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也能一年读完50本书
userphoto

2023.04.13 山西

关注
去年5月开始落实,最后半年时间也读了22本。
我本质是个挺严重的“拖延症患者”,连我都能做到,相信你也可以。

一、带着需求去读书
关于读书,大家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我应该读什么样的书?读书对我有什么用?怎么样的能读的更快?
对于这三个问题,我的答案都是统一的:你有什么样的需要?

不如大家闭上眼,试试能不能立马想到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如果没法很清晰的寻找到这三个问题,那建议大家先养成复盘的习惯。
每天临睡前,花5-10分钟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1、今天我做了什么?(归纳自己的时间)
2、今天我有什么不足?(反思自己的缺憾)
3、我需要做什么来弥补不足?(寻求解决的途径,发掘改善的需求)

当需求清晰的时候,你需要和应该阅读什么书也就很清晰了。
通过腰封、推荐序、作者序和目录,应该能比较好的匹配需求,也明确了你需要重点阅读的章节。
有的放矢地让读书成为解决你需求的工具,这就是阅读最大的作用。

二、读书而不是刷书
罗振宇在逻辑思维里曾经说过,他一天至少2本书,最快的情况下会是10本书。
大部分情况,就是翻翻而已。他把这种读书方式定义为“刷书”
他还提供了一个选书方式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选书方式是,进到书店,随便拿起一本书,翻到69页,如果这一页写得好就买,不好就放弃。

我能理解罗胖的“刷书的原理”,包括我自己读书也根本不会一字一句的去阅读。
但我建议还是稍微沉下心来,一页页正常的读书。
一方面是,我们大部分人还没有那么清晰的知识架构,甚至连阅读都还处在困难的阶段。还是老老实实一点点读下来,甚至读出声比较好。
另一方面是,我自己比较偏爱推理小说、历史文化和科普读物,实在做不到读左半页就猜到右半页的水平。
最后,书还是不便宜的,一天刷10本,实在供不起……
总之,建议大家先耐些性子,把书“读”下来。

三、翻开第一页很重要,每天翻一页更重要
我自己读书最大的问题是:很多的书读了个开头,但是坚持不到读完。
所以,经常面对的困境是,很多本书都开了头,不知道该继续读哪一本。
于是,拿起一本新书,继续从头开始……

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里说: 通过已经小到不能再小了的,差不多已经达到可以忽视的程度的微习惯,开始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所以,很重要的是买书,我想这个对大部分人应该是个很容易的开始。
然后是,每本书一定让自己翻开,读一页两页。
之后更重要的,就像作者斯蒂芬·盖斯在书中说过:
“每天至少读两页这本书,直到读完为止。可以多读一些,但每天绝不能少于两页。读两页书花不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所以你没借口可用。”
哪怕每天只是一页,书也会有读完的一天。
对于事情来说,完成与完美更重要。

我基本上的读书方式和时间是:
公司和家里各放一本在读的书,
上下班地铁上用微信读书翻几页,
中午吃饭时候,把公司的书翻几页,
每天上床躺下的开始,把家里的书翻几页,
翻完之后,想休息、想刷手机都随自己。

四、适当的摘抄和笔记
大家还有个经常碰到的问题:我读书的时候要不要做笔记呢?
樊登说他读书的时候从来不会写写划划。读完时候,书还像新的一样。
我赞同。

我自己读书基本上不会在书上划线。
但是可能因为我经常在吃饭和喝饮料时候读书,书已经被污染的一塌糊涂。
另外,因为我是培训出身。
所以,看到好的案例或者故事,我会立即把它抄下来。
如果案例足够有趣但是不够详尽,我还会专门去搜索下。
因为,下一个好的案例出现的时候,我未必能记得住前面这个的存在。

如果看到好的句子,我还会发个朋友圈。
并且为这个句子,配上一个自以为相衬的图片。
这是我摘抄的一种方式……

所以,适当的、符合自己工作性质的摘抄,我是建议的。
看抄写下来的东西,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值得你的时间。

五、读书的速度是练出来的
我比较过自己的读书速度和别人的区别。
比如《庆余年》400万字,我读了45个小时,我的朋友大部分在100小时以上读完。
《雪中悍刀行》450万字,我读了68个小时。
读书快,应该是基于小学时候就开始读《说岳全传》《鹿鼎记》这样的书籍。
并且,阅读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还是比较相信,技能会在不知不觉中练就。
只不过有意识的训练,能够更有效的精进技能。
这就是《刻意练习》里的理论了……

六、相信阅读的力量
最后,大家都会问:为什么要读书?
我相信的是,所有人对于应该读书不会有太大的质疑。
但是,具体为什么要读书。
应该很多人没有想明白准确的道理。

第一,消磨时间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反复在给自己做一个脑洞题:
如果有一天被判终身监禁,只能选择一样东西陪伴你,你会选择什么?
音乐、电影、动画、漫画、游戏,甚至郭德纲?
我的选择是书籍,甚至是选择哪一部书,我都很清楚。
只有文字最能帮我消磨时间。

第二,理解差异
俗话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的理解是:人生是在与他人和他物的碰撞和融合中成长的。
这种碰撞的方式,要么是直接的交流,要么就是阅读。
找到不同于自己的行为与思想,即使不有效,也还算有趣。

关于成长、关于解惑、关于自省……
读书还有很多作用,可能每个人不一样,效用也就不一样。
可能最重要的,是因为阅读本身存在,所以应该去履行。

综上,
理解自己的需求,找个简单的开始,用自己适应的方式。
一年读50本书,你也能做到。
佛系一些,也许会超过50本的价值和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这样读《场景革命》的,你呢?
如何高效、快速吃透一本书?(4500字阅读方法干货)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
每天更新文章,写作的想法从哪里来?
读书是一种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
复盘丨马不停蹄,造就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