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的那些事儿(三)

作者徐徐飞:

女,主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师承孔门传人支楠教授,为支楠教授学术继承人,曾于北京同仁医院、国医堂、北京中医医院、航天中心医院等广随名师学习,参与出版《孔嗣伯眼病证治经验》等书籍,曾在《中国中医急症》发表多篇文章,以“做无私健康传播”为理念坚持,以“亲身实践、确有实效”为准则坚持原创健康常识,以健康讲堂、微信订阅号等形式传播。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擅长以中医中药结合生活饮食调养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及慢性病,如:脾胃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咳嗽、胸闷胁痛、失眠、焦虑、皮肤痒疹、颜面色斑、腰腿疾患、肿瘤、亚健康状态及女性调理等。

门诊时间:

孔医堂五棵松馆:周日下午

《脾胃的那些事儿 (三)》

六淫之邪对脾胃的损伤,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饮食。我们之前讲过了损伤脾胃的外因中的风与寒,今天再来说说暑、湿、燥、火。

暑:性炎热;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其多挟湿。暑为夏季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它兼顾了湿与火的特性。暑可致腠理开泄而大汗出,汗多伤津,则脾胃失于滋养,则出现口唇干燥,纳食减少;气随津泄,脾气虚则运化固摄无无力,食物不能摄纳,传导过快,且难以消化,营养精微难以化生;暑多挟湿,脾喜燥恶湿,湿邪困着脾胃,如同脾胃被绳索困缚,功能难以施展。

暑多来源于气候,因此夏季我们要注意防暑,适当的服用常温的绿豆汤、红豆汤等,都可以帮助脾胃在暑热中保持正常的运作。

湿:在说到脾胃的喜恶时,我们提到了脾喜燥恶湿。说湿邪可能很难理解,我们可以把湿看做是“胶水”,粘腻,固着难去。

可以想象一下人在空气里行走和在胶水里行走所受到的阻力的区别,人的气血也是一样的:在痰湿的环境下,气血的运行阻碍重重,功能自然要打折扣。湿可以来源于人体自身: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导致的内湿丛生,内湿既是身体异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也作为一种致病因素继续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湿邪致病,缠绵难愈。

湿也可以来源于外界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的潮湿。之前曾写了一篇小文专门讲述“湿”,大家可以参考:“谈湿色变”。外湿容易避免,内湿则与人体整体的健康状态,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等均相关,主要与脾、肾、肺相关。要避免内湿丛生,就要按照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坚持养生。

燥、火:在说到脾胃的喜恶时,我们提到了胃喜润而恶燥。燥邪对胃的影响尤为明显。我们看不到胃的状态,却可以类比的来想象一下:当人口渴的时候,口腔内唾液很少的时候,如果再吞咽一些干燥的食物,那么食物的行进是会受到很大的阻力的,而且食物涩滞在口腔的感觉很不舒服,舌头的屈伸受到限制,说话也受到影响,想象一下这种难过的状态,就觉得很抗拒。

胃也是这样的,燥邪伤津,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胃痛隐隐,饥不欲食等症状。燥一方面来源于外界的气候,秋季气候干燥,或是处于气候干燥的环境有可能会使得燥邪伤胃;

燥更多的是来源于饮食不节:常年的饮食肥甘厚味或是辛燥之品,就会导致胃火炽盛,胃火如同釜底之薪,薪火不断煎灼胃的阴津,导致损伤胃的津液,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症状。也就是说,燥与火是息息相关的。那么肥甘厚味辛燥之品包括什么呢?羊肉、韭菜、辣椒、生葱、生蒜、生洋葱、烟、酒、油炸、烧烤、高糖高油的糕点、高糖的饮料等。尤其是糕点、饮料,最容易被人们忽视。

自省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是不是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呢?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头条】健康、生活频道【仁济影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入门  (二)
脾阴虚和脾阳虚有何区别如何区分 脾阴、虚脾阳
饮食失宜:内伤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脾胃打卡第十二天:身上自带养胃穴
徐景藩论脾胃病病因
诗文集1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