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掌握成功老龄化的四个法则,人生越老越幸福
userphoto

2023.09.09 山西

关注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老人感慨,“我老了/年纪大了,不中用啦。”

然而,在日本职业心理咨询师植木理惠看来,事实并非全然如此,其实从50岁开始,我们的心智成熟度、幸福感将会迎来一次巨大提升。

在《人生下半程:50岁后的幸福心理课》一书中,植木理惠基于心理学的专业研究成果和大量实践案例,阐述了“成功老龄化”理论,并探究了如何让变老也成为一种幸福、变老也是让人生圆满的一部分。

诚然,“如何变老”千人千面,这本书的读者范围横跨30-90岁,希望能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特别是正在走入人生下半程的中老年人,提供人生建议和真知灼见,为今后“成功”地步入幸福晚年打下良好基础。

无论你是多大年龄,相信“成功老龄化”理论都能给你带来启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吧。

保持兴趣和好奇心

不管几岁,快乐万岁

斯蒂芬·霍金曾说:“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只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都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许多人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逐渐退化,对很多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去了解、去学习,对未知世界更谈不上探索或热情。

书中,作者从日常小事着手,和读者分享如何保持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她看来,人有两个种类,一种是“数量型”,另一种是“方法型”。

“数量型”的人常常关注量化,他们天生爱努力,如果一件事情没能取得成功,他们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努力不足、练习不够。”

这样的人,年轻时往往精力充沛、努力奋斗,其中不乏大获成功者。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下降,他们原有的套路似乎越来越行不通了。

比如参加复健运动、挑战新爱好时,他们仍旧认为“越努力越成功”,但他们的身体却已经吃不消了,因而兴趣也会逐渐衰减,即便继续辛苦死撑,动力、好奇心也会逐渐消失。

因此,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有必要朝着“方法型”发展自己。所谓“方法型”人群,就是不过度重视量化,而是会关心“如何改变做法”的一类人。

不论是学习新的知识,还是培养新的兴趣爱好,都不能只靠努力,而是要懂得灵活策略。如果事有不顺,就要及时换成能让自己心情好起来的办法,比如“不在家看书了,去咖啡店看”“边听音乐边做吧”“边走路边在脑子里复习吧”。

总而言之,年龄越大,就越不应该拘泥于“量”的叠加,而是要尝试一些“聪明的办法”,这样才能带着玩游戏的心态,快乐地做事,不必耗费过多体力,也能自然而然地保持自己的兴趣。

学会掌控情绪

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网上有句话说,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没有坏情绪,而是知道该如何处理情绪。

我们希望生活中事事顺遂,人生积极向上,然而现实与理想难免有所出入,我们可能会无缘无故地感到悲伤或心情阴郁,也可能因为孩子成绩下降、父母身体抱恙等日常琐事感到烦闷,甚至产生消极情绪。

拥有多年心理咨询师生涯的作者,遇到过不少产生消极情绪的人,很常见的一种便是,“不管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一想到将来就要靠退休金过日子了,而且身体也不一定能保持健康,我就再没有什么勇往直前、探索新知识的想法了。”

作者认为,对人生中遇到的一切都积极应对的人才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而且这样的人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更显年轻。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心境、任何情感都是有意义的,情感并无优劣之分。近几年“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新门类,尤为流行,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在努力研究消极心态的作用,甚至不断有实验证明,人在情绪消极的时候,更能认真、仔细且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

书中分享了一个实验。首先给一组受试者播放令人情绪低落的音乐,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随后研究人员发现,这组受试者计算的失误率较低,语言表达和文章内容也显得冷静、清晰、有条理。

换言之,虽然在心态积极时,人们会乐观向上,但在心态消极时,人们则更容易深入思考。

因此,当我们有了消极情绪的时候,大可不必强迫自己一笑了之,倒不如把它当成一次冷静审视自己内心与人生的机会,深入思考一些沉重的话题,比如:“之后的人生,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完成?我有没有想要对家人表达的情感,对他们还有什么寄托?”

拥抱积极情绪,接纳消极情绪,勇敢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能掌控自己情绪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空虚病”的特效药

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韩愈有一句诗,“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大意是说勤读诗书才能有所收获,不勤学习则会头脑空虚。

现代人也有自己的“空虚病”。有人对作者大吐苦水,退休后不再忙于工作,子女又各自成家立业,顿时对生活感到索然无味,经常冥思苦想今后的人生该如何度过。

对此,作者认为,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即“谁才是你人生的主角。”

如果你觉得“那当然是我自己了”,那么你一定会充满幸福感且精力旺盛,在人生到达终点前,你一定会为各种点点滴滴的新鲜事物感动,并不断挑战自己。

一旦你明白“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这个道理,你便会发现,你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自己奉献,你的每一刻都是在为自己而活。

想想美国著名的原始派画家摩西奶奶吧,58岁第一次拿起画笔,80岁在纽约办画展,89岁时被总统接见,101岁她去世,被誉为“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

可以说,摩西奶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世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梦想没有年龄的限制,人生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

退休绝不等于空虚度日,恰好相反,退休之后的人,拥有大把的自由和时间去专注自己的兴趣与热爱所在,或者去探索更多元的未知与新鲜。不要担心自己学不会,或者什么都不懂,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生活的态度,只要肯用心对待,每个人都能成为人生的主角。

变老不是“被改变”

而是“要改变”

我们都学过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常常用来比喻做人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拥有自我更新的力量,才能不断抵达新的境界。

在书中,作者分享了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大师的故事。

身为一名资深的手冢迷,作者在读高中的时候发现手冢的作品风格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不禁感到十分迷惑,是手冢不再画“线条圆润可爱”的漫画了吗?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开始热衷于绘制面向青年人的漫画了呢?

后来,作者终于得知手冢改变画风的真正原因——在一部纪录片中,他告诉记者,“我画得不像原来那么顺手了,在灯光底下一看,原来我的手不由自主地在抖……所以线条不能再那么可爱了,轮廓稍微模糊些也很好看,倒不如'变一变’新风格。”

也就是说,他主动抓住了老龄化的方向盘,在世人叹惋“手冢也大不如前了”之前主动寻求“改变”。试问艺术界有几人能有这样的壮举,能够以专业的态度冷静地面对自己的衰老呢?

虽然,普通人达不到手冢大师的高度,但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主动'增加’自己的年龄”。比如年轻时喜欢粉色系口红和烫卷发的女孩子,50多岁时会发现“我现在这样不太好看了”,于是她会尝试着改变形象,让自己的气质更朴素一些。

在作者看来,衰老不代表老态龙钟,而是发现“我已经对这方面没有兴趣了”“在这件事里我已经感受不到快乐了”,于是及时放手,把关注点转移到新的方向。因此这并非自然而然的变化,而是主动做出改变。

有人说,社会意义上的衰老始于停止学习。

50岁、60岁、70岁……我们无法阻挡岁月的脚步,但至少还可以珍惜余下的时光,带着好奇心去拥抱“陌生”的新领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每一刻。

无论何时,愿我们能挺起胸膛面对种种挑战,能量满满地活出属于自己的色彩,收获人生真正的充实与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了解这条曲线,你往后的每一步才更坚实
人生多情趣
104岁奶奶靠拍照轰动世界:有趣的女人,才能一辈子迷人
“五·四”爆火短片:原来,保持年轻真的不难
年龄老龄化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影响孩子成长、成才的高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