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煜有首词700年无人敢仿,清朝词人睡不着仿一首, 超越了原作

“模仿”这个词在今天看来好像不是那么受欢迎,这似乎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人真正的创造能力的体现,也不是一个人拥有的独特眼光、超凡的艺术创想能力的体现。

如果模仿中透出自己个人独特的思维能力、有巨大的创新改变,那也还算是成功的模仿,反之则会被称为剽窃。

诗歌作为文艺作品要求的原创性更高,因为它并不是某个物品,而是作者在某种情景中的个人感受和人生观的最直接的体现。

诗人的模仿诗能够惊艳世人,想必这位诗人的诗歌肯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且有超过原作给人带来的绝妙体验。

那这位诗人是谁?他模仿的是何人的作品呢?他创作的什么作品能够惊艳世人?

侍卫诗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初的诗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的名讳而改名为纳兰性德。

他是清朝八大旗中正黄旗叶赫那拉氏的一员,作为皇亲国戚的他,出生之前他的命运被这个身份安排好了。

他十七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国子监,他的文学才能被当时任国子监祭酒的徐元文所赞赏。

十八岁成为举人,十九岁就是贡士了,在康熙十五年(1676)成为进士,在刚进入朝廷任职时,师从徐乾学,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傲,反而潜心向徐乾学请教。

刚进入朝廷任职的前两年,他主持编纂了《通志堂经解》,这是一部儒学汇编,作为儒学汇编来说,虽然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却被康熙连连称赞。

纳兰性德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武艺,成为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这部儒学汇编更是让他荣升到了一等侍卫的地位。

康熙每每出巡,必然会让纳兰性德陪同,不仅是作为侍卫,更是一个能够和自己在精神上有所交流的对象。

纳兰性德在三十一岁的时候,离开这个充满喜怒哀乐的世界,但是他离世之前,却留下了许多诗歌,让我们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他。

仿作《长相思》,惊艳世人

纳兰性德的词因“真”的被人所称赞,写景传神逼真,其词风给人一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之感。

这种词风并非只有纳兰性德一人有,我们所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也给人一种哀感顽艳之感,独具韵味。

纳兰性德曾经评价李煜词说:“李煜词,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就李煜和纳兰性德的词风,近代梁启超就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这怕是纳兰性德没有想到的,自己居然能和“烟水迷离”的李后主相提并论。

仔细看看他们的人生经历或许能够找到原因。

李煜一生中都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理朝政,对国家和时代的失望,亡国之痛,让他形成了悲剧般的词风。

纳兰性德则是经历了常人无法理解的丧妻之痛,无法接受自己妻子的离世,整日陷入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悲哀之中。

他们都通过作词将生而为人的内心的脆弱和柔软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纳兰性德非常崇拜的词人,李煜的词必然会被纳兰性德所熟读,而且也会被模仿。

李煜的词虽然被许多人模仿,但唯独《长相思·一重山》历经700年而无人敢模仿,作为李煜粉丝的“满清三大才子”之一的纳兰性德,自然不会放弃这一首词。

李煜所写的《长相思·一重山》:“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整首词的意思是: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时令交替转换,塞北的大雁在高空展翅而飞,可是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可见李煜出色的创作能力,虽然此时的李煜还没有亡国之时,自然对亡国之痛是无法理解的,但是他却用了多个重叠的意象,只几笔就将内心的愁绪表现了出来,就像李清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重叠的用法,将内心的忧愁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

后来,纳兰性德睡不着觉,模仿了李煜的这首词,不仅非常成功,而且还惊艳世人,为我们所流传,纳兰性德模仿所作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的意思是: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整首词描写了羁旅在外的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现了征人一夜尽望乡的惆怅、愁绪百转千回的心态。

这首词是词人陪同康熙东巡时所做,用白描的手法,感情真挚的语言,来直抒胸臆。

此词中的“山一程”来替代李煜的“一重山”,将李煜词中的静物变成了动景,独具韵味,既清新雅致又具有深厚的内涵,如狂风暴雨般激荡着读词之人的心灵。

这首词惊艳了世人,也广为流传,甚至超越了李煜的原作。

虽然两首词在语言和意境上都非常相似,全词都表现了一种非常深重的愁绪,但是整首词不见一个“愁”字,全词说“愁”而不见愁。

这或许就是纳兰性德模仿的巧妙之处吧。

小结

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往往能做出感人肺腑、沁人心脾的诗作的人,多是心思细腻、颇为敏感之人,而这种人恰恰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在世上留存太久,正如纳兰性德在31岁的年纪离开了这个满是愁情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煜有首词700年无人模仿,清朝词人睡不着仿一首,竟超越原作?
转:近25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正解爱情和婚姻
李煜这首词700年无人敢仿,纳兰性德睡不着仿一首,开篇惊艳世人
有人说纳兰性德词可以跟后主李煜相提并论,你是在逗我吗
李煜与纳兰性德,两大顶级词人同写《长相思》,谁更胜一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