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的扞格处探讨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关于读书的单元。单元开篇便是《古人谈读书》其中,第一则是从《论语》中选择了几则。孔子谈论做人、治学、治理国家等的言论挺多,都是至理名言。但是对于读书,好像没有能够精准投放的语录。即便涉及书的,比如《论语·泰伯》里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谈到了具体的书目,但更多的是倾向于书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也不是直接谈如何读书的。

至于教材选用的这论语这三条,其原始的语境是这样的: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是子贡问孔文子这个人的谥号为什么用“文”,老师给他的解释,因为“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于下问”,因为孔文子这个人吧,生前有点问题,这位卫国大夫在朱熹的注释里是这样记载的,“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这个故事在左传里也有记载,朱熹不过是加了一点点料。子贡是认为孔文子德行有亏的,所以才有疑而问。因为谥号是对一个人的评价。孔子便给他一个解释。这位卫国大夫,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类似这样的,对政治人物的评价,论语里面还有很多,比如对晏子,管子等,都有评价。所以,这一则,如果还原到说话的语境中,显然不是讨论读书的。即便是剥离语境,作为一个格言来看,也是劝学的,不是谈读书的。但可以用于读书。

再看第二则,来自《论语·为政》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是子路,子路好勇,估计有强不知为知的毛病,所以,老师告诫他说,子路,来,为师告诉你什么是“知”的道理,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话,虽然不是都知道,但不自欺,不自我蒙蔽,对于你进一步求学也有帮助。这才是聪明有智慧的人。——这其实是在敲打他的学生子路,谦虚点,别搞过了。

同样,脱离语境,对当下也有帮助,但也不是直接谈读书,不过可以用于读书。

第三则,来自《论语·述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是人家孔子自谦的话,默识,就是不言而存在心里,或者不言而心里已经理解了解了——突然发现古代汉语真是很厉害,这句话在四书集注里,“不言而心解”,这个解,我现在写的时候,无论是理解还是了解感觉不妥,只有字的本义再加上一系列的引申才可以解释这个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你懂得。何有于我哉,倒装句,于我有何哉,就是说这三样,我具备哪样呢?

人家孔子都这样谦虚,我们还好意思到处嘚瑟吗?

脱离语境,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成了励志和劝学的话。

孔子作为轴心时代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言论岂止是一个“读书”所能囊括?这三则语录,放在《古人谈读书》里面,显然是降低了孔子思想的丰富性,那个时代的人们,学习的内容其实不止于书本的,更多的是在实践中的学习,老师也很少讲话,孔子教了那么多弟子,记录下来的字数不过一万多。跟现在一个语文老师40分钟说的话字数差不多吧。“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书本知识,不过是实践之余的学习活动而已。做人,做事是第一位的。

所以,这个题目既然兜不住孔子,不妨换一换题目,或者这个干脆把论语的内容换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

      诸如此类的言论那么多,中国历史上具体谈读书的人多了去了,还有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肺腑之言(其实是书借了也不读)。

这个单元里其他两则谈读书的内容倒是选择的非常好,跟后面的《忆读书》《我的长生果》等文字相互阐释,把抽象的格言具体化,让墙上的口号能够转化为具体的作家行为,读者的个人行为。逻辑能够自洽。

——这一则,苦了那些一心想周全教材的老师们。解释成读书吧,不像,不解释成读书吧,跟教材单元整体的意图违拗——话说,做个老师其实真心不容易,尤其是做个语文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上)
沪教版《孔孟论学》教案1
《孔子的微博》
八年级上册成语运用
一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需要掌握的词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