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治疗中耳炎 五种调养法治疗中耳炎


 



中耳炎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耳部疾病发病率高,人群也非常的广,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中耳炎呢?平时怎样做好中耳炎的预防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五种治疗中耳炎的调养法。  

五种调养法治疗中耳炎

虽然中耳炎是一种普通的疾病,但是我们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的话,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听力,会造成听力上的障碍,因此如果要预防中耳炎的话,我们平时一定要找到好的调养方法,那么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吧。 

1、药物调养法 

治疗中耳炎在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同时,局部需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拭干后再滴氯霉素、新霉素等滴耳液,必要时可用1%碘硼酸粉、地枯粉等进行耳内干燥疗法,也可服用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方为  


(1)蒲公英20克,地丁20克,黄芩6克,黄连6克,黄柏6克,甘草9克,柴胡9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连用3~5天。本方适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我们将鸡血藤、金樱子根、野菊花、山芝麻这几种药材放在锅里面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熬,每天喝一次,这个中药方能够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丸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知柏地黄丸、耳聋左慈丸。  

2、饮食调养法

中耳炎患者除全身及局部用药外,可用下列食疗偏方进行饮食调养,有助于控制炎症,对治疗中耳炎有一定辅助作用。 


 

煅炉甘石250克,血竭15克,儿茶15克,乌贼骨(去粗皮)100克,五倍子20克,冰片2克。  

我们将上面的一些药材一起研成面妆,然后装起来,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

每次取溃疡散1包,鲜鸡蛋1个,将鲜鸡蛋打入碗内,加药搅拌均匀,用炒菜锅加油适量,炒熟食之,每日食用2次。连食20~30天。  

3、起居调养法 



平素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患者要及时清除耳内脓液,正确使用吹耳、滴耳药物,用量不宜过多,以免阻塞脓液排出。睡眠时尽可能使患耳向下,以利排脓,擤鼻涕时,不要用力过猛。游泳后要将耳内污水排出。对婴幼儿患者,要防止奶汁和泪水等流入婴幼儿耳内,要密切观察流脓、头痛、发热、神志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可防疾病的发展。

 4、针灸调养法 

针刺法  急性期取风池、翳风、听宫、合谷、外关、足临泣穴。每次3~4穴,分组交替使用,强刺激,用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取翳风、足三里、阴陵泉穴。弱刺激,用补法,留针15,针后加灸,每天1次。 


 
耳针法  耳部局部消毒拭净后,取肾、内耳、内分泌、外耳穴。中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  

5、耳中荡洗法

将鲜石菖蒲根洗净(量不限),捣烂,取汁弃渣。先将患耳内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洗净,拭干,后将石菖蒲汁灌入耳中荡洗,荡洗3~5天,每日2~3次。本方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较好。  

中耳炎: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                                                                          

在听力障碍的各种原因中,中耳炎算得上是最常见的了,也是一种易被忽视的疾病。中耳炎有急性与慢性、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之分。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耳底子”,在卫生较差的族群中发病率比较高。这种病一方面破坏鼓膜、听骨链和其他结构,造成传导性听觉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毒力比较强,它可以穿透鼓室腔的骨壁或顺着血流蔓延到颅腔内,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  

急性中耳炎通常是由咽鼓管感染的。 


例如,在伤风感冒的时候,鼻腔黏膜发炎,活跃的细菌会从鼻咽部的咽鼓管开口直入中耳,引起中耳黏膜发炎。在儿童时期,这种情况尤为多见。幼儿咽鼓管既粗且宽,又直而短,并呈水平方向,鼻腔和鼻咽部细菌很容易侵入。  

成人患急性中耳炎的另一个原因是游泳方法不当,污水经鼻咽部的咽鼓管开口进入中耳,或者灌进耳道,穿破鼓膜而成。

一般游泳池的水虽经消毒,但由于游泳的人多,水里仍会带有很多细菌。游泳技术不好的人可能呛水,这些水在通过鼻腔和鼻咽部的时候,又会将这些地方的细菌一起带入咽鼓管和鼓室腔。游泳之后用力擤鼻,也是驱使细菌进入咽鼓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人喜欢挖耳朵。                   

头发夹、火柴棍、织毛衣的竹针、甚至铅笔尖等,都成了常用的解痒工具。这些尖锐的东西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戳破鼓膜,给细菌入侵大开方便之门。


  

患了急性中耳炎,一般会发热,耳内搏动性的剧痛,使人坐卧不安,患耳的听力也大受影响。幼儿常哭闹不停,左右摆头,或用手不断抚弄患耳,体温高的还会引起抽搐。在打呵欠和打喷嚏时,鼓室腔内的压力会增加,疼痛也会加重。当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脓液就会穿破鼓膜,由外耳道流出。这时鼓室压力顿减,疼痛也霍然减轻,但听力却降低得多了。
不过一旦鼓膜穿破,脓液外流,随着身体抵抗力的增加,再配合药物的制菌作用,中耳内的炎症会逐渐消退,原来穿破的鼓膜有可能自行愈合,听力会全部或部分恢复,鼓膜穿孔会被一层瘢痕组织所封闭,这是比较理想的结果。如果在急性期间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或者患者体质本来就很衰弱,细菌毒力过强,数量过多,病情就会缠绵不断,终而转成慢性。所以,一旦患了急性中耳炎就应积极治疗,麻痹不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易痊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常伴随有骨质破坏———慢性乳突炎。

乳突内的骨质小房数目可以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之多。当这些小房也被炎症侵犯时,就形成了乳突的骨髓炎,小房中积存的脓液不易排出,引流不畅,造成中耳炎不易痊愈。有的人中耳炎症可以暂时消退,停止流脓,但遇到鼻、咽部发炎时,或因疲劳等其他原因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炎症又会重新活跃起来。这样一来迁延日久,常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能断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鼓膜,多半有不同程度的穿孔,有的小如针孔,要用耳放大镜才能窥见;但多半患者的鼓膜穿孔位于中央,呈圆形或肾形;有的鼓膜大穿孔,甚至完全缺损或仅留残边,肉眼可以直视中耳腔内壁,有时还会看到中耳腔里面的肉芽或脓液。  

不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还有“胆脂瘤”的并发症。胆脂瘤性中耳炎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危险。  

中耳炎的预防  

中耳炎的预防:中耳疾病主要起源于鼻腔和鼻咽疾病,通过耳咽管侵入中耳,因此它的预防要点如下:  

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积极措施。

已得了感冒,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因为这样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鼻涕可向后抽吸,由口吐出,或将手帕放在鼻前孔,轻轻地将鼻涕擤出;亦可轻捏一侧前鼻孔,轻轻地擤出对侧开放鼻腔内的鼻涕。 


 

鼻腔、鼻咽部疾病要及时适当地处理。
小儿肥大的增殖体,要及早医治。  
得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时,要多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以防止中耳炎。
游泳时擤鼻不当,或潜水、仰游时的方法不好,都可使水从鼻腔侵入中耳。

初学跳水如果没有掌握好头部姿势,使耳对着水面跳下,可压破鼓膜。因此游泳时须注意正确的姿势,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发炎。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如发夹、绒线针等)挖耳,以免碰伤鼓膜。最好戒除挖耳的习惯。  
对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应给予及时的适当的治疗,以防转为慢性。已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要正确诊断、治疗,防止发生颅内并发症。  对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性要有一定认识,注意严重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如耳病伴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怀疑有耳源性颅内共发症时,应及早医治,以免延误病情。  

结语:

我们一定不能怠慢中耳炎,因为它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不仅对听力找出伤害,同时还会使得其他的器官受到感染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的预防并且进行治疗,在治疗中耳炎的时候,不妨用以上小编教大家的一些方法吧。


以上内容转自三九养生堂,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儿童急性中耳炎的防治知识
中耳炎
打嗝耳朵痛怎么回事?
孩子感冒怎么那么容易引发中耳炎?可能您有一个动作做错了
中耳炎的治疗
中耳炎系列科普三:化脓性中耳炎--反复流脓的中耳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