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内外的交锋,中原政权和游牧民族的千年之战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防御工事。长城的存在,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长驱直入中原腹地,维护了中原政权的传承和发扬,是华夏文明传承至今的重要保障。现如今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大多数是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提起明长城不禁令人唏嘘,明朝历代君主都将抵御外患放在首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然而明朝最终却依然被女真人打破了防线,结束了华夏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

《长城之外》通过回溯明朝历代君主的对外防御政策,还原了一个冷兵器时代中原王朝对防线外的北方异族的对抗历史。明朝在通信不便的前提下,在绝大部分时间中成功守卫了超过2700公里的边境防线,应对了来自蕃、回族、土达、瓦剌、鞑靼和女真等异族的侵扰。这在如今看来是一件很难完成的艰巨任务,本书的作者窦德士翻阅了明朝时期的历史资料,还原了一个关于大明帝国北部边境防御的真实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击败了元朝的统治者,确立了明朝中原正统的地位。然而对于边境上层出不穷的异族袭扰问题,明太祖深感头痛。比方说蕃人所在的河州、西宁等地经常发生动乱,茶马互市又经常发生贪腐和私茶交易,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太祖皇帝命令秦王和蜀王“巡查私茶之出境”,并建立卫所,以元朝旧官员和异族归降者充任。这奠定了太祖皇帝边防政策的基础,那便是诸王戍边和卫所制度。

太祖皇帝是一位王朝的奠基者,对待敌人向来手段果决。然而,在面对边境的不服从者时,明太祖选择了恩威并重的方式,扫除一切不安定因素。当时北方草原上还有着元朝的残余势力蛰伏,明太祖果断出兵漠北征讨,打击了敌对势力的潜在威胁。同时,他还积极的派人接触辽东的女真部落,联络高丽政权,保障了边境的安稳,是明朝安边政策的肇基者。即便如此,明太祖在临终前依然劝诫儿子,对待游牧民族应当以防守为主,不应该将财力投入到不必要的主动出击上。

显然,永乐皇帝并没有听进去这句劝诫。在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继承大统,开始大刀阔斧的对边防政策进行修改,他以五处总兵官取代了诸王戍边的旧制,将京师从南京迁往了北京,大兴马政,吸收小股游牧部落势力。随着迁都后五次向漠北用兵,对元朝残部阿鲁台和瓦剌采用恩威并施的策略。五次北伐漠北打击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袭扰,换来了阿鲁台和瓦剌的臣服,同时也吸引了边境外其他部族的大量归降,但同时也极大的损耗了国力。

对于永乐皇帝我们无法进行批判,他五次用兵虽然损害了国力,但是也成功的打击了潜在的敌人,并且朱棣也驾崩于第五次北伐漠北的途中,无愧他戎马一生的骄傲。

随着明太祖和永乐皇帝对外的几次大规模用兵,明朝北方边防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也是明朝由攻转守的重要时期。在宣德帝在位期间,对北方边防体系进行了调整,此时明朝的防线东起辽东,西至甘州、西宁卫、松潘,主要的敌人有辽东的女真,漠北的瓦剌、鞑靼、兀良哈,西北部的藏回等族。宣德帝对外用兵极少,他将边民尽可能的徙入塞内,放弃草原内设立的卫所,提高边军的待遇,多次巡边巩固边防。但是宣德帝并非一味固守,“国家虽安,不可忘武”,宣德三年,明朝对漠北的兀良哈用兵,大获全胜,进一步打击了异族的势力。

或许是前后三位君主对外用兵的胜利,滋生出了英宗皇帝莫名的自信,整个华夏历史上堪称最为惨烈的一场大败不经而至,甚至连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沦为了阶下囚。英宗即位初期,阿鲁台残部接连犯边,但真正的威胁来自于瓦剌,瓦剌与兀良哈、女真秘密交结,是漠北草原上的主宰势力。随着瓦剌势力的逐渐增强,开始对明朝产生了觊觎之心,带给了明军西北边防沉重的压力,一场大战在所难免。瓦剌在正统十四年大举入侵,或许是为了效仿先祖,亦或者是宦官王振鼓吹,年仅22岁的英宗皇帝决定御驾亲征,最终惨败于土木堡,明朝国力遭到了致命的重创。

虽然其后仍有景泰帝重振北方防线,击退瓦剌大军的优异表现,但在复辟的明英宗的带领下,以于谦为首的景泰帝一党陆续被清除出政坛,明朝又回到了英宗皇帝的统治下。好在瓦剌也先的死去,让漠北草原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中,给了明朝重振边防的机会。

在明朝的16位君主中,从来未曾忽视过对边防的重视,也涌现出了多位颇具实力的武将,维护了大明边防的安全。看似安稳的边防体系,实际上正在透露出某种征兆。在明太祖时期对外用兵往往带有征服色彩,而永乐皇帝对外用兵则是为了消除边防隐患,到了宣德帝时期进入了主动防守,待到英宗土木堡之败后,明朝已经顾此失彼,虽然对外用兵偶有建树,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防守为主。明代边防政策的攻防角度倾斜,体现了明朝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实力的逐步拉近,伴随着明朝后期内部叛乱不休,曾经固若金汤的边防线已经成为了历史,女真铁骑的兵临城下也就在所难免了。

虽然明朝经营了276年的防线最终毁于一旦,但是可以从这近三百年的边境防御历史中,读出古人的智慧和顽强不屈的意志。面对着错综复杂而又威胁巨大的北方异族,明朝在边防上已经做到了极致。

在阅读本书之前,还曾担心国外学者创作的中国历史研究是否会难以理解。不过阅读后发现多虑了,作者窦德士取证和列举了许多历史资料,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还原了历史真相。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陈佳臻副教授的翻译与校正下,得以看到了一部真实而又公正的明朝边防历史。对明朝与北方异族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阅读本书,相信这部接近77万字的大部头会带来一幅精彩的历史画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持续2000多年,为何到清朝就不行了?
让皇帝头疼的“瓦剌”,现在变成了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匈奴突厥等族西迁,鲜卑却入主中原,游牧民族为何有不同选择?
定都北京为什么是明朝致命的败笔?
从明代经营辽东的失策,来看李成梁为何要移建宽甸六堡
明朝北京城三次被异族包围,都被击退,最后却被自己人攻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