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老子如是说》第五章

 第  五  章 

【原文】

天地不仁[1],以萬物爲芻狗[2];聖人不仁[3],以百姓爲芻狗[4]。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5]?虛而不屈[6],動而愈出[7]。多言數窮[8],不如守中[9]。 

【注釋】

[1]天地不仁:仁者仁慈,仁愛,此乃儒家最爲強調的作爲人的品質的標準。這是世間法中的善法,與惡法相對立,這是心意識分別執著的必然結果。天地不仁指的是出世法的自然現象,它既不屬於善,也不屬於惡,根本就沒有心意識活動,純粹是一種自然現象,它與仁或非仁無關,《莊子》上說,天地對萬物無偏私,一切都是那麽的平等,所以這裏的不仁非是二元對立的非仁之意,而是離心意識的自然之道,非世間思維能夠觸及得到的。

[2]以萬物爲芻狗:芻爲草,芻狗即草紮成的狗,古人祭祀時所用,祭祀完後便隨意丟棄,任人踐踏,以萬物芻狗,即是說天地對萬物任其自然發展,任其優勝劣汰,從不會有偏私或照顧的可能,就象古人祭祀時用芻狗一樣,祭祀完後便任意抛棄,決不會有愛惜的心産生。

[3]聖人不仁:聖人之心乃無爲之清淨道體,同天地對待萬物一樣,聖人之心清淨自然,對萬物,對世人無分別,無執著,不屬於世間法,而屬於出世間法。聖人之心是離心意識的,自然也無什麽仁、愛、惡、恨的。所以聖人之心是天然道體,與天地不仁一樣,自然聖人也不仁了。如果聖人有仁這個心了,那聖人就不是聖人了,而是普普通通的一介凡夫了。聖人心中没有仁,也没有不仁;没有善,也没有恶;此乃天然清净心是也。

[4]以百姓爲芻狗:聖人對待百姓就象天地對待萬物一樣,順其自然,行不治而治,讓百姓保持自然、純樸之真心。萬物的成、住、壞、空,世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法則和因果定律的結果,任何意志和力量都無法與之抗衡的。聖人最明白這一點,聖人以無爲的清淨心,順應這個自然法則和隨世人順應這個因果定律,而自己的心卻恒常不動。不管天下世間如何變化,這個心永遠都保持寂滅狀態。這就是以百姓芻狗。聖人的外表卻跟世人一樣,世人歡樂,他也歡樂,世人苦難,他會與世人同受其苦難,世人有生死,他也會跟世人一樣示現出生死,這就是聖人,只有聖人才能做到這樣。

[5]橐籥(音駝越):指風箱。風箱因內部中空,才能鼓風爲用,也就是說,內心只有空虛才有功用。天地之間指的是內心這個天地,並非指外部世界的天地,因爲外部世界的天地是容納在內心世界這個天地裏的,而且這整個世間的一切無不是因心裏這個天地的功用而存在。所以,我們這個心裏的天地之間,就象冶鐵用的風箱一樣,內部象虛空一般,才有功用。

[6]虛而不屈:指風箱未拉動的時候,它內部安靜,虛空般的寂滅而沒有委屈或懷才不遇的念頭生起。

[7]動而愈出:一旦風箱被拉動起來,那風卻是呼呼地沖之而出,不停地拉動風箱,那風也連連不斷地從空洞的風箱裏産生出來。

[8]多言數窮:言論過多,屢屢失道之意。

[9]不如守中:這個“中”即是佛家講的理上的中道之意,這個中非是儒家不走極端的中庸之意。儒家的“中庸”是屬心意識的産物,是世間法,是世間學問,而老子和佛家的這個“中”即是離心意識的出世法,就是清淨心,就是道,就是一,就是無念的原始本心,它象未拉動的風箱一樣,內心空寂、靜虛,心意識在這裏完全寂滅。中道的中,也只不過是借用這個詞來權且代表一下這種狀態。為什么要用“中”這個字呢?因爲這是針對由分別心而起的二元對立的兩邊而言,佛家講兩邊不落,不落於思維意識裏,因爲只要有思維念頭,就是落於兩邊,不管你起什麽念,如天,就有地,美,就有醜,善,就有惡,白,就有黑等等。真正的中是心清淨沒有念,有念即不是中。佛家的中道,和這裏的中都是借用字,它與一、無爲、清淨,同是道之功用。守中,就是守住自心不生一念,保持住這種清淨無爲的狀態。這個守中是行道者最核心、最重要的命脈之處。你懂不懂守中,你能不能守中,是你能不能得道的判斷標準,如果你懂守中,而且能守中,甚至守得很好,你的心就完全寂滅下來,一個念頭也不起,那麽,你就有可能見道。如果你不會守中,也不懂守中,那你就不懂修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用沙子在煮飯,你煮一萬年,沙子也不會變成飯。 

【譯文】

天地本來清淨,沒有什麽仁與不仁的知見和意識,它對待萬物就象祭祀所用的草紮的狗一樣,用也好,丟棄也好,任其自然,心不會在這上面有絲毫的作爲,聖人的心也象天地一樣清淨無爲,沒有什麽仁與不仁的世俗知見。聖人對待百姓也象祭祀所用的草紮的狗一樣,用也好,丟棄也好,任其自然發展,行不治之治,讓百姓保持自然純樸的真心。在心這個天地之間,多麽象能鼓風的風箱啊!它內心中空,在風箱未被拉動的時候,它內裏安靜,虛空般的寂滅而又沒有絲毫委屈的念頭産生,它一旦被拉動起來,那風卻是呼呼地連連不斷地從風箱內出來。言論過多,屢屢都要失道,還不如守心滅念,安住這個道心吧。

(转自中和道人新浪博客,作者:中和道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天地不仁的内心叩问(2)
《道德经》第五章导读:一切物如幻化,刍狗是幻化的代表
「道德经」第五章:老子暗藏如何“开悟”的方法,读明白才能醒悟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无心第四十九
徐慎檀:《道德经》第五章释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