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头条》改变了什么?

《今日头条》改变了什么?

作者:周平

截止2016年11月底,《今日头条》已经累计有6亿的激活用户,1.4亿活跃用户每天痴迷地沉醉在这个手机APP软件上,使用时间达76分钟之久。

目前《今日头条》市场给出的估值达100亿美金。什么概念呢,超过腾讯,与百度相当。

《今日头条》改变了什么?

今年《今日头条》到底有多火,说起来你可能有些不大相信。据《今日头条》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一鸣在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透露,截止2016年11月底,《今日头条》已经累计有6亿的激活用户,1.4亿活跃用户每天痴迷地沉醉在这个手机APP软件上,使用时间达76分钟之久。有绝大多数媒体都在惊叹“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今日头条》却赚得盆满钵满,2015年营业收入30亿元,2016年增长率100%,达到60亿元。

目前《今日头条》市场给出的估值达100亿美金。什么概念呢,超过腾讯,与百度相当。这简直就是一头大象了,它闯进了这个寒冷凛冽的媒体冬天里,肆意地踩踏蹂躏传媒园子里的一切,我们既可以说它是具有首创精神的“革命者”,也可以说它是传统秩序的破坏者,总之,张一鸣这位学软件工程的80后“理科男”,彻底改写了中国传媒界的“游戏规则”。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

张一鸣,男,1983年出生于福建龙岩,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该公司推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

人们就觉得奇怪,同样是手机APP,《澎湃新闻》与《今日关条》相比,差距如此之大。如果单就新闻性而言,《澎湃》的内容质量之高,新闻之严谨,报道的真实性,远在《头条》之上,两者相差不止一个层次。但如此优秀的新闻APP,就是干不过《头条》。2014年8月,澎湃新闻客户端上线后仅不到一个月时间,其在苹果APP Store新闻类应用中排名第一,在2015年1月上线半年左右,下载量便超过1000万。虽然一时名声大噪,然而至今为,上线两年多来,,澎湃的业绩却有些令人担忧:2015年入不敷出,1.2亿元的成本,收入仅有6000余万元,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国内最优秀的新闻手机客户端尚且如此,其它大型传媒集团推出的手机客户端就可想而知了。看来,传统媒体转型做新媒体,这样碗也不好吃。

我们仔细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奥妙到底在那里呢。

其实,任何传播媒体要想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一个原理是“金科玉律”——“使用与满足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任何媒体传播的终极目标,是用户(受众)的需求,只不过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受众)的需求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时候,没有需求,你可以创造出需求来。总之,需求是王,就如同商品一样,让市场上有很多人买你的商品,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准则。

如果用户需要你的信息,那你就朝成功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你让用户觉得离不开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至少一半;如果你能让用户陷入痴迷之中,那你就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但《今日头条》做到了,所以它成功了。

那么,它是怎样做到的呢?

(1)、机器推荐,瞄准人性的弱点。张一鸣说,到目前为止,今日头条有八百个算法方面的工程师,有两万台处理器,有151条训练样本,每天处理用户信息量达到60亿次。这个庞大的系统每天在干什么呢?在算每一个人的信息偏好。当你每敲击一次键盘,就会留下一个数据痕迹,无数次的敲击,就会勾勒出你个人的信息偏好,敲击的次数越多,信息的就越准确,比如说,男人与女人的信息偏好不一样,老人与年轻人的信息偏好不一样,人的知识结构不同,阅历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对信息的偏好都会不同。从理论上讲,我国有近10亿左右成年人,就有10亿种信息偏好,《今日头条》的任务,就是把每一个曾经关注过《头条》的用户信息偏好找出来,根据他(她)的兴趣爱好,定点地投怀送抱地传播他(她)最感兴趣的信息。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头条》有6亿多用户,每个人看到的《头条》界面都不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你永远看见的都是你感兴趣的信息,你喜欢什么,它就送你什么。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专门瞄准人的喜爱和偏好去,难怪有这样多的人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了。这样做也会带来极大的坏处,人会变得越来越固执和偏见,当然,这一点,并不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2)、彻底改变了什么是“新闻”的概念。我们常说的新闻的概念,是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新近”“发生”“事实”“报道”,几十年来,传统媒体几乎都是按照这几个原则去做的。但现在突然发现,“新闻”已经不值钱了,无论你怎样敬业地做新闻,要盈利都非常困难,《澎湃新闻》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是渠道多了,任何一条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无以计数的渠道分发,用户(受众)有了极大的选择权。如果同样可以通过免费获得新闻,我为什么要向新闻付费呢?。传统媒体可以说,我可以掌握很多独家的具有核心价值的信息,问题是这些信息在刚刚发布出来的那一瞬间,马上就会被无以计数的新媒体和自媒体改头换面转发,传统媒体仍然陷入尴尬万分的境地。

《今日头条》好了,它完全不按照这个套路走。我们前面讲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如果换一种说法,什么是新闻?用户需要并能够获得满足的就是新闻,当然,这中间有一个区别就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就变成文学创作了。

其实,这个概念,已经不是传播新闻,而是传播“信息服务”了,相当于电视台的服务频道,用户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就传播什么,这其实是个“大新闻”概念,这其中有新闻,也有历史典故,生活常识,服务信息,娱乐文化,甚至包括一些定向推送的软广告等。

当然,我们可以说,传统的新闻非常重要,这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石,但做新闻已经不值钱了,这也是大势所趋。某种意义上,也要修正过去传媒暴富的概念,一张都市报,动辄赚10多20个亿,也只能是一个时代的特殊现象。

现在做媒体的,没有必要对《头条》眼红,那只是一个商人的商业行为。社会上永远需要严肃的新闻,只不过,它变得不那么值钱了而已。

(3)、信息分发大平台,小众化。张一鸣讲,现在头条每天处理的内容,如果一个人阅读的话,至少要150天才能读完。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机器推荐和信息分发,到达每一个用户(受众)那里时,已经极大地小众化了,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用较少的信息量创造了更大的需求。比方说,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单位,在社会中小到不能再小了,但只有与《头条》有业务联系,也可以在《头条》上发新闻,表面上看,单位的人会很高兴地说:“我们单位的新闻上《头条》了”,其实,那只是一个假象,因为推送的范围仅仅是在单位人员的范围内,你的信息并没有在社会上较大范围的传播,既满足了单位人的信息偏好,又避免了大范围传播的冗余信息。

当然,《今日头条》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十分庞大的大数据信息分发和处理,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极高的入门门坎,大量的对人信息偏好的掌握,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时至今日,《头条》仍然鲜有竞争对手,国内恐怕只有“微信公众号”能够与之抗衡。

本期编辑 李佳叡

转发自锦彩文传公众号

本次编辑:实习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点解析39: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影响
聚合新闻APP真能取代传统媒体么?
安徽公共-李丽 方国琼
从“今日头条”看媒介融合
汪峰上不了头条? 错!“头条”早变了!
趣头条是什么,趣头条赚钱吗,自媒体趣头条怎么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