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文|文史情报处

编辑|文史情报处

明清两朝在处理藩王问题上采取了迥然不同的策略,明朝实行分封就藩制,不准王爷私自入京,清朝则严令王爷固京,一旦离京必受严惩。

表面上完全不同的政策,其实都出于巩固皇权,防止藩王谋反的共同目的。然则孰优孰劣,却不易断言。
01

明朝禁令:皇室制度的短暂权宜之计

朱元璋组建王朝后,将自己的孩子们都发配到地方做藩王,想要以此拱卫京都,不过长久来看这种做法是不太靠谱的,宋朝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做大更是频繁换将。

唐朝的节度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藩王势力过大又不加以约束,很容易威胁到皇权。

然其生于乱世,血迹斑斑,对权力极为警惕,不放心交给他人。于是临时采取分封,意在外御蒙古,内平诸子。

北狄势大有征服中原野心,朱元璋派茁壮藩王镇守边疆,对抗敌国。南方诸侯横行,此举亦可削弱势力。然则禁令森严,动辄斩首,此举虽苛,使朝野心惊,亦可防微杜渐。

明朝的分封就藩,与汉代的郡国制已无二致,王爵获得封地归藩,实权收归中央,入京朝觐需获圣许,此举一来防止藩王结交朝中奸佞,二来可切断其在京城的势力根基。

奥斯曼帝国的做法更为极端,一旦这些人中有一人登上王位就会把自己的哥哥弟弟全部干掉,以绝后患。我国历代君主则较多采取立长立嫡之方式化解庶出之争,尽管防不胜防。

然而分封就藩制度并非没有缺陷,明成祖曾立下“非圣旨,不许藩王入京”的家法,意在防范。

在正德末年,藩王朱寿却与群小结成党羽,妄图夺门之变。从保护皇权的初衷来看,明朝离藩制度或有加强的必要。

分封藩王,权力过大未尝不是隐患,建文初期的靖难之役便由此引发。燕王手握重兵,一朝造反,帝位旋转,亦称国运之常。

于是永乐严督诸藩,剥夺其军权,虽则形同被禁锢,未能杜绝野心。后来宁王乘虚叛变,所幸及时平定。

此后财力愈加拮据,外患频生遂至亡国,分封藩王,权宜之计,终究难图长久。它能外御夷狄,内抑诸侯却也埋下祸根,这种双刃剑最终害了大明江山,亦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一大教训。

02

清朝的反其道而行之

清朝实行'旗王住京不出旗'的政策,这是清朝统治者针对明朝亡国的历史教训所制定的一种管理策略。

这种政策剥夺了王爷们的个人自由和发展机会,他们在皇宫里过着奢侈且封闭的生活,缺乏实际的政治经验和军事才能。

长期软禁使得王爷们丧失了锻炼成长的机会,政治手腕笨拙,难以担当大任。比如康熙的第十四子允祹,他天资聪颖,若非被困深宫,也许可以在军国大事上有更大作为。

同时这种政策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和冲突,由于王爷们长时间没有接触到外部世界的信息和想法,他们很容易被身边的宫廷官员利用,成为了这些人玩弄权术的对象。

王爷们为争宠互相算计,甚至为了皇位承继可以兄弟阋墙,内斗不断,这无形中消耗了皇室的精力。

此外,这种政策还导致边境地区的安全受到威胁。由于王爷们无法亲自去掌握边疆的情况,边境地区的将领可能会滥用职权,发动叛乱或者背叛朝廷。

这种情况在过去已经多次发生过,例如乾隆时期的白莲教起义和张献忠叛乱等事件。当王爷们长期远离权力中心,边将们也就失去了监督约束。

但是从内部看来,清朝的这一措施下,很少有所谓的王爷有胆量起兵造反,将自己的兄弟叔侄放到眼皮子底下,清朝皇帝显然也更为放心。

清朝选择让藩王固京,严禁其离京半步,此策一面可令藩王受户部供给,避免积蓄实力,一面使其无法在京城外发展势力,联络地方豪强。

政策执行数代,王族实力遂成空虚,但亦造成王爷对皇位之觊觎日益膨胀,民国初年蜂起成灾。

固京制度表面看似严密,实则搭起了政权的木枷铁马,或许清朝可考虑如日本幕府将藩王软禁于江户城的做法,既可有效监管,又可避免单一策略的通病。

明清藩制之异,终究各有利弊。前者防微杜渐,却难制大乱,后者歼灭藩力,亦埋下袭权之祸根。评判孰优孰劣,恐非后世博采众议可以断言。

03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王者禁令背后的权力平衡

王朝更替,朝野易手,古代中国的诸多统治者在巩固自身地位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王府的规定,这其中既有分封就藩制,也有封爵固京制。

明朝这一禁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藩王势力过于强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然而这一规定也阻碍了藩王了解朝政的机会,容易导致疏远和猜忌。

如燕王朱棣就是利用此禁令在北方积蓄力量,最终夺去帝位,这充分说明了这一禁令也存在弊端。

清朝结合前朝的经验,让那些皇室子弟不可随意离开京都,这有助于皇帝更好地监视王爷,避免他们在外集结势力。

但这很多皇室中人缺乏锻炼,在面对强敌之时可能出现无一人可用的局面,并且这些人大量聚集在京都势必造成花销巨大,对于国家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无论哪一种规定都无法抵挡历史的大潮,最终走向灭亡,正如太平天国的起义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明朝的亡于燕王夺位。

这便是所谓的'花无百日红',没有永恒的王朝,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政治规矩,正因为明清王朝终将覆灭,各禁令也最终难逃被历史所淘汰的命运。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同时也是我们在面临社会变革和发展挑战时的重要借鉴,唯有珍视历史,汲取其中的智慧,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捍卫人民权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众多开国皇帝封建藩国之谜
晋武帝司马炎为何分封诸王?他怎样才能避免八王之乱?
东晋司马氏皇权消长初探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 清朝不准王爷出京 哪种做法更高明
明朝不准许王爷进京,清朝则不允许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为防造反,明朝终身禁止王爷进京,清朝禁止出京,哪个更科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