固有的现象,在任何时期,社会资源的配置权和配置不论在何种规则之下,不可能实现平等。但是,在东方社会,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彻底的世俗化使得人们更容易以获得的物质资源来标榜自身,进而资源配置权成为整合社会的根本权力。由此,衍生出各个社会阶层,每个社会阶层被赋予不同的需求等级。就像在另一部韩国影片《燃烧》所讲的,有的人感到的是little hanger,有的人感到的是great hanger。儒家文化圈中的人们,很难分清哪一种hanger更为重要。底层的人们认为,只有解决了little hanger才有资格去思考great hanger。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是端起饭碗就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中的台词)。人的精神需求由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来决定,人的尊严由资源的获得能力所决定,这成为必然的逻辑。
那么,回到这个逻辑的原点,在人类社会,资源配置权和物资的获得上不平等是绝对的;是不是可以讲,人的精神需求的不平等是绝对的,人的尊严的不平等是绝对的。既然如此,我们接受了这种逻辑,就必须接受这种逻辑的必然结论。接受阶层的固化,接受穷人比富人不管是在精神需求还是人格尊严上就是低一等,接受只有站在社会最顶层的人才配拥有完全的尊严,才有资格享有高级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才配在生活中充满一切真善美。

世俗化的我们,虽然承认这种逻辑,但并不想接受这一必然结论。所以痛苦,所以焦虑,所以不甘,人人都想成为获得一切的那一个,但这也是一种悖论。每个阶层的人,对于自己之外的人,其需求、其尊严无从知晓。因为按照原定的逻辑,人们追求同样的目标,得不到的永远在躁动,得到的却不是极乐。那么,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中,到底为了什么活着,成了最大的疑问。于是,little hanger,great hanger出现了,不管出于何种阶层,人格都不会完备。而逻辑上,获得物资最完备的人,就是获得最完备的人格、情感和尊严的人。所以,这个逻辑不是闭合的,是错误的。
事实上,这是儒家文明体系的一大特点。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讲,人类有两个感知的世界:经验的世界和超验的世界,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去魅的过程,就是用人类的理性把经验和超验区分开来。但人的头脑中消灭了超验的东西了吗?没有,只是从经验的世界将它驱赶了,使之高悬。对于我们的文明而言,从雅斯贝尔斯所谓的哲学大爆发时期开始就清晰地将世界定义为是一个世俗的世界,我们没有一个去魅化的过程。但是超验的东西,价值的定义一直都是存在的,正如经验的世界一样,人类生存同样离不开追问这些东西。理性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我们依然要从世俗化的、物质化的世界中追寻。

撇开这一切来说,现代化就是让普通人在满足了基本生存所需——吃饱穿暖的基础上,寻求活着的尊严的过程。现代化是普通人的现代化,由此西方世界发现了“people”,在东方社会呢,这一过程并没有凸显出来。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完全的人,little hanger与great hanger从来都是一体的,不分阶层的,这正是现代化赋予普通人的尊严,或者上帝赋予人的意义。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也不会得到Hobbes所向往的平静与安宁。除却宗教给予我们人各安其分、各守其位的训诫能将精神与物质统合起来,在世俗的世界里,《燃烧》《寄生虫》所表现出来的张力永远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提醒男人:如果没有能力,再成熟的对外方式也会招来儿性的对待
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人生逻辑
领导想提拔你,看重的从来不是勤奋
​黑道《狂飙》底层逻辑就这四个字
颜面
为什么刘亚仁新作《燃烧》成为嘎纳最高分3.8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