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宗教的意义

纵观宗教在人类历史中的活动迹象,我们发现人类社会对宗教的批判甚至试图消灭宗教的想法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便一直存在。更有列宁等伟人发声:宗教很快就会被经济发展进程本身抛到垃圾箱里去。然而时至今日,宗教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依然拥有不可撼动的生存空间,并且其体系还在日渐完善。宗教发展前景虽然稳定,但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科学思想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定位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长流不息的宗教依旧是时代不可规避的问题。那么今天我就以此为出发点简单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人类文明,即为人类所建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也可以指人进化脱离了动物与生俱来的野蛮行径,用智慧建立了公平的规则社会,例如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埃及文明等。也指文化类的群体,例如佛教文明、道教文明、儒家文明等。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道德礼仪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公平规则制度的建立等。人类文明的演变截止当下经历了原始社会文明、工业社会文明以两个漫长的过程,并且目前正在朝着新的生态文明的方向不断发展。而宗教是联系人与神祇或超自然、神圣存在的文化体系,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现象。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崇拜、祭祀神明等多种形式,信仰则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当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神道教等。宗教的意义在于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终极关怀,这是当下科学社会所不能代替的,并且根据数据显示我们得知,在思想开放,文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完全没有信仰的人士也仅占13.10%。

科学与宗教二者的关系就实质而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纵观整个历史,我们发现二者的关系其实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建设性关系。现代化社会是科技主义盛行的时代,是片面追求物质财富、过度崇尚工具理性的时代。人文精神被忽视,心灵空虚的感觉成为社会通病。在现代人们的自我价值总是依赖外部因素,人们习惯以金钱及其他物质条件衡量自我价值常常忽略精神力量和情感力量。在物质财富和人文精神的天平出现失衡的情况时,人们会通过宗教的精神关怀作用下找到心灵上的慰藉,例如美国研究发现有18%的科学家每周都会参加宗教活动,15%的科学家自我评价为非常虔诚的宗教徒;有时候无神论和科学无法凝聚群众力量,克服困难。但宗教可以。在救灾赈灾、做公益活动时宗教界往往能起到一呼百应的作用,可以通过宗教的积极组织功能形成一股稳定社会的力量。科学与宗教确实属于不同的两个范畴,二者无法等同,更无法互相替代。但二者的推动作用是一样存在的:科学可以帮助他人认识物质世界,宗教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让二者走向对话关系,达成更好的合作,更能促进人类的发展。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其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功能,在为社会提供一种适合于新时代的机制的同时不断充实自我,始终朝着积极有益的方向发展,并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所以,长远来看人类文明还是不能消除宗教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山共识:理性续接传统与文化信仰(全文)
浅谈道文化对中华文化自信的积极意义
中国人的信仰:家。
张继禹:关于现状道教的讲话
在自然与社会的分界处
儒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