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让他一直困在“算法”里

网上曾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

有一样东西,它没有灵魂,却最了解你的灵魂。它会操纵你、诱惑你。让你沉浸在欲望中,变得傲慢、贪婪、愤怒。它是什么?

在中世纪,人们叫它魔鬼,而现在叫'推荐算法’。

仔细想来,的确如此。

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算法越来越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喜好和欲望。

无论你是什么年龄、什么性别,它都能“投其所好”地把合适的内容推送给你:

点开短视频,就会立马跳出无数你感兴趣的内容,吸引着你不断下滑;

搜索某样商品,就会经常看到该商品的广告,引诱着你点下付款键;

点赞某个观点,就会收到更多类似的观点,让你深信观点的正确性……

算法让我们沉浸在舒适区里,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听到的都是自己想听的。

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偷走时间、金钱,人也变得偏执、怠惰。

01.


困在算法打造的“信息茧房”里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信息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却反而越变越大。

我们原本以为,在网上与各种观点不同的人碰撞,可以帮我们走出偏见与狭隘。

最后却发现,有时引发偏见的,恰恰就是网络。

还记得不久前,董宇辉参加了CGTN的专访。

在采访中,他用流利的英文和主持人进行了对谈,并给出许多走心的建议。

但没多久,这段采访就被骂上了热搜。

视频下方,有人评论:“两个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说英文?滚出中国。”

这条评论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加入控诉董宇辉的队伍中。

(图源网络,侵删)

后来,董宇辉不得不出面解释,采访他的CGTN是中国国际电视台,面对的是世界各国的观众,所以才需要用英语沟通。

一场闹剧,这才草草收场。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手指一滑,就能知晓“天下大事”。

但这也带来了新的危机。

我们常常以为每天接触海量信息,便已经洞彻世界的真相。

却忽略了,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算法筛选过的。

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曾指出:

在信息传播中,公众接触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人们往往倾向于关注让自己愉悦的领域,时间一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极端。

这就是“信息茧房”的影响。

算法推荐,把大量相同的观点、同质化的内容投喂给我们,让我们的认知不断被固化,偏见不断被加深。

一旦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容易产生排斥、愤起而攻之。

如果对外界的消息不经思考、盲目跟风,就会迷失在群体的狂欢中。

要想改变,就要学会破茧:

①  主动筛选信息源

算法打造的“信息茧房”固然可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困在狭隘的茧里,坐以待毙。

你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去鉴别和筛选信息。

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渠道、不同角度去搜索和看待问题,而不是等待着算法的投喂。

② 主动走出信息舒适区

如今的算法,可以根据过去的记录,来筛选你感兴趣的信息,取悦你、驯化你,为你构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信息“乌托邦”。

然而,一个人在信息舒适区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主动走出“信息舒适区”,去关注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人生才会进入向上的螺旋。

02.


困在算法打造的“廉价快乐”里

听过一句细思极恐的话:

“算法时代,你不需要提问,也不需要思考,只要凭兴趣点击就好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下班回家,本想放松一下,打开手机,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明明知道应该早睡,却放不下手中的游戏,一不注意就玩到了深夜……

短视频、游戏、肥皂剧、明星八卦…无数新奇的内容刺激着眼球,让我们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为什么我们总容易被网络吸引?不要以为这是你不够自律。

有研究发现,许多APP背后都有着强大的运营团队。

他们会利用算法,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爽感”,从而对此上瘾。

可要知道,凡是让你爽的,也一定会让你痛苦。

大脑一旦习惯了“低成本、高回报”的廉价快乐,就很难去做那些对成长有益的困难事情。

学会拒绝“廉价快乐”,才是人生变好的开始:

① 多创造,少消费

作家李睿秋曾把快乐分为两类:

“一类是动手做一件事情获得的快乐,也就是创造;另一类是使用一个东西获得的快乐,也就是消费。”

通过消费获得快乐,虽然来得容易,但时间一长就会让大脑的阈值不断提升。很快,就需要更多刺激,才能体验到同样的快乐。

而通过创造获得的快乐,却能带来长久的愉悦,让你感受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如果你喜欢某篇文章,可以试着从创作者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吸引你?并试着自己搭建框架,去写一篇。

② 多生活,少上网

调查显示:每天刷手机的时间超过3小时,会增加抑郁、焦虑的风险。

网络看似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实则也夺走了很多。

要想体会真正的丰盈、充实,就要融入具体的生活中:

看一本书、做一顿饭、见一位好友;去欣赏美景,去看看孩子的笑脸,去感受人生的热气腾腾。

03.


困在算法打造的“认知黑点”里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在演讲时展示了一张图,问大家看到了什么?

(图源网络,侵删)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黑点。”

他反问道:“除了黑点,外面还有大片空白,怎么没人看到?”

现实中,很多人也被困在这样的“认知黑点”里。对自己固有的经验深信不疑,完全看不到其他可能。

前不久,微博上一篇帖子冲上热搜。

主人公的经历,让大家唏嘘不已:

(图源@三联生活周刊,侵删)

女孩毕业后,因为对专业不满意,踏上了考研、考公之路。

没想到这一考就是五年。五年里,她每天早起晚睡,拼命做题,却总是以毫厘之差被刷下来。

2023年,她终于决定踏出家门去工作,但因为学历和经验有限,找到的工作都不太理想。

父母知道后,又劝她回来继续考公。

在很多人看来,用长达五年的时间去考公、考研,无疑是荒唐的。

但她和父母却坚信: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逆袭,唯一的机会就是考公和考编。

诚然,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编制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绝不是唯一的选择。

很多时候,网络上那些关于“月入3万,不如回老家考公务员”的言论,都是为了迎合舆论,而故意渲染、夸大的故事。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被困在固有的认知里,以为那个黑点就是整个世界。

只有打破认知局限,才能看到更多可能:

① 打开书本,提升认知

读书,是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人生投资。

只要翻开书本,我们就能和无数伟人进行思想的碰撞。

书本会帮我们打破视觉盲区,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当你在浩瀚书海中,看到万千种模样的精彩,便会明白人生不止一种活法。

② 丢掉偏见,保持开放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一样的观点和问题时,不要先入为主地否定,试着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

保持好奇心,主动接触不同的观点和事物,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看见更多可能。

04.


写在最后

网上看到一则统计:全球的手机用户,平均每六分半钟就看一次手机。

在手机上一天平均花掉时间多达2.5小时,超过了我们生命的10%。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用来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用来生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朋友圈里的好友越来越多,现实中的朋友却越来越少。

我们无时无刻不被热闹的网络包围,内心却更加孤独。

要知道,长期沉浸在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里,只会让你变得焦虑、空虚。

主动掌控自己的时间,去做那些有价值的事,人生才会进入正向循环。

别再让自己被冰冷的屏幕控制。

放下手机,去拥抱真实的生活,就会发现幸福,在慢慢靠近。

为好文章【分享】+【在看+【点赞
你的支持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典语录: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公平可言
心惊则心动,动中有静、惊而不乱则具有别致之美
人生要懂得放弃的七个心理负担
叔本华:不盲从于他人,而是审慎地独思
一米阅读,享受快乐
穷不走亲,富不还乡,老祖宗四句经典名言,认真读一遍,少走许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