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宗教中医
医学本来是一门科学,早期的神农尝百草,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都体现着实证主义的气息和科学精神。但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中医逐渐成为一种宗教。
宗教的主要特征:
1、自洽的哲学观
出于对自身逻辑体系的完善的需求,很多知识体系都要做到逻辑自洽,自圆其说,或者借用已有的自洽的逻辑体系来完善自己。
比如《圣经》,经由上帝之手,创造出来万事万物,并且讲述了人的使命,完美的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3大终极问题。
中国的道教, “道可道,非常道”,就回答了自然界的原始驱动力问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初步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
反观孔子,他的哲学体系没有解决前面的2个问题,所以儒学终究是儒学,难以成为儒教。
2、以典籍为准
宗教的最大特点是以典籍为主,基督教的《圣经》,佛教的《金刚经》,儒教的四书五经,无不是很早以前的典籍,这些宗教的基础,就是这些典籍的世界观。只有认可这些典籍,才算是融入了这些宗教体系。
3、封闭的知识体系
因为必须以典籍为经典,所以就造成了宗教的封闭性,新的发现和知识难以加入到其体系中。
这些动辄两千年以上年岁的典籍,不免有我们今天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些典籍不能做更改,如果做了更改,那整个知识体系就坍塌了。
比如今天大多数人都认为进化论是更符合实际的学说,但是上帝造人的理论仍写在《圣经》中不能更改。如果这个要更改,那他的整个逻辑框架就面临坍塌的危险。
4、玄幻化
很多宗教都带有玄幻的色彩,这一方面是因为其逻辑体系的缺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夸大其作用,来吸引更多的信众。
5、崇拜仪式
崇拜仪式是宗教的一个显性特征。因为相信,所以就创造出来各种仪式来表达信任,并通过各种崇拜仪式,突出了宗教的玄幻色彩。
 

 
中医和宗教的相似性:
1、自洽的哲学观
中医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的学说。很多以形补形的说法,就是朴素的逻辑体系。
出于对自身职业的保护需求,很多行业都会发展出来一整套神秘主义的外壳,用以提高自身的知识门槛,并借此创造出来一种神秘主义,来保护自己。中医借用阴阳五行的学说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2、以典籍为准
中医的哲学体系和认知体系就以典籍为主,《黄帝内经》这部大约成书于汉代的典籍,成为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医,即使需要发展,也都是在用《黄帝内经》的理论做解释,或者在《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典籍中找理论依据。
并且,即使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很多中药有比较大的副作用,比如马兜铃科的很多药物、雄黄、砒霜等等,但是很多的中药仍然没有更改。
反观现代医学,其基础知识体系,比如解剖学,生物学,化学等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以事实认知、逻辑分析、科学共同体评价等现代科学体系的框架之上的,一个药物,如果发现有副作用或者有较大的隐患,就会立刻停用。
3、封闭的知识体系
中医的现在都是从《黄帝内经》或者《本草纲目》中找理论依据,已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知识体系了。
现代医学,其基础知识体系,比如解剖学,生物学,化学等知识体系,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越来越精确和完善。
4、玄幻的中医
医学的基础之一就是解剖学。认识清楚人体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是医学的基础。
中医的解剖学基础在历代都有被质疑,清代王清任撰写的《医林改错》是比较完整的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质疑。王清任是比较注重实践的,“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而古书中立言处处自相矛盾”。后来在对比了很多自己观察的解剖结构后,对很多典籍中不合理的描述进行了纠正。
但是这些都不是主流的声音,主流的中医学者还是比较认可黄帝内经的人体解剖理论的。
到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西方知识体系的进入和传播,中医的人体解剖体系遭受到了重大的挑战。于是心不是有血有肉的心,肾不是解剖学上的肾,将整个中医的解剖学体系玄幻化,脱离了实际所指。
比如黄帝内经中对于肾的描述,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主水、主纳气、生髓充脑化血及濡养温煦各脏腑等六个方面的功能,这些说法仍保留了下来,变成了一个抽象的肾。而生理上的肾的过滤血液杂、维持电解液平衡的功能,则是实体的肾。
5、中医的崇拜仪式
中医浸润在中国传统的万物有灵的思想体系中,所以各种名人都可以被用来崇拜。从黄帝、岐伯,到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等等,都可入庙,接受崇拜。

嘉宾祭拜药王孙思邈

当然,因为总体来说,国人还是将中医视为实证科学,所以并没有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纯粹的宗教体系。这个夹杂着宗教特质的文化,给了太多人把他看作科学的想象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中医典籍
黄帝内经 中医典籍
中医典籍(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第9卷
中医典籍(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第5卷
中医典籍(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第1卷
中医典籍(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第7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