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医生,写出了中国最好的黄色小说

冯唐

“人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自恋,谁也管不着。”

早在2000年底,第一部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出版后,冯唐打车到中国美术馆附近的三联书店,看自己的小说有没有上销售排行榜。

没上。过两周再去,依然没上。

如今,他似乎再也不担心小说是否畅销了。

日子不经过,一转眼,冯唐都 51 岁了。曾经那个坚信功可强力,名可强,大步往前冲的成冯唐,变成了如今不再执念“不朽”的冯唐。

知天命之年,冯唐定义自己是个在世间晃悠的人。

01

“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杀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

这是冯唐的创作宣言。

他把写作当成了吃饭般的日常生活,忙的时候挤出时间来写,不忙的时候投到时间中写。因为执笔太多,食指长了茧子,感染过病毒,大拇指上也是满满的茧。但写完长篇带来的快感,让冯唐觉得:再多的痛楚都不值一提。

1998年,冯唐凭《万物生长》进入文学圈,虽是小试牛刀,却初露锋芒。因为对情色的理解是开放的,不设禁忌,所以他放开写,编辑也放开了删。

他有些无奈,但也觉得理所当然,回忆起写作《万物生长》的出版,冯唐说:

“如果一字不删的话,我估计现在让多数人接受还是有挑战的……出书的过程很漫长,二十多家出版社看过后,都摇摇头,想骟成太监都不行”。

即便删改完,很多读者在豆瓣还如此评价冯唐的作品:

书里的文字还是看得心惊肉跳,借助书里常用的词来说就是——肿胀。

这是读者的感受,也是冯唐的表达欲。

在流氓的头衔下,冯唐解构了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给予自身的束缚。在这种“厚脸皮”的保护下,冯唐拥有了无形的话语权,开始了他的反叛,酣畅淋漓地对原本神圣的事物进行“调戏”。

冯唐在而立之年登上了人生的峰巅。他的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合称“北京三部曲”,皆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

李银河曾经在微博上公开赞赏过冯唐,“当代写作者,王小波第一,冯唐第二。”

冯唐的拥趸原本就很多,经过电影的广泛传播,冯唐更是声名远扬。他写在小说里的一些口头禅和个性对话,也被很多年轻人奉为“金句”,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语。

曾经,他拥有两个身份:在大型央企任职的时候,他是张海鹏;而当他脱离世俗的角色,埋头创作自己的小说时,他摇身一变,成为畅销书作家冯唐。

冯唐在飞机上写、旅途上写、酒店里写。而对于长篇小说,则把年假凑起来,在美国的某个海湾房子里写,每天3000字,一个假期5万字,几个假期下来便完成了。

三十年来,每周工作80个小时、每天只睡6个小时,同时跑步保持身材,紧凑清醒,他不懂也不需要放松。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北京北京》、《欢喜》、《猪和蝴蝶》等小说和散文集,每一篇都充满了汁液淋漓的性描写。

冯唐觉得他欠老天十个长篇。这句话被他写进了小说《北京,北京》的开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个长篇,长生不老的那种小说。

他有使命感,“是老天要我写”。在“北京三部曲”之后,他又出版长篇小说《欢喜》,以及《天下卵》等短篇集。

冯唐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事实却证明,他还能更狂。

“生命妈的太短了,比小鸡鸡还短。”这样的句子,的确会有读者对冯唐有着偏“流氓”的印象,文字上几乎口无遮拦。

读医学院时,宿管王大爷看冯唐是个写作的料,每逢见面,就鼓励他,“你改行还来得及,不写浪费了。要不一边当医生,一边写,你肯定行,凶杀色情都行。”

写完《不二》,冯唐说,“这是一本用文字打败时间的书,几百年后,当人们再提及“黄书”的时候,只会想起《金瓶梅》、《肉蒲团》、《不二》”。

后来,冯唐真的写了自己“最着迷的事物”,《不二》《天下卵》《安阳》被称为他的“子不语”三部曲。是他送给自己的40岁生日礼物。

《不二》解决的是形而上的情欲问题,《素女经》讲的是如何处理具体的性。

冯唐出版港版的《素女经》,学者李银河给他写了序,“纯得不能再纯的纯文学”,“性原来可以被写得如此美好”。

结果等不了五年,他已经写完色情第二弹了。和《不二》一样的节奏,湾区那片湖,他绕着又跑完三个农历新年,十二万字的《素女经》出炉。

写了二十几年,都在生意人张海鹏切换下抽时间写作,身边随时都有个行李箱。写小说的确没有做生意挣钱,同时又怕“把自己挖干了”,不敢辞职而全职写作。

冯唐决定让张海鹏退位。

“身体知道自由写作的日子要来了,全面排毒,全面清空。”

2015年12月,冯唐译本的《飞鸟集》,因内容过于“俗”,被全部下架。连人民日报也刊文,给了冯唐差评。

据说当时有一位文学评论家在某研讨会上竟然激动地身体持续痉挛,咬牙切齿地说:“冯唐不过是一个自恋、淫荡、在文坛凑热闹搅混水的角儿”。

以前,冯唐会故意克制、不抬头看,如今他告诉自己,动心就行动,跟着自己的欢喜走一走。

02

按照冯唐的话说,7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没有被耽误过,“我们依靠学习改变命运,我们学英文、学电脑、学管理”。

冯唐生世不牛逼,经历牛逼。

17 岁考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那年协和在北京只招10个人,他的专业只招2个人。

整个医学八年,还记得什么。除了认得二月兰和紫花地丁、体温38℃以下不要吃退烧药等基本常识,没记得什么。

但是,他记得卵巢癌晚期的病人如何像一堆没柴的柴火一样慢慢熄灭,如何在柴火熄灭几个星期之后,身影还在病房慢慢游荡,还站到秤上,称自己的体重。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医的八年是他练习素描人类的八年,是他了解生死的八年。

弃医从商后,冯唐考到美国Emory商学院读MBA。

毕业后,冯唐直接校招进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的名头有多大,《科学》杂志曾说过:如果上帝决定重新创造世界,他会聘用麦肯锡。

在麦肯锡的工作经历,让冯唐熟练掌握了如何跟各类背景的人打交道,不管是国内外政策区别还是商业套路,他都非常熟,混成了“人精”。

入职仅7年,37岁的冯唐成为麦肯锡的全球董事合伙人。

这个时候的他聪明、阴柔,看了近千本书,其中一百本英文原版小说,一百本中国古文典籍,他喜欢“一棵开花的树,一位漂亮的女孩”,更喜欢“春风十里,不如你”,那是给自己取笔名冯唐。

2009年,冯唐选择回国加入华润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他进华润第一年,就建议公司拿着财报去《财富》杂志申请世界五百强,然后华润顺利排名392位。

2011-2014年间,张海鹏谈了不下40家大型公立医院,但最终谈成的只有5家。而后,“伯乐”宋林因严重违法被中纪委调查。

冯唐离职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相关报道铺满了网络时,他发了一个声明:

“2009年7月到2014年7月,整整五年……之后多点时间陪陪老父老母,狠狠读书,爱我的别担心,如果需要,我还可以卖艺为生,比如刻印,比如开个妇科诊所。”

声明里面还有一句:恨我的别得意。这是当时他对离职事件的唯一回应。

03

他说自己是金牛座,“比起好色,还是贪财”。

打小住在北京南城的垂杨柳,看到街边从垃圾堆里捡东西吃的人,心里不停说“我不要落到那个地步”。

冯唐家境普通。他的父母都是北京汽车制造厂的普通技术员,靠几百块死工资养大3个孩子。家里的房子不带厕所,他在大学食堂吃饭时会挣扎说要不要打肉菜,兜里的钱没超过过200块。

他想让老妈住上带厕所的房子,想在请姑娘吃饭时点得起四菜一汤。

冯唐喜欢争第一,凭着不服输的劲,他一直是班级里的学霸。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道鲁迅先生的课后提问,“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问题是“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

好友罗永浩当年已退学,他说“我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么想的,标准答案不在我这”

冯唐不一样,他花钱买到了教师参考书,书中写着标准答案,“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

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一个同学答对了。”

相比于罗永浩某种意义上的理想主义,冯唐显然更懂得变通。

2009年,牛博网关停,从“知名网红教师”到“失败创业人”,大起大落的现实,将罗永浩的满腔斗志锤得稀烂。

心灰意冷时,冯唐拿着自己的积蓄敲响了罗永浩的大门,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如开个英语培训机构?

不过一个好的英语老师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好老板,老罗英语培训最后还是关了。

罗永浩后来选择做手机,也与冯唐脱不开干系。各种机缘巧合交织在一起,让罗永浩产生了做手机的想法。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罗永浩刚开始想靠直播带货还债,但冯唐和他讲,卖商品赚差价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下只有利用资本市场,可以打个翻身仗。

冯唐开始帮助罗永浩搭建新公司,先是成立了成都星空野望科技公司和交个朋友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罗永浩直播造势,打造商业流量,冯唐借机抬高股权价格。

经过两年时间的发酵,罗永浩的商业价值飙升,尚纬股份以5.89亿的价格收购了成都星空野望40%的股份。老罗正是靠着40%的股份,还掉了将近六个亿的债。

罗永浩评价冯唐最值钱的不是后海以西,恭王府以北朱门高墙的四合院。是他的成事心法。

一个人能成事,小部分在于天赋,大部分在于他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的底层逻辑。

04

无论是伦敦梁朝伟,还是垂杨柳混混,他说,我只是个读书人。

四十不惑的他以一种“流氓”的方式洒脱地揭示了一个有关成长的真相。

生于1971年的冯唐在40岁那年一口气拿下“年度风尚作家”、“GQ年度专栏作家”、《人民文学》“未来20大家”。

欢喜之余,冯唐默默检点了自己一阵,反复思索“少年轻狂是不是对的”。

在外界看来,冯唐一直是热点话题的制造者,从“金线理论”到“少读董桥”再到争议不断的译作《飞鸟集》,冯唐在作品之外,制造了一部个人成名史,让那些不读他的人似乎也对他了如指掌。

殊不知争议背后,随年龄渐长,从前一心想千古文章的冯唐在人类信息传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之下,恍然悟到:劳伦斯、克鲁亚克、王小波、卡夫卡,这些文字英雄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挂掉了。

最想写的,最有历史价值的,他们都已经写完了。有些事达不到,也就没有更多办法了。

冯唐的微博认证只有两个字——诗人,在他看来,衡量一个诗人、一首诗的标准,应该是在比较长的时间里被很多人咏读。

“不要说流行就是错误,而是说短期流行是有问题的。”

冯唐虽然在言语间依然信奉千古文章,却也不断提醒自己:“再往下走,野心要小一点。”

40岁之前那个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东西,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的冯唐也意识到:

“如果主观的东西太多,有可能影响你的本真,本真就是你这块材料到底适合做什么、适合写什么,这不是意志能决定的。”

你太使劲,动作就会变形,会影响作品的样子。

2017年年末,冯唐造出了一个年度流行语——油腻中年男人。

他自嘲自己,从一个善良的少年,走到一个油腻中年,这是一个渐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不是偷懒就能成就的。顺带搞了个“油腻猥琐中年男议题最佳评论选”的集锦。

人到中年,他对外界、对镜头,显得更加包容。

冯唐笔下言语张狂生活里又收放自如,来自于他内心平和、从容,安全感充足。这是父母给的。

05

冯唐有一个非常酷的妈妈,他用三个词形容——剽悍、大器、茂盛。

这个蒙古族的妈妈的形象非常生动地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这是个不一般的妈妈。

作为家里的绝对权威,她没强迫小儿子做过任何事情,冯唐最感恩母亲这一点。老太太最擅长的事是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冯唐念中学时,想去买古文的禁书《三言二拍》,冯母往桌上“叭”一拍,给冯唐了五十块,说了句,“我一个月工资,别丢了”。

她刚猛艳丽,“前世是个萨满教大神”。

冯唐的老爸,极的另一面 。

“没他,我有可能看不见月亮,领会不到简单的美好。” 老爷子从来没有多过一万块的存款,一直霸占厨房,喜欢给周围人做饭。他认识那里所有的鱼。

天亮了,老爷子说,“又赚了”。他安静从容,冯唐说他“离佛很近”。

接下来,冯唐写过世的父亲,过去二三十年工作太忙,跟父亲相处的时间太少,父亲还没有告诉冯唐怎么认识所有鱼的时候人就走了。所以他只能通过写小说的过程,把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再过一遍了。

写一个人的漂泊,一个人的认知,书名就叫《我爸认识所有的鱼》。

“人这一辈子,我觉得就是一段时间给你在世上,如果你没好奇心就停下来,如果你有,就得去经历经历,去耍一耍。什么好,什么不好,这东西其实不应该有那么强的差别性”。

时至今日,尽管“以文字打败时间”的欲望没那么强烈了,冯唐依然坚持在工作之余写作,哪怕写作侵占了睡眠和休息的时间。

“我在抵抗一种不喜欢看到的这个世界的变化”。

他也说,写作就是向人性的深处挖,看到里面更多的光明和黑暗,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

“第一让自己爽,另外让读者一样体会到我并不孤单。这一直是我的理想。”

所以,冯唐还是很在意读者的,他也毫不避讳谈论这一点,他得意的是20年前的《万物生长》到现在还在卖,禁书《不二》加印20多版。

“我喜欢这种感觉,在小众里面,持续地在被阅读,被流传。”

当然,卖得好的不一定是好作家,但好作家一定卖得好。他是个好作家。

至于自恋嘛,冯唐自己说:“人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自恋,谁也管不着。”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座全文】冯唐:学习与创业(二)
【人物】冯唐:如何把黄书写成情书又让文字打败时间
冯唐
冯唐(中国作家)
冯唐和他的《万物生长》
俞敏洪对话冯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