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突破“三不相信” 以“民”振兴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行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外部环境上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多方面支持。但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还得靠自己的创新和改革。笔者认为,首先还是应从创新思想观念入手,特别是突破“三个不相信”桎梏的影响。“三个不相信”是笔者对东北地区民营经济问题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状况的概述。
  不相信市场的力量,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错位。不能真正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偏好指令性计划组织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坚持行政主导来配置资源,通过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生活,带有强烈的较为浓厚的“人治经济”色彩。
  经济指标下滑,振兴任务完成困难,没有办法,政府部门只好挽起袖子,亲自动手,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了振兴的主力军。据媒体调查,当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体,名义上是企业,但地方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常常成为事实上的结构调整主体。出于政绩导向,地方政府习惯于插手企业微观管理,导致东北给外界的印象是“政府主导的市场、不是企业家的市场”,政府成为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全职管家”。笔者接触过的一些市、县(区)的“十三五”规划(讨论稿)中,有的还点出企业和具体项目的名字,甚至还有规划某某企业产值指标的现象。市场发育滞后,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转变职能没有到位,实际是错位。
  不相信民营的力量,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上错位。在浓厚的国有情结之下,民营经济长期被视为补充,当作配角,对民营企业缺乏信任,对民营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持怀疑态度。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仍然没有转变到位,存在着“重公轻私”“重国轻民”“重大轻小”等现象,也有“重外资轻内资”的情况,还没有把民营经济作为全面振兴发展的主体。
  民营经济的多项优惠政策没有及时得到落实。虽然政策上“非禁即入”,但事实上民企进入非竞争性领域非常困难。在许多领域都是国有企业垄断,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民企也难以进入,项目审批程序太多,审核周期太长。在融资方面,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根本无法或很难达到金融机构信用贷款评级要求,很难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抵押物种类或足额抵押物。部分民营企业不惜向小额担保公司借款或借高利贷用于资金周转,增加企业负担和风险。
  不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在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关系上的错位。目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社会稳定的调节器,成为就业的蓄水池。但是在东北许多地方,大项目、大企业偏好严重,寄托于投资,招大商、大招商,把发展经济同上大项目简单地划等号。在这种观念驱使下,拉投资、上项目成了许多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对中小微企业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没有明晰的思路,不重视环境的改善。
  如重视央企项目。东北地方政府对央企这个“豪门望族”普遍持欢迎态度。因为它的投资都是大项目,不仅能够在短期内稳增长,而且将持续带来巨额的产值和税收,地方官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全力跑央企项目、拉央企投资。但实际上央企存在企业产权结构单一,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不够;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社会机构众多;厂办大集体多,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大而全、小而全”状况普遍存在等四大突出问题,并没有在扩大投资规模中得到解决。在央企“巨无霸”快速发展的同时,东北民营企业发展滞后。
  分析了上述“三个错位”,我们也就找到了破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的关键。要站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高度,做好民营经济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全局,打破“三个不相信”的桎梏,把民营经济切切实实作为全面振兴发展的主力军。
  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被动的依赖性的保守思维,确立起主动的开拓性的创新思维;从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服从意识转向具有开拓冒险品格的独立精神,从只依靠外在的驱动力来调动积极性转向依靠内生的驱动力来激发创造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山东民企之疡
国有资本应当如何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
民间借贷乱象源自何方
【PPP专题】PPP,一盘大棋催生的契机
“微刺激”乃明智之举
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