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正能量!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作者按语:本文学术含金量虽不算高,但实践参照价值或可圈可点,17个家庭教育现实案例,总有一款适合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正能量,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能够相互滋养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不仅适用于家长和孩子,也适合于其他人际关系,包括恋人爱人之间。

  本文旨在承担抛砖引玉之功能,目标是使后续讨论不拘一格,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竭诚欢迎家长们留言讨论或提供各类真实的家庭教育互动话语的正反案例

启迪思维,教学相长——

家庭教育话语互动滋养模式


  摘要:文章基于17个生活案例,以多元思维能力培养和教学相长为导向,以提升子女解决问题能力为归宿,提出家庭教育话语的五种互动滋养模式:1)优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聚焦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2)开启多窗口互动滋养模式,进行准确判断、恰当表达和自主选择的常态化训练。3)兼顾榜样示范和互动协商,强化成本意识、心理耐挫力和社会化训练前置引导。4)开启供需冲突延时模式,以时间换空间,为而不争,拓展可持续增量复利通道。5)开启角色预设互换模式,凸显教学相长,适时留白,演绎授之以渔和学以致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互动滋养;话语模式;思维培养;教学相长


  一、引言

  教育语言学是研究“教育中的语言”以及“与语言相关的教育”的学科。Bernard Spolsky(1978)的Education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一直被视为教育语言学的开山之作。Stubbs(1986)的Educational Linguistics、Spolsky(1999)的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和Spolsky & Hult(2008)的The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均被公认为教育语言学的经典之作。我们可将目前教育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六类 :1)语言生态和教育;2)语言资源管理与语言政策;3)读写能力培养;4)语言与文化响应教育;5)外语与第二语言学习;6)语言测试与评估。 

  我们需要警惕不能将教育语言学的开放性盲目拓展为无所不包的超级泛学科性。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家庭教育话语,尤其是家长对子女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培养方面,依然未能得以应有的重视。先行研究侧重于解释学校、家庭或其它成人是如何影响儿童语言的社会化过程,具有单向性,缺乏双向互动性。本研究关注的双向互动性,实际上支持了学习者是知识的积极生产者和思维的主动建构者。

  本研究基于多元思维能力培养和教学相长导向,以提升子女解决问题能力为归宿,探讨家庭教育话语的五种互动滋养模式。


  二、家庭教育话语互动滋养模式

  1. 优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聚焦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案例1(女儿7岁时): 

父:刚才你提到曹冲称象,那你能不能点评一下曹冲?

女:曹冲当然是个聪明的小孩,我当时就想不出来。不过我觉得他的方法还是不够好。

父: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女:用人代替石头不是更快更省力吗? 


  分析:从父母的角度,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诱发孩子思维的训练机会。而把握机会的方法之一就是循循善诱地提问,尤其是问一些属于孩子“最近发展区”且易于“轻轻一跃而后得”的问题。当然,这里更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设问。第一个问题属于常规引导性问题,难度不大,只是为孩子创造一次思维体操训练的机会。而第二个问题则有较大难度,属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高阶思维。高阶思维类问题大多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此类问题,孩子即便答案不太理想,也是一次宝贵的思维体操训练。此时不以孩子是否能回答得语出惊人为评判标准,而是要考量两点:一是父母是否能适时提出正确且适切的问题,二是孩子是否能积极主动且有一定创意地回答这些问题。


案例2(女儿8岁时)

  女儿看完了一集《中国式离婚》的电视连续剧后,回到餐桌,母女问答开始。


母:这一集好看吗?有什么感想吗?

女:还可以。电影电视嘛,演戏归演戏,现实生活中的离婚哪有那么简单,编剧写的剧本,都是现实与艺术的结合,其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艺术加工的成分,说得好听点叫艺术,说得不好听点叫瞎扯。


  分析:母亲的提问是常规引导,而女儿的回应却是超常规的。这不仅体现在女儿源于剧情却不囿于剧情的批判性分析,也体现在女儿小小年纪却能逻辑严谨地进行超乎其年龄层次的点评剖析。双重维度的超常规一方面源于孩子的天赋,另一方面则源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常态化的思维体操训练。对孩子进行生活化的引导启发,更容易促使孩子养成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并诱发经常性的创造性思维。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为孩子创造多元优质知识有效输入的机会,但是,学而不思则罔。很多父母只指导孩子进行第一层次“学”,却忽略了优先引领孩子进行第二层次“思”。


案例3(女儿10岁时):

  餐桌后的玻璃水箱中养有8只金鱼,有一天开始了如下一段对话。


父:咦?今天为什么会有十几只金鱼啊?

女:还是8只啊!你的观察角度错了,看水里的东西容易产生错觉。

父:横看成岭侧成峰,没有角度就没有对错。

女:不!我们只需要正确的角度。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经常进行情境化的装傻式提问,使思维体操训练常态化。本例中,父亲的装傻第一问“咦?今天为什么会有十几只金鱼啊?”旨在启发孩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觉现象,孩子的回答“还是8只啊!”先纠正了错误的数字,并分析了错误的原因是“你的观察角度错了”,并进一步说明了产生这个错误的科学依据“看水里的东西容易产生错觉”。当然,孩子的知识结构还不完整,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能将“折射”等专业术语脱口而出,而只需要期待孩子能基本上把那个道理说得上来即可。

  很多父母止步于装傻第一问,无后续引领启发,就会经常失去循循善诱的良机。本例中,父亲继续引用日常辩论中非常常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没有角度就没有对错”,以观点代替问题,继续启发孩子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女儿快速回应:“不!我们只需要正确的角度。”这个回应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直击要害,高阶思维一览无余。

案例4(女儿12岁时):

  女儿一般是晚上11点才去睡,但有一个周六,她晚上10点半就去睡觉了,我好奇地问:


父:你作业做完了吗?

女:没有。

父:作业没做完怎么去睡了?

女:作业没做完怎么就不能睡觉呢?

父:做为一个学生,没做完作业就去睡觉,就像一位战士,没杀完敌人就急着退伍一样。

女:老爸,你这个类比有问题啊!一、敌人是杀不完的,就是杀完了一批,第二天可能又会冒出另一批,就像今天的作业做完了,明天又有作业一样,永远都做不完的,那难道我作业没做完,就一直不能睡觉吗?我太迟睡觉,明天没精神,明天的作业又做不完,那不是损失更大?二、我每天迟早都是要去睡觉的,可对于一个战士来说,他一生中只有一次退伍机会啊,而我一生中每天都至少有一次机会可以去睡觉。三、今天是周末,所以我今晚作业没做完,明天还可以再继续做,没什么代价。不像没杀完敌人,可能存在被敌人反扑的风险。


  分析:分点表述、层层递进的论证话语属于逻辑思维,女儿条分缕析的反驳是其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表述习惯时,要特别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因为逻辑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当孩子想表达某种观点时,均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关注为什么(即论证)和凭什么(即论据)。论证和论据的表述均可酌情采用分点表述,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模式之一。


  2. 开启多窗口互动滋养模式,进行准确判断、恰当表达和自主选择的常态化训练


案例5:

(女儿10岁时)

父:你逻辑思辨能力这么强,以后可以去当律师。

女:不,我要当老师,兼职当律师可以考虑。

(女儿16岁时)

父:你原来想当老师,现在有新想法吗?

女:我不想当老师,我想当律师!

(女儿20岁时)

女儿考上大学后,本科第一学历是文化产业管理(在高中毕业时已通过自考获得英语专业专科、本科毕业证书以及学士学位证书)。同时辅修了法学专业。大三时,她到台湾交换学习了一年,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浓厚兴趣。

父:你现在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女:先去留学深造,毕业后先到一家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单位就业,然后再争取自主创业。


案例6:(女儿16岁时) 

女:老爸老妈,你们这样躺着说话,上面灯照着,很像情侣在师大操场草坪上躺着,头上一轮明月,好浪漫啊。

母:我们都老夫老妻了,还什么情侣?

女:唉,太现实了!又把这意境破坏了!(一副失望的表情)

母:现实有什么不好?

女:现实也需要,但浪漫也不能少,现实太沉重,浪漫是一种生活情趣,可以把我们的理想,尤其是暂时无法实现的理想通过浪漫表达出来,有益身心健康啊。诗人就是这样的,浪漫,意境,情趣,知道吗?

母:都去浪漫了,事情谁做?你做?

女:该浪漫时浪漫嘛。对了,老爸,你教我的单腿下蹲起立,在体育课上我一口气一边就做了十次,其他同学做不了一次就摔倒了,老师说我平衡能力超好,还有,你教我的推拿,现在同学们都想让我帮忙治这治那,效果很不错。

父:二胡拉得怎么样了?画画呢?

女:这两项还是不行,可能不适合我,不准备继续学了。我还是继续学吉他吧,吉他感觉挺好。

父:行,你自己定。

母:正事不好好做,就天天学这些,你在班上不要都是表现这些邪门歪道的特长,学习要抓紧。

女:那是你的角度,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结论。如果我以后当散打教练,如果我以后当医生,我这些扬长避短的技能就不是邪门歪道啦,按你这种逻辑,爸爸当年自学气功武术、中医推拿和网站建设,那也算是邪门歪道吗?你反正不想为我考虑太多选择,就只想让我走大学这条路。

母:(语塞……)

女:老爸,你怎么都不说话?如果我和妈妈都是诗人,你是什么?

父:哲学家。

女:也对,哲学家总是冷静地审视着诗人间的辩论。


  分析:很多父母在潜意识里不仅将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也将孩子做为自己理想的延续,尤其是未竞理想之延续。在引导孩子进行知识兴趣拓展甚至职业生涯规划时,总是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三观强加在孩子身上,结果导致局限于“风景这边独好”的狭隘视野。这在孩子小时候的兴趣爱好培养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少父母一看到孩子会弹点钢琴,就希望将其培养成钢琴家。一看到孩子喜欢画画,就希望将孩子培养成画家。其实父母大可不必这么着急,而可以将孩子的兴趣爱好当做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艺术鉴赏水平的抓手,却不必太早固化孩子的终生选择。父母更应该为孩子开启多窗口浏览体验模式,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选项,并提供利弊分析的参考,但不直接提供答案,而将自主选择权归还给孩子,以此有效培养孩子准确判断和智慧选择的能力。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选择是需要智慧的,智慧是需要日常训练的。孩子的选择经常会与时俱进,包括兴趣爱好、择偶标准和职业规划等,父母千万不要打着担心孩子胡乱选择的旗号而对孩子大包大揽,务必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告诉孩子年青不是用来犯错误的,要学会对自己的每一次选择负责。当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判断时,引导其进行恰当表达和选择,将使其受益终生。所谓EQ,就是能够对自己、他人和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恰当地表达和选择。


  3. 兼顾榜样示范和互动协商,强化成本意识、心理耐挫力和社会化训练前置引导


案例7:(女儿4岁时) 

  有一天下班时我在楼下墙角拐弯处见到女儿泪汪汪地看着我。很显然,她是向我发出求助信号:“老爸,我被人欺负了,你看着办!”我装作没看见就上楼了。女儿回来后,坐在饭桌前,很愤慨地盯着我。


女:我还是不是你女儿?!

父: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爸爸现在跟你说的话,你可能暂时听不懂,但过三五年你就会明白的。你要记住:人这一辈子,会遇上太多的困难、挫折和委屈,你能自己搞定的,就自己搞定。暂时无法解决的,你要学会忍受。如果爸爸今天替你出头,虽然确实可以帮上你的忙,但是你今后遇到困难时可能就会对爸爸产生依赖心理,反而会削弱了你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今天你难受委屈,只是一个很小的成本,但如果你没学会独立应对这些难受委屈,那就可就是一个很大的成本。爸爸不可能陪你一辈子的,爸爸更相信你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麻烦和折腾。”


  分析:提前对孩子进行社会化训练,强化孩子的大小成本意识,有意识地从小磨练孩子的心志,不以女儿年幼为由而对孩子进行盲目的溺爱呵护,是很重要的原则。女儿其实那时候就已经听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从那以后,她凡事都先想着独立自主地应对处置,甚至从一年级开始,她就已经不允许我们专程接送她去上学了,理由是“爸爸这么忙,我就这么几百米的路程过几个路口还要大人接送,那不是对我的智慧和能力的一种污辱吗?”小学四年级时,她在家切菜,不小心把手指切出血来,也没吱声,自己包扎,继续干活。后来是朋友看到她发的QQ空间,经提醒我才知道这一信息的。我问女儿:我当时在家,你为什么不求助?女儿答:你在忙,昨晚还熬夜了,我自己可以搞定的,就不吵你了。 



案例8:(女儿11岁时)

  女儿从小博览群书,也喜欢在饭桌上与大家分享各种奇闻异事。可我经常是在她故事还没讲完时就离开位置了,因为她的故事太长,有时详略不当,我实在太忙,吃饭很快,没空听她慢慢讲完。可她心态太好,没有因为我的离开而有心理上的失衡,甚至还进行故事连续剧。于是我开始对她进行正面引导。


女:老爸,我跟你讲个故事吧。

父:讲多久?如果一个故事一分钟之内讲不完,就不用继续讲了,你计时吧!一分钟之内讲得完,就哇耶!讲不完,就闭嘴!

女:不可能啊,故事那么长,一分钟怎么讲得完?

父:爸爸写的论文经常都有一万字以上,但前面都会写个300字左右的摘要,你就先把故事精简为摘要,我对其中哪一点有兴趣,再问你,你再展开。现在社会生活节奏这么快,领导们那么忙,一定要学会言简意赅地表达,如果讲了半天人家都不知道你要讲什么,可能你就再也没有第二次展现的机会了。所以,要学会每次给自己限定最多讲一分钟,如果听的人感兴趣,会再问你的,你那时再展开讲不迟。

女:好,我试试。


  一周后,女儿已经能把所有的故事都缩写为一分钟之内能讲完的故事了。


  分析:本例中,父亲先以“故事还没讲完就离开位置”的行为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但未能成功引导孩子注意到自己讲故事时过于冗长拖沓的问题。父亲转为对女儿进行正面引导,“讲多久?”以时限来倒逼孩子不仅有输入,还有内化加工,然后再以自己提炼过的话语进行言简意赅的 有效输出,其中不仅蕴含了语言习得的经典范式,而且也是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女儿经过一小段时间的磨练,终于能够像写论文摘要一样言简意赅地讲故事了,很快就能适应新的要求,限时表达,在父亲的引导下变不可能为可能,在养成良好表达习惯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训练,后来女儿的表妹来做客时也讲故事,女儿就开始引导她:“你想说什么呢?说了半天都不知道你想说什么呢。能不能一分钟之内讲完呢?”其实,不要说孩子,就是父母,也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如果父母讲话都是拖泥带水醉驾跑偏不得要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案例9:(女儿9岁时) 

  女儿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回来,在餐桌上开始了对话: 


女:老爸,我的同桌那个男生,非常凶啊!我如果作业不给他抄,他就要撕我的作业,考试不给他抄,他就要撕我的考卷,总之非常坏就是了,都被他气死了,今天我不想让他影响我做作业,没给他抄,他还动手打了我两下,你说我该怎么办比较好呢? 

父:你没跟老师说吗? 

女:说了,老师天天批评他,也烦了,骂了也没用,照样是老样子。 

父:那你没有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缓解? 

女:我就是想问问你,如果你是我,会怎么做? 

父:如果我是你,跟老师说了也没用的情况下,你不是有那么多好朋友吗?跟大家商量一下,你一个人打不过他,就多找几个朋友一起教训教训他,不过不能真打,特别是眼睛等重要部位千万不能误伤了人家。当然也不能因小失大树了死敌,会打还要会摸。你教训他之后,再找个合适的机会跟他和好,一打一摸刚柔相济才行。 

女:老爸,哈哈,我就是这么干的。 

父:啊?不会吧?你已经这么做了?!搞了半天,原来你是在考我啊? 

女:是啊,我找了几个朋友一齐把他按倒在地上,不让他动。然后问他还敢不敢,刚开始他嘴巴还很硬,后来没办法,只好服软了。 

父:那你后来怎么跟他和好的? 

女:这个好办啊。上次你不是给我五块钱吗?我买了几块好吃的糖果分给几个好朋友,也分给他,表示一下善意友好,就好了。 

父:那他后来是不是不那么嚣张了? 

女:唉!那肯定只能是止痛片,这种人,哪有可能奢望他能彻底改变啊?有好一点点就算不错了,期望值不能太高,差不多就行了。 


  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能有如此高明完备的社会化弹性应对策略,而且期望值和心理调适水平也如此成熟,的确让我刮目相看。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单打独斗或书呆气是很难成事的。女儿不在事前请教方案,却在事后反考父亲,可见她自己也对此次策略性应对非常满意,也与父亲提供的示范方案不谋而合。这个案例中,女儿最难能可贵的有三点:一是她没有一味依赖老师的保护,而且在自身实力不足时,能调用整合其他人脉资源解决棘手问题;二是她不是简单的逞一时意气之快,而是刚柔相济,不树死敌;三是她并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不切实际的期待,有了合理的心理预期,自然就不容易因为对方的后续反复而产生不必要的郁闷纠结等负面心理情绪。


  4. 开启供需冲突延时模式,以时间换空间,为而不争,拓展可持续增量复利通道


案例10:(女儿18岁时)

  女儿刚考上福建师范大学,刚入学时,她开始叮嘱我。


女:老爸,我有两个要求。

父:你说。

女:一、师大很多老师都是你熟悉的好友,你不要动不动就出面帮我哈,凡事我自己来。

父:行。

女:二、我以后是不考研不考博的,也不喜欢写论文的,你可不要让我做我不喜欢的事哈。

父:为什么不考?

女:考研考博,然后就是进高校,评副教授和教授,然后又都在你的圈子里,我才不要。

父:爸爸有现成的人脉资源,你还不要?

女:我就不要。

父:不要拉倒。

……(过了两个月,女儿打电话回来)

女:老爸,我最近在努力折腾这件事……,可是现在卡住了。要不你帮我跟他打个招呼?

父:刚入学时,你说凡事你自己来,不让我出面帮你,爸爸很欣慰,因为乖女儿有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意识。现在你在努力后遇上棘手难题懂得果断向爸爸求助,爸爸更是开心,因为说明乖女儿长大了,社会化程度高了,没有把自己读成了一个书呆。行!我帮你,放心吧。

……(又过了两个月,女儿又打电话回来)

女:老爸,你平时快速检索参考文献的网址能不能发两个给我?

父:好!

女:这周末我回家,你教我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好不好?

父:好!


  分析:上大学的女儿希望能独立自主,尝试自己闯荡,不希望父亲干涉自己的事情,这在当代大学生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女儿的不接受帮助与父亲的有能力提供帮助形成供需冲突,这时如果双方各执己见,很容易僵持不下,甚至激化冲突。父亲开启供需冲突延时模式,为而不争,接受女儿的要求,为女儿的独立自主提供足够的空间。待两个月后女儿遇到困难求助时再果断提供帮助,同时借机肯定女儿的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两个月之后女儿再次向父亲求助,原本不喜欢写论文的女儿主动要求学习论文的格式规范。这说明父亲的延时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女儿意识到父亲在关键时刻帮助的重要性,因而在下一次有需要的时候懂得并且愿意向父亲求助。女儿从刚开始提出两个要求,到两次改变想法向父亲求助,在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收获了正能量的滋养和成长。

  当女儿主动屏蔽父亲现成的人脉资源并明确表示放弃考研和科研选项时,很多父母可能会选择予以及时教育纠正,甚至纠正的动机不仅是因为孩子的选择不明智,也因为孩子的选择挑战了自己的权威。其实,家庭教育话语很多时候需要为而不争,斗而不破,不需要事事都要孩子服从自己,也不需要在每次争执时都要刻意去维护自己的权威。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可以选择开启供需冲突的延时模式,即:父母可以随时向孩子提供资源、选项、建议或警示,但当父母之“供”暂时并非孩子之“需”因而产生供需冲突时,父母不必着急上火,可以适当以时间换空间,确保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通道畅通且得到不断拓展。
  值得强调的是,当孩子出现观念和选择的自我纠偏时,父母切不可逞口舌之快,以孩子前期之不明智话语来乘机猛怼孩子。在孩子自我纠偏时,父母不仅不可借机反击,反而要予以鼓励肯定,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孩子在后续沟通中更乐意与父母交流,遇困时也更有勇气向父母求助,从而确保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产生增量复利效果。


  5. 开启角色预设互换模式,凸显教学相长,适时留白,演绎授之以渔和学以致用


案例11:(女儿17岁时)

父亲:不要去感谢那些曾伤害你的人,说什么是他们让你成长。这对那些爱你的人一点也不公平。要记住让你成长的是你的努力,而支持你努力下去的是身边那些爱你的人们。——夏正正

女儿:感谢爱你的人是对爱你的人说的,感谢伤害你的人是对自己说的,笨老爸!

父亲:女儿说得对!

案例12:(女儿15岁时)

母:帮忙把菜再泡一会儿。

女:老妈,洗菜不要泡洗这么久,蔬菜是水溶性的,你洗久了,就为下水道做太大贡献了。

母:知道了,听你的。

案例13:(女儿15岁时)

父:你俯卧撑能做这么轻松,引体向上应该也不错吧?

女:老爸,你搞错了,这两个项目锻炼的主要肌肉不太一样,俯卧撑主要锻炼胸大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引体向上则重点锻炼斜方肌、背阔肌和肱二头肌。

父:这么专业!

案例14:(女儿15岁时)

父:猫有九命,平衡能力非常好,据说从高空落下时,都能保持四足同时落地。

女:对,那是因为猫耳朵中的半规管能调节和维持猫的姿势和平衡。

父:你知道得太多了!


  分析:如上案例显示,孩子的知识结构和思辨能力可能在未成年时就已有机会超越父母,此时父母要乐见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开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互换模式,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虚心向孩子学习,凸显教学相长。当然,鼓励肯定话语最好不拘一格,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单调。


案例15:(女儿14岁时)

父:你以后想不想当妈妈啊?

女:当然想啊。

父:为什么想啊?

女:因为有宝宝很开心啊。

父:还有呢?

女:有这一点就足够了啊。

父:那要是宝宝不乖呢?

女:不乖也是我的宝宝。

父:那如果宝宝不乖你怎么办?

女: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父:那该怎么办呢?

女:到时候再看情况办呗。

父:以前你还没来福州跟妈妈在一起时,妈妈经常打你不?

女:打啊。

父:用什么打?

母:木棍。

女:你别听老妈瞎说,要真用木棍,早打残疾了。

父:那你以后会打你的孩子吗?

女:唉呀,那是必须的,谁不会打孩子啊?

父:为什么要打呢?

女:不爽呗!其实父母打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父母亲自己情绪不好没地方出气,把打骂孩子当渲泄,还美其名曰“我打你都是为了你好”,其实那都是打了之后已经消气时自我开脱的话。可是谁没有生气的时候呢?所以偶尔打一打是肯定的啦,也无伤大雅。


  分析:本例中,父亲开启角色预设模式,先将女儿角色穿越到未来的母亲角色,再循循善诱,适时留白,女儿的回应一语中的,妙语连珠,揭示了几个家庭教育的关键理念:1)有宝宝是开心的事,即便宝宝不乖,也是开心的事,不乖也是自己的宝宝;2)宝宝不乖,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且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3)父母适当体罚孩子很正常,且体罚的动因可能是父母负面情绪渲泄的需要;4)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是家庭教育话语中的高频表达,但却是最不受孩子欢迎的教育话语。


案例16:(女儿14岁时)

女:老爸的那些房子价值不菲,看来我以后结婚前要搞个婚前财产公证。

父:不用了吧?那样对你老公的情感会不会是一种伤害呢?

女:要的要的,如果两个人的关系都扛不起一张公证书,那婚姻还有什么稳固可言?如果这样就能把他伤害了,这么玻璃心没担当的男人,我要干嘛?既然有可能这么不稳固这么脆弱,那就更应该做公证了。

父:好,你自己定。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给你一套房子,其他的,不用转到你名下,反正遗产也都是你的,转不转都是你的,但如果万一离婚,你婚前贡献的共同财产就只有一套房子,你娘家的财产就不能算是夫妻共同财产了,但其实也还是你的。这样可能更中庸稳妥一些。

女:不要啦,还是要做婚前公证,也许他的更多,我也不想占他的便宜。这样清清楚楚更好。

父:言之有理,一语中的!


  分析:本例中,女儿主动开启角色预设模式,挑战极具两难意味的婚前财产公证难题。父亲给出的建议方案,无论从高度、角度和广度来看,均逊于女儿的分析。女儿将公证书逆向思维,反证两人关系的稳固性、丈夫心理调适能力的可靠性以及换位思考的公平性,女儿学以致用,可圈可点,父亲教学相长,颇受启发,形成家庭教育双向互动滋养的良性循环


案例17(女儿13岁时):

父: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男要穷养,女要富养,也有一定道理。至少以后要多带女儿出去见见世面,不然……

女:老爸就放心好了,我是有名的冷血人物,想拿点财富显摆来引诱我哪那么容易?(随机举了几个例子)。

父:你就跟大家说我们家穷得只剩下几个沙袋了。

母:为什么是几个沙袋?

女:老爸的意思是,我天天打沙袋,是毛女侠。增补一下,完整的版本应该是:沙袋的沙子再里面一层都是钱,老爸说如果我什么时候能把这些沙袋打破了,里面的钱就都给我了。这也是另一种女要富养啊。

父:也有道理,这就叫钱不能代替一切,但可以推动一切。

女:我觉得节俭没什么坏处啊。上次看到一家面馆中有一种豆腐花,人家一碗五毛,那边居然一碗八块,我就走了。太浪费了。

父:下次你就去吃一次,感受一下,第二次就不用理会了。

女:喂,不是吧,还真的开始落实女要富养啊?算了吧,放心啦,不开窍的,就是再怎么富养,也一样被骗。女要富养,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思维层面的富养。仅有物质层面的富养,哪里靠得住?


  分析: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富养女儿,是希望女儿长大后能有品味、优雅、大方、得体;穷养儿子。是刻意使他尝试生活的艰辛,从小磨砺他坚强的意志,从而成长为一个真正有担当的男子汉。此观点仅为一个角度而已,走极端就值得商榷了,过错过错,过了就是错了。本例中,父亲先以社会固有观念“男要穷养,女要富养”引导女儿对生活价值观做出准确判断,随即让女儿做出选择,明确表达了“不受财富显摆引诱”的生活价值观。继而父亲认可女儿的价值观,以“钱不能代替一切,但可以推动一切”继续开展引导。女儿再次进行准确判断,做出自主选择,表达了“节俭没什么坏处”的价值取向。最后女儿将富养的外延和内涵进行了系统性的提升,凸显思维能力的提升才是“女要富养”的重中之重。


  三、结 语

  本文基于17个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教育互动滋养话语的自然语料案例,以多元思维能力培养和父母教学相长为导向,分析提炼系列真实案例中所蕴含的家庭教育话语的五种互动滋养模式,将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提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并贯穿始终。研究建议:父母应开启多窗口互动滋养模式、供需冲突延时模式和角色预设互换模式,引导孩子通过准确判断、恰当表达、自主选择、互动协商、社会化前置、心理耐挫力常态化训练,凸显教学相长、循循善诱、授之以渔、为而不争和学以致用。这些案例和分析,对当前众多父母在家庭教育话语方面的盲区和困惑颇具针对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略)


Thinking-oriented Cultivation and Mutual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Interactive Nurturing Models of Family Education Discourse
MAO Haoran,ZHANG Fang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21)

  Abstract: Guided by the concepts of cultivating multi-dimensional thinking abilities and fostering mutual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17 daily discourse cases and proposes five interactive nurturing models of family education discourse to promote the children’s problem-solving skills. First, prioritize thinking ability cultivation, with focuses on logical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Second, provide multi-window interactive nurturing trainings on a regular basis, with focuses on accurate judgement, appropriate expression and independent choices. Third, strive a balance in model demonstration and interactive negotiation, with focuses on reinforcement of cost awareness, anti-pressure ability and pre-guidance of socialization. Fourth, device a delayed strategy to handle supply and demand conflicts, showing patience and toler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increment and compound interest. Fifth, make attempts to switch role presuppositions to foster mutual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ake timely leaves and exemplify the significance of strategy employment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Keywords: family education; interactive nurturing; discourse model; cultivation of thinking abilities; mutual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作者简介:毛浩然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 China执行主编,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20多家SSCI、A&HCI、CSSCI期刊审稿人,8家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大赛点评专家,权威期刊《语言文字应用》英文审校,福建省译协常务理事,福建省特邀外事翻译。在Cognitive Linguistics, Journal of Language & Politics, Discourse Studies,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SSCI、A&HCI、CSSCI、北大核心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和译著10部,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福建省社科等10余项课题。获评“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和“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应邀在全国100多所高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讲学,并创建全国十大公益教育网站“浩然考试网”(www.hrexam.com)和8家官方教育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父母的磁场,决定孩子的磁场一生 有大智慧的父母用磁场滋养孩子
“女不避父”有多可怕?女孩被推进手术室直言:爸爸我恨你
勒索父母,禽兽不如
优秀的父母滋养孩子,无能的父母压榨孩子
每天学点心理学1794:女儿恶毒诅咒母亲背后动机探索案例
话语,有时也是一把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