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兰特:文明史上,进步并不是普遍的
若以国家、道德和宗教兴亡的全貌为背景,“进步”的观念本身就是可疑的。但是,进步难道只是每一代自诩“现代”的人,徒劳无益、习惯性的吹嘘吗?

从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所有的技术成就,都不得不被看成是用新方法完成旧目标——取得财货,追求异性(或者同性),在竞争中取胜,发动战争。

在我们这个觉醒的世纪里,最令人沮丧的发现之一,就是科学的中立:它随时愿为我们疗伤,也随时愿为我们杀人;它能为我们建设,破坏起来也更厉害。

现在想来,培根骄傲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是多么不合适啊!

有时我们感到,相比于今天我们一再努力扩大我们的手段而不去改善我们的目标,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重在强调神话和艺术,而不是科学和力量,其做法显然要更为明智。



▋文明史上,进步并不是普遍的

也许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进步”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如果它意味着幸福的增加,那么历史的进步就是子虚乌有的。我们自寻烦恼的能力是无限的,不论我们克服了多少困难,实现了多少理想,我们总要为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不幸找出借口。

有没有更客观的定义呢?这里,我们想把“进步”定义为增加对生活环境的控制。这是个既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最低等生物的标准。

我们不能要求进步是持续不断的,或者是普遍的。

我们不应该把某时某地的作品,拿出来和人类各个时代中被精心挑选出来的最佳作品进行比较。

我们的问题是,是否平头老百姓也都普遍增强了他们控制生活条件的能力?



▋现代文明的幸福,历史上不曾拥有

在文明国家,最低层的人与野蛮人相比可能只是略有差别,但是,在这之上,成千上万的人已经达到很高的精神水平和道德水平,这是原始人难以企及的。

我们身处城市生活纷乱的压力之下,有时很想逃避回到文明前的淳朴生活方式。但是,这也只是偶尔的想入非非,我们知道这是对现实工作产生的一种逃避反应。

将原始人偶像化,就像年轻人的其他许多心情一样,也是青春期一种不能适应环境的发泄表现,是自觉的能力尚未成熟、尚未派上适当用场的表现。

“友好而潇洒的野蛮人”也许很开心,但是他要刀不离身,他得吃昆虫,他浑身脏兮兮。一项对现存原始部落的研究显示,他们婴儿的死亡率很高,生命期都很短暂,体质和速度都不太强,更容易得病。

如果生命的延长表明了对环境有更大的控制力,那么死亡率就宣告了人类的进步,因为在最近的三个世纪中,欧美白人的寿命已经延长了三倍。

在现代国家,饥荒已被消灭,一国生产的粮食不仅喂饱自己有余,而且还能出口动辄以百万计蒲式耳的小麦给需要的国家,我们能说这是微不足道的成就吗?

我们可以承认古人在艺术上的优势,但是我们可能有人更喜欢巴黎圣母院,而不是希腊的帕特农神庙

这种幸福是过去不曾有过的——甚至在伯里克利或者奥古斯都的统治之下,也未曾出现过。



▋传播的过程被打断,文明就可能死亡

一个伟大的文明不会彻底死亡——人死功绩在。

一些宝贵的成果,历经国家的兴衰沉浮而一直存在着,例如火与光的发明,车轮和其他基本工具的制造;语言、写作、艺术、歌曲;农业、家庭和父母之爱;社会组织、道德和慈善;以及传播家庭和种族经验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组成文明的基本要素,从一个文明历经危难而传给另一个文明,被顽强地保存下来。它们联接着人类历史。

如果教育能传播文明,我们毫无疑问是在进步之中。

如果传播的过程被打断一个世纪以上,文明就会死亡,我们又会重新变成野蛮人。

历史首先是这一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进步就是遗产的不断丰富、保存、传播和利用。对我们而言,研究历史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的愚蠢和罪恶给以警示,也是要鼓励人类铭记有价值的先人。

过去不再是一个恐怖陈列室,而是变成了一座英灵的城市,一个广阔的思想国度,那儿有无数的圣哲贤明、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诗人、艺术家、音乐家、有共同爱好的人以及哲学家,他们谈笑风生,有说有笑,有跳有唱,有雕有刻。


历史学家不会悲伤,因为除了人们赋予人类生存的意义,他从中看不到任何意义。我们能够亲身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这意义有时能超越死亡,我们理应为此感到自豪。

如果一个人很幸运,他便能在去世之前尽可能多地收集他的文明遗产,将其传给他的子女。到了弥留之际,他也会感激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遗产,因为他知道:这是养育我们的母亲,这是我们永恒的生命。


如果失去文明,人类必重返野蛮之中。威尔·杜兰特在《文明的故事》开篇写到:“文明是世世代代种族的灵魂……但是文明不是由伟大的种族创造,相反,伟大的文明创造了民族。” 

在杜兰特看来,我们的认识被三大阴影蒙蔽:一是互相矛盾的历史证据;二是历史学家普遍缺乏思想高度,带来了种种偏见;三是爱国心带来了民族和宗教的曲解。他说,“大部分历史是猜的,剩下的都是偏见”。

也正因此,他决心将历史重新写一遍,以严谨的历史结论,思想家的视野,世界公民的身份,从而纠正人类的历史记忆,建立有普世色彩的历史观。这一笔下去,就花了半个世纪。

这套经历三次迁移,一次大洪水,才最终被写出来的巨著——《文明的故事》,是对“最伟大的思想者的立传”,是对“他们智慧遗产与生命印记”的伟大解读。足足1500万字,既是哲学视角下的人类大历史,也是一部部精彩的故事、优美的散文集。从书中任何一页开始读起,都会遭遇文明的光辉。

杜兰特以大师的优雅笔法将文明的故事娓娓道来,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从中感知人类文明的美妙和伟大,并以此反思自身。《纽约时报》评,这套书说的是历史故事,“真正的精华却是叙述当代人的思想”。

来源 | 本文选摘自威尔·杜兰特《文明的故事》浓缩版本《历史的教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学巨著《世界文明史》竟来自于一场夫妻矛盾
攀登一座险峻的高山——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人类文明从何时开始?——简评《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
与历史决裂的进步,根本不存在 2015.03.13解放日报24版,周末,读书
把文明的历史回顾一番,除了懊丧你还能指望什么?
《历史的教训》中的那些精华警句,太震撼了,很多是第一次听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