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大师刘渡舟医案3

【21】咳喘(感冒并发肺炎)(四)

刘××,男,33岁,内蒙古赤峰市人。1994年1月5日初诊。

感冒并发肺炎,口服“先锋四号”,肌注“青霉素”。身热虽退,但干咳少痰,气促作喘,胸闷。伴头痛、汗出恶风,背部发凉,周身骨节痠痛,阴囊湿冷。舌苔薄白、脉来浮弦。证属太阳中风,寒邪迫肺,气逆作喘。法当解肌祛风,温肺理气止喘。

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12g、杏仁10g、厚朴15g。

服药七剂,咳喘缓解,仍有汗出恶风,晨起吐稀白痰。上方桂枝、白芍、生姜增至12g。又服七剂,咳喘得平,诸症悉除。医院复查,肺炎完全消除。

[按语]本案为中风表虚兼肺失宣降之证。太阳中风,迫肺气逆,失于宣降,故见咳喘、胸闷、头痛、汗出、恶风,为“表虚”之证。故治宜在解肌祛风之中,佐以降气平喘之法。大论曰:“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本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用厚朴、杏子降气定喘,并能化痰导滞,为表里兼治之剂。临床用于治疗风寒表不解,而见发热、汗出、咳喘,屡屡获效。

【22】咳喘(过敏性哮喘)(五)

赵××,男,5岁半。1993年5月20日初诊。

有过敏性哮喘史,每闻异味后先嚏后咳,继之则发气喘。近两个月病情加重,咳喘不能平卧。西医检查:两肺有哮鸣音,并伴有细小的湿啰音,血液白细胞及嗜酸性细胞均有增高,体温37.8℃。诊断:过敏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给予抗菌素及“扑尔敏”、“氨茶碱”等药治疗,然气喘不见缓解。喉中痰鸣,痰不易咳出。并伴有纳呆、胸闷、腹胀、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不调等症。舌质偏红,苔白厚腻,脉来滑数。辨为湿热羁肺,积而生痰,痰湿上痹,肺气不宣,因而发生喘咳。拟芳香化浊,清热利湿,宣肺平喘为急务。

浙贝12g、菖蒲10g、射干10g、白蔻仁10g、茵陈10g、滑石12g、藿香8g、杏仁10g、苡米12g、黄芩6g、栀子8g、通草10g、桔梗10g、厚朴12g、前胡10g、紫菀10g。嘱服七剂。

服药后,咳喘明显减轻,夜能安卧,胸满不发。再服七剂,咳止喘平,两肺哮鸣音及湿啰音全部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诸恙皆瘥。

[按语]肺居于上,为相傅之官,有治节之能,为五脏之华盖,其性清属金,而主一身之气。肺畏火,叩则鸣,最忌痰、湿等有形之邪气而使其宣降不利。本案气喘而身热不扬、纳呆、胸闷、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来滑数,反映了湿热挟痰浊之邪上痹肺气之象。治疗之法,清利肺家湿热,芳香化浊为主。用方为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汤加减。方用茵陈、滑石、苡仁、通草、黄芩以清气分之湿热;杏仁、射干、贝母、桔梗、前胡、紫菀宣利肺气,化痰平喘。肺主一身之气,气行则湿化也;藿香,白蔻仁,菖蒲芳香化浊,悦脾行气。诸药配伍,对湿热壅盛等症用之每获良效。


【23】咳喘(六)

赵××,女,76岁。

患心脏病多年,最近续发咳喘,日轻夜重。面目浮肿、小便短少。迭经医治,服药无算,病终无起色。视其舌体胖、苔水滑;切其脉弦。辨为水寒射肺之证,以通阳去阴,利肺消肿法治之。处方:

茯苓30g、桂枝12g、杏仁10g、炙甘草6g。

患者见药仅四味,面露疑色。然服至五剂,即小便畅利,咳喘大减。又服五剂,则咳喘平,面目浮肿消退而病愈。

[按语]本方由《伤寒论》“苓桂术甘汤”演变而来,为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杏仁而成,名为“苓桂杏甘汤”。有通降水气,疏利肺气之功能。临床用于治疗“水气上冲”,水寒射肺,迫使肺气不利,不能通畅疏利三焦而出现的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效果堪优。


【24】咯血(支气管扩张)

方××,女,39岁。

患支气管扩张咯血十年,屡治不效。每至春天,咯血频发、吐痰黄稠、口不渴,时常胸胁疼痛、动则短气,情绪激动之时咯血每易发作。纳食、睡眠、二便尚可。颜面憔悴、舌质暗淡、无苔、脉弦细数。根据脉证反映,属木火刑金,肝火犯肺。治以清金平木,疏方:

青黛6g、蛤粉6g、花蕊石12g、鹅管石12g、侧柏炭10g、芦根30g、苡仁30g、冬瓜仁30g、桃仁6g、红花6g、川贝6g、马勃6g。

以此为基本方加减,或佐清化痰热,或佐益气养阴,或佐健脾益肾。服药半年,诸症平稳。次年春天咯血未发。

[按语]支气管扩张咯血是一个较为难治之证,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并且容易复发。古人对此,多从肺、肾论治。而从本案咯血的发作时间和诱发因素的两大特点,显与肝火犯肺,损伤肺络,热迫血行有关。肝火能灼炼肺津成痰,离经之血有上积于肺内,故本案又有痰、瘀交阻的病机为患。所以在咯血的同时,伴见咳痰黄稠、胸胁疼痛等症。木来侮金,金叩则鸣;热扰血淖,故痰中带血。治应泻火平肝,清肺凉血化痰为主。方用“黛蛤散”与“苇茎汤”合方,加花蕊石、鹅管石、川贝、红花、马勃,在于加强清热解毒,化痰活瘀之功。本方既清金制木以治本,又清化痰瘀以治标,标本兼顾,故获良效。


【25】音哑

张××,女,36岁。1995年6月19日初诊。

患音哑四年,迭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患者系个体经商者,常年高声叫卖,兜售货品,口中干燥时而无暇饮水,渐至声音发生嘶哑。来诊时音哑较重,声音不响,说一句话很费力气。自觉咽喉不爽、连及项下血脉拘紧、气短乏力、咽干、口渴喜饮、痰中有时挟带血丝、大便偏干、舌质暗红少津、脉来细数。此为久劳伤肺,肺之津亏火旺之候。治宜养阴补肺,润燥生津。刘老选用补肺阿胶汤法:

阿胶10g(烊化)、马兜铃5g、牛蒡子6g、杏仁10g、粳米12g、生甘草5g。

七剂。嘱其勿食辛辣食品。

二诊:音哑明显好转,气力有增,大便正常。然仍感咽喉不舒,痰中带血丝。效不更方,嘱继服五剂而病愈。

[按语]本证为肺虚热盛所致。言多为动,动则生阳耗阴,肺阴不足乃是其病本。喉为肺之内窍,主发声音。肺阴不足,喉失其濡,金燥不鸣,故致音哑。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故口干欲饮。阳热迫血,故痰带血丝,而出现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水之上源,不能下润于肠,则大便干燥。本方刘老选自《小儿药证直诀》“阿胶散”(又名补肺散,或补肺阿胶汤),有养阴润肺,清热利咽之功,故用于本证甚为合拍。方中用粳米者,取“培土生金”之义,此乃法中之法也。


【26】鼻渊(慢性鼻窦炎)


韩××,女,38岁。吉林延边朝鲜自治州人。

患鼻塞流浊涕近20年,曾在当地多方求治不效而来京。经某大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给予滴鼻药物治疗,收效不显。后劝其手术治疗,患者不允,于1995年9月20日来我处就诊。刻下,鼻塞流浊涕、不闻香臭、头及目眶压痛,每于感冒后诸症加重。夜卧则鼻塞不得息、张口代鼻呼吸,甚为难受,以致严重影响睡眠。兼有咽喉不适、咳嗽吐黄痰。舌苔白、脉浮弦。诊断为风热上攻于脑,当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川芎10g、荆芥6g、防风6g、细辛3g、白芷10g、薄荷2g(后下)、羌活5g、半夏12g、清茶10g(自加)、生石膏20g。七剂。

二诊:药后疗效显著,鼻塞流浊涕已明显减轻,夜寐时已能用鼻自由呼吸,咳嗽吐痰已瘳。守上方续服,荆芥、防风、羌活各增至10g,另加双花、连翘各10g。

三诊:诸症基本痊愈。继以轻清疏散风热之方以资巩固。后经随访,鼻渊已彻底治愈。偶患感冒亦未诱发,嗅觉正常,而过去频繁感冒现象亦大有减少,夜寐时鼻息畅利。患者面色红润光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按语]鼻渊一证,始见于《内经》。《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参合本案之脉证,乃外有风邪侵袭,壅塞肺气,内有阳明郁热,循经上攻于鼻。盖鼻为肺之窍,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近鼻頞处),上额交巅入络脑;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傍纳太阳之脉。故风邪外袭,太阳受邪,壅塞肺气;或阳明邪热循经上攻,均可致鼻塞不通。邪留日久,酿成鼻渊一证。鼻塞、头痛于感冒后加重、苔白、脉浮、此风邪为病之象;鼻流浊涕、吐痰色黄,热邪上受煎熬津液。治当外散太阳风邪,内清阳明邪热。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经云: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又云,胆移热于脑,令人辛頞鼻渊,传为衄血蔑瞑目。是知初感风寒之邪,久则化热,热则气闭而鼻塞。治法应开上宣郁”。然肺胃二经生“内热”者,宜加“辛凉”之品。用川芎茶调散者,意在疏散风邪,宣利肺气;加生石膏直入阳明,清解邪热;并加半夏以化痰浊。


【27】鼻衄

王××,男,21岁。

右侧鼻衄,反复发作两年,屡用凉血止血而效不显。就诊时,患者鼻衄不止,其势骇人,若以物堵鼻,则从口中流出。周身乏力、心慌气短、口干不欲饮、小便色黄。平时性情急躁易怒,大便2~3日一行,皮肤黧黑。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血小板计数为6.3万。刘老辨为肝气化热,迫血妄行。治以清肝凉血为法。方用:

水牛角粉6g(另冲)、生地15g、白芍10g、丹皮10g、小蓟10g、龙胆草9g、白茅根30g、青黛6g、玄参15g、茜草10g、青皮9g、陈皮9g、栀子10g、泽泻10g。

此方服至十剂,鼻衄控制不发。唯仍有头晕,血小板升至10.5万,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小数。综合以上脉证,仍属血热未消之象,于上方清热凉血之中,佐以清络之法。

生地15g、丹皮9g、赤芍9g、白芍9g、当归9g、玄参15g、女贞子15g、青黛6g、连翘10g、银花10g、莲子心6g、丹参12g、旱莲草12g。

又服十剂,其病痊愈。

[按语]肝为刚脏,内寄相火。肝气条达之时,此人生生不息。若肝气郁结,或肝阳亢盛,或湿热等邪化火侵及肝脏,而使内藏相火鸱张亢盛,一旦暴发,势不可挡,必见冲逆燔灼之证。本案为肝气有余化火,逼迫肝藏之血上逆妄行,故见鼻衄不止。气随血耗,故见周身乏力、心悸气短、口干、便秘之证。治宜清肝平肝,凉血止血之法,所用方药为“犀角地黄汤”合“化肝煎”。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化肝煎凉血理气。俾肝火降,血热平,则衄血自止。


【28】喉痹

沈××,男,56岁。1995年6月7日初诊。

自诉咽喉紧束,喉中如物梗阻之状两个月。患者为某大公司总经理,商海鏖战,日夜操劳。忧怒之余,渐觉口干咽痛、咽部拘紧、喉中介介如梗而不爽,情绪激动时竟言语不能发声。某医以清热解毒治之,非但其证不除,反增咳痰。就诊时频频咯吐白痰。视其舌红、苔白。刘老切其脉,左弦出于寸口。此乃木火刑金之证。治以清泄肝火,保肺化痰开结。处方:

青黛10g、海蛤壳20g、鲜芦根30g、青竹茹15g、枇杷叶14g、菊花10g、桑叶10g、杏仁10g、沙参15g、浙贝14g、藏青果10g、梨皮2个。

服药七剂,咽喉之疼痛、拘紧、痰涎均有减轻。再加栝蒌皮12g、耳环石斛4g。续服七剂而病痊愈。

[按语]本证“脉弦出于寸口”,则为肝火犯肺之候。喉主发声,为肺之门户;而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若恼怒忧郁,使肝气有余,化火上刑肺金,肺失清肃,故见咽痛、拘紧、喉部如物梗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阳临上,……喉痹目赤”;《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阴一阳代绝,……喉咽干燥”。均揭示了咽喉不利与肝胆火盛气逆密切相关。本证在临床上多因情志不畅,气候干燥,或劳累过度而诱发或加重。治疗当着眼在两个方面:一是清泄肝火,二是养肺润燥。尤其是养肺润燥一途,最为关键。这是因为喉主于肺,喉病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的缘故。《类证治裁》说:“其木火犯肺,咽干喉痹致失音者,以麦冬汤之属润其燥”,即道出了这一治疗的真谛。故刘老用桑杏汤和黛蛤散加减。以桑杏汤养肺润燥,化痰利咽;合黛蛤散在于清肝泻肺,直捣病巢。本方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属肝气有余,肺阴不足者,疗效确切。


【29】水心病(冠心病)

陆××,男,42岁。

形体肥胖,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而住院,抢救治疗两月有余,未见功效。现症:心胸疼痛、心悸气短,多在夜晚发作。每当发作之时,自觉有气上冲咽喉,顿感气息窒塞,有时憋气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来临之感。颈旁之血脉又随气上冲,心悸而胀痛不休。视其舌水滑欲滴,切其脉沉弦,偶见结象。刘老辨为水气凌心,心阳受阻,血脉不利之水心病。处方:

茯苓30g、桂枝12g、白术10g、炙甘草10g。

此方服三剂,气冲得平,心神得安,心悸、胸痛及颈脉胀痛诸症明显减轻。但脉仍带结,犹显露出畏寒肢冷等阳虚见证。乃于上方加附子9g、肉桂6g以复心肾阳气。服三剂手足转温而不恶寒,然心悸气短犹未全瘳。再于上方中加党参、五味子各10g,以补心肺脉络之气。连服六剂,诸症皆瘥。

[按语]本案冠心病为水气上冲之所致,刘老名之谓“水心病”。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短气等心病证候。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如下:

望色:多见面色黧黑,此为“水色”。病重者,在额、颊、鼻柱、唇围、下颏等处,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为水斑。

察舌: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

切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时见脉结代或沉伏不起。

辨证:(1)有水气上冲之候。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2)胸满,夜间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3)心悸,多发于晨起、夜卧、饮食之后,或伴有左侧颈部血脉胀痛。(4)短气。表现为动则胸闷发憋,呼吸不利,甚则冷汗自出。

治疗水气上冲之“水心病”,首选苓桂术甘汤。本方《伤寒论》用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金匮要略》用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等水气凌心射肺的病症。苓桂术甘汤有两大作用:一、温阳下气而治心悸、胸满;二、利小便以消水阴,而治痰饮咳逆。方中茯苓作用有四:一是甘淡利水,二是养心安神,三是助肺之治节之令,四是补脾厚土,为本方之主药。桂枝作用有三:一是温复心阳,二是下气降冲,三是通阳消阴,亦为本方之主药。桂枝与茯苓相配,则温阳之中以制水阴,利水之中以复心阳。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白术补脾,助茯苓以治水;炙甘草温中,助桂枝以扶心阳。药仅四味,配伍精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疗效惊人,可谓独树一帜。


【30】水气凌心(风心病,心衰)

孙×,男,53岁。1991年5月25日初诊。

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近因外感风寒,病情加重。心动悸、胸憋喘促,咳吐泡沫状白痰、量多,昼夜不能平卧,起则头眩。四末厥冷、腹胀、小便短少,腰以下肿、按之凹陷不起。食少呕恶、大便干结。视其口唇青紫、面色黧黑、舌白滑、脉结。西医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刘老辨为心、脾、肾三脏阳虚阴盛而水寒不化之证,治当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味。

附子10g、茯苓30g、生姜10g、白术10g、白芍10g、红人参6g、泽泻20g。

服三剂后,小便增多、咳嗽锐减、心悸腿肿见轻。续用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温补心、脾、肾三脏,扶阳利水。

附子12g、茯苓30g、生姜10g、白芍10g、白术12g、桂枝6g、炙甘草10g、党参15g、泽泻15g、干姜6g。

服上方十余剂,小便自利,浮肿消退,心悸、胸闷等症已除,夜能平卧。唯觉口渴,转方用“春泽汤”:

党参15g、桂枝15g、茯苓30g、猪苓20g、泽泻20g、白术10g。

从此而病愈。

[按语]水为阴,其代谢过程必须经过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其中尤以肾气为关键。若肺失宣降,不能通条水道;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肾失开合,不能化气行水,则可导致水湿内停而发为水气病。而三脏之中,因“肾主水”,“为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聚水而成病。本案为脾肾阳衰阴盛,水气不化,水寒之邪由下而上,从内至外,由表及里,或上或下,浩浩乎泛滥成灾。若水气上凌于心,则见心悸动、胸憋闷;水随少阴经上射于肺,则咳嗽、痰多、不能平卧;水气上攻于胃,则呕吐食少;水饮上犯清窍,则头目眩晕;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畅。治疗之法:一要温补肾阳,二须利其水邪。真武汤功专扶阳消阴,驱寒镇水。方中附子辛热,下温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宣散,佐附子以助阳,是主水之中而又有散寒之意;茯苓淡渗,佐白术以健脾,是制水之中而有利于水外出之功。妙义在于芍药,一举数用:一可敛阴和营,二可制附子之刚燥,三可利尿去水。《神农本草经》云:芍药能“利小便”而有行阴利水之功。

本方对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续发心力衰竭的肢体浮肿、心悸、腹胀,都有可靠的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饮、痰、湿乃四大阴邪诊断治疗方
名医经方之芩桂杏甘汤证
刘渡舟医话 --- 水证论(上 下)
《中医实证·水饮证篇》
细辛温通化水饮 善搜肝肾血分寒
【中医经方研读】小青龙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