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名考】一 姓氏的起源
  【中国最复杂的姓可能是“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虽然比起“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和“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来说短了那么一丢丢,不过爨、鞲这样的生僻字还是足以让人把这个姓当作乱码的】
  姓名,具体来说,是“姓氏”。一方面,姓氏继承父母乃至先祖,是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的体现;另一方面,姓氏作为社会赋予新成员的第一个符号,承载了众多的文化意义。关于一般来说会伴随终生的“姓氏”,我们可能并不熟悉。【结尾有彩蛋】
  姓氏在很早很早以前,其实是两个东西。人类刚从树上下来的时候,繁衍就像野兽一样,具体行为。可是跑不过剑齿虎、打不过猛犸象的人很难在蛮荒时代单独生存下来,于是不得不结为以血缘为纽带的群落。后来人类从乱婚发展到群婚(不要问羞羞的我这都是什么意思),终于出现了排除近亲繁衍的外婚制——同一集群的成员不能通婚。
  由于还是男人提裤子就走的走婚制,小孩生下来只知道母亲而不知道父亲,为了分辨自己所属的集群,就要从母亲那里继承母亲集群的称号。这就是“姓”,因而不光“姓”本身就带着“女”字,有关那些最古老的姓往往也和“女”有关,如黄帝姓“姬”,炎帝姓“姜”,舜姓“姚”(一说姓“妫”,反正有“女”,摊手)。同姓不能通婚的血缘集群,我们一般称为氏族(其实“姓族”似乎更合适)。这样的日子,后来被称为母系氏族社会。
  你问“姬”“姜”“姚”“妫”这些姓是怎么来的?黄帝他家住的地方叫jī水,炎帝他家住的地方叫jiāng水,舜帝他家住的地方叫yáo墟或者guī水。他们就用住的地方给自己命名,再后来有了文字,就写成了姬水、姜水、姚墟、妫水,姓氏“姬”“姜”“姚”“妫”也就出现了。
  后来,男人在生活中的地位随着劳动繁重化而提高,而女性则受到生育和家务的束缚,婚姻制度逐渐变成了一夫一妻的固定家庭,私有制也随之出现,父权制的时代来临了。这时候,孩子的身份就要以父亲作区分了。同姓的人太多,为了相互区别,人们又给自己起了个称号,这就是“氏”,随自己的父亲。
  “氏”的甲骨文写法如同人负重物,后来又写成了“支持”的“支”。“氏”意味着肩负重任,都是表明掌握了某种黑科技的,不是随便就能起个“氏”的。比如“有巢氏”就是住在房子里的,“燧人氏”就是懂得钻木取火的,“神农氏”就是种庄稼很厉害的,这些技术大牛被视作神明,所以,古人称呼地神的“祇”也与“氏”有关。
  “氏”这么神圣,因此后来的贵族也流行起给自己取氏了,比如颛顼就因为自己住在向阳的土丘,就叫自己“高阳氏”。再后来,有个自认为是颛顼后人的就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嗯,这个人一般叫做屈原——准确的说,屈原是芈(跟我读,mǐ)姓屈氏后代。
  嗯?“芈”真的不是“米”嘛?
  为什么高阳氏的后代屈原是屈氏而不是高阳氏呢?
  氏和姓不一样,姓是继承而来,不仅唯一而且还不能更改,氏可以是自己取的,随着一个人身份的变化还可以有好几个氏,比如“商鞅变法”的那个商鞅——他是国君后代,所以是公孙氏的“公孙鞅”,跑到秦国以后因为是卫国人又叫做“卫鞅”,后来封到商这个地方才叫“商鞅”了。而且儿子也不是非要继承爸爸的氏不可,尤其是那些要另立家门的庶子、幼子,常常自己取个氏区别于本家,一个大氏可能就会分出许多小氏,像芈姓楚国国王是熊氏,而同属芈姓又关系太远继承不了王位就有伍子胥家的伍氏、屈原家的屈氏——嗯,楚国君臣八百年前都是一家,怎么闹其实都是家里事。
   白泽画
  到了西周,氏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毕竟天下大多数贵族都姓姬,为了分清楚这个“姬”那个“姬”,用氏来称呼很有必要。而正好商鞅的三个氏“公孙”“卫”“商”就代表了当时通行的三种取氏方式——以身份为氏、以国名为氏、以封邑为氏。此外,也有用官职做氏的,比如司马氏,也有用住所做氏的,比如西门氏。因为住在西门的姬姓、姜姓什么的都可能叫自己“西门氏”,所以几个姓用一个氏也并不罕见。
   谁在叫本大官人?
  对了,这时候女子是没有氏的,只有分辨能否通婚的姓。而贵族以外的平民呢,连姓都不需要,只有个阿猫阿狗的名字方便别人称呼你就好了。后人对这种现象概括为“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
  不过,大贵族生小贵族总会越生越多,家产也是越分越少,到了战国,一些混不下去的贵族虽然活得跟平民差不多但是也还要本着“我们家以前比你们阔多了”继续称氏,而平民也开始给自己起个氏显得比较牛掰。这下子,姓和氏彻底乱套了。比如秦始皇,作为秦国王室,应当是嬴姓,又出生在赵国,因此是赵氏。到了西汉,姓和氏已经傻傻分不清楚,所以司马迁干脆就写秦始皇“姓赵氏”。
  姓朱的做的复刻版长城真好,朕好喜欢!!!
  啊,那朕到底姓嬴还是赵?好心塞~
  至此,“姓氏”才变成了一个东西,俗称为“姓”。
  【彩蛋】
  严格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的“姓名”一栏里,可能并没有“姓氏”。
  维吾尔族、藏族等民族,习惯上不称呼姓氏,因此有的身份证上就可能只有名字。比如藏语四字人名“扎西丹增”(随便举的,不要在意),并不是姓“扎西”名“丹增”,而是名字就叫“扎西丹增”。再比如,最近很火的女演员“雯雯”迪丽热巴,全名“迪丽热巴·迪力木拉提”,但只需要称呼她迪丽热巴就行了,“迪力木拉提”并不是她的姓,而是她父亲的名字——这就是西北少数民族常见的逆推式亲子连名(子名在前,父名在后)。
  说到亲子连名制,在西南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等民族则有父名在前、子名在后的传统,比如彝族就有“希母遮—遮道公—公竹诗一诗亚立一立亚明……”的世系,名字相连超过百代。而独龙族、布朗族、高山族等还有母女连名,以布朗族为例,名字的第一个字区分性别(男“艾”女“玉”),第二个字是本名,第三个字是母名,如果三代都是女性就可以叫“玉南坎—玉甩南—玉温甩”,而假如第三代是男性则可能叫“艾拉甩”,艾拉甩的孩子起名则要用他妻子的名字。
  最奇特的是台湾兰屿岛高山族雅美人,他们的长子出生后,父母要放弃己名而从子名,等到长孙出生后,祖父母再行第二次改名。而贵州遵义、毕节地区仡佬族男性,在本人姓后面加“卜”(“父亲”的意思)再连上子女名,意为我是某某的爹。
  为了方便与汉族日益加深的交流,很多其他民族的同胞也给自己起了汉语名字,但是随便套用汉族的“姓名”来称呼其他民族同胞的本民族名字,其实是一种很鲁莽的表现。
  撰文:小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鞅变法,废除的不仅仅是奴隶制,它还普及了姓氏
百家姓中的“公孙”,来源自黄帝吗?
为什么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却叫姬发?
日本人的氏、姓和苗字
商鞅不姓商:你知道先秦时期人们的姓氏是如何形成的吗?
姓氏是两回事,名字也是两回事,大多数人没搞明白其中的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