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律师的溢价能力
来 源|哲 响 (微信公众号)

1.  什么是溢价?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就是在正常市场竞争条件下,比市场价高出的那部分价格。实际上,作为律师,似乎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不断提高影响力,让自身的专业服务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

2.  有着高溢价的律师,总是很让人“羡慕嫉妒恨”。

比如:面对当事人的法律服务需求,A律师做了精心的准备,提出了较为精细的诉讼思路和方案,花了一上午时间,进行耐心的讲解和说明,谈到服务价格时,出于对服务的复杂性、投入时间、客户接受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拟定了5万元。

最后,当事人犹豫再三,要回去考虑。可不久后,从介绍人处得知,当事人聘请了另一家所的律师B,并前期付了10万,还有后期的风险部分费用。


3.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我与身边的律师闲聊时,经常会被提及,代表A的一批律师,时常会诧异、吐槽,有时也会陷入深思。

虽然,要说被“侮辱”有些夸张,但着实令人想不通,同样的当事人、差不多的方案,为什么别人能够在高溢价的情况下成功签约,而自己不行。

这是个“世纪”问题,我谈谈我的认识。

4.  为什么可以有高溢价?因为律师所处的层次不同。在我与一位大咖律师沟通过程中,他把律师分为了三类,服务客户的律师、教育客户的律师、引领客户的律师。层次越高,驾驭客户的能力越强,自然就拥有高溢价。我一个个来说。


5.  服务客户的律师。这一类律师的工作,更像是懂法律知识的“打字员”,主要负责把当事人的需求转译为法言法语。

当然,他们也比较熟悉法院的程序,能够按照客户提的要求去执行。执行力强的律师,能够及时做保全、投入精力与法院沟通节奏、主动向客户反馈,但能否对案件本身带来转折性的改变,得看运气。

因此,这类律师也很难与客户建立较强的信任关系,可替代性强,客户往往不会给出“高溢价”。
6.  教育客户的律师。就是能够引导客户、培训客户,可以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说服客户的律师。

对于大多当事人来说,他们的专业程度、法律思维并不完善,所以才需要寻求律师的专业帮助。这类律师能够很好地在当事人提出错误、偏差需求或解决思路时,通过专业引导修正、改变解决方案。

很常见的情形是,客户提出的是A事,这类律师能够发现更深层次的B事,这个角度和思路是客户找了多个律师沟通,都没有提及的点,基于律师专业知识和经验说服了客户。


因此,这类律师就能够与客户有较强的粘性,客户对其的心里价值判断也会有所提升。

7.  引领客户的律师。就是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时,不仅可以通过专业按需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样,也能从当前案件中,预先帮助客户规避其他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这类律师具备能够看清问题本质的能力,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这份洞察,结合专业知识,站在客户视角,传递给客户。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分享过一个真实经历:

一次,一位投资界的朋友让我帮他推荐律师进行咨询——他投资的公司出现了财务困难,多年未能按期分红,希望通过某种方式让公司返还投资款项。

多数律师的思路,可能更加关注“未按期分红”这个核心争议点,通过协议中的约定,找到有利于投资人的部分。但我推荐的律师说了他的思路,我觉得就是站在客户视角、有洞察、有方法:

首先,了解双方当初达成投资协议的原因、商业背景,以及期望和意图;其次,考虑能否通过调整分红计划、部分退还投资款项、寻求第三方注资等方式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而后,再分析合同关系、法律责任,找到对应有利的条件;最后,核实其他投资项目会不会出现类似情况,进一步完善合同条款、明确权责及分配,防患于未然。


这类律师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类型,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就拥有了高溢价能力。


8.  怎么才能够拥有高溢价?我听到过最落地的方法是:习惯养成、专业夯实、思维训练。


9.  习惯养成。一位技术派律师给我讲过他的习惯,一是穷尽事实,二是时间轴。

他在面对涉案关系错综复杂的疑难杂案时,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理清事实,因为在他看来,对于案件事实的充分掌握,往往决定了办案推进是否流畅。

说起来容易,但做着很难,涉及到对材料关键点的把握、人物充分的沟通、细节之处的推敲。如何做,关键就是“时间轴”。

他负责的所有文书的首页都会习惯性地列出“时间大事记”,将时间放在文档开头句首,以“某年某月某日,XXX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展开。这是一个小习惯,持之以恒也会有大威力。

10.  专业夯实。在专业塑造上,我听过最有触动的方案是“宽口径,强产品”。什么意思呢?

所谓专业化,并非仅仅专注某个领域。我非常认同一个观点,就是:市场的广度决定了专业的深度

在绝大多数的区域和城市,没有很好的市场基础,仅仅只做某一类业务注定做不大,也很可能坚持不下去。同时,也因律师的职业性质,就注定了需要不断学习,尽可能多、广、深地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这就是宽口径。

但,不能什么都做,什么都去研究,因为这样很难做到“专”。所以,要寻求拳头“业务产品”,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将适合的几类业务,当做产品一样研究,并专注于此,才能真正做到专业的夯实。

11.  思维训练。就是要训练如何从细节中抽离出来,掌握“抓主干”、“抓关键”的能力。

大多数案件的破局,需要结合案件关键诉求,迅速地剥离无关项,从庞杂的细节信息中跳脱出来,专注核心问题,集中精力办大事。这就需要对信息的快速筛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事物清晰判断的逻辑和经验,这是一种“思维能力”,需要不断训练才可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律师应当以专业能力说服法官、当事人
专访高迁顾问
你真的会提问吗?——如何起草一份问题清单|办案手记
这些奇葩庭审行为在律师圈也是相当炸裂的!
易胜华律师原创 | 法律咨询四步法(三)
一名合伙人律师的执业有感50言(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