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系列:第一论——《论语》公治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

今天带来的是公治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出自于《论语》公治长篇第五,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靠伶牙俐齿说服他人,常常会让人憎恶。

注(仅做参考):当我们看到一波机会的时候,你只能跟同样看到的人一起前行。因为那些还需要你去摆事实讲道理说服的人,就算听你的跟上了,他心里也是不理解的。

言语上被说服,这不是一种真正的理解,想要自己理解,必须是自己“悟道”。记得在概览系列某一期(具体你的文具盒也不记得了),我们提出过理性人的“争辩”,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争,只有辩。而且最后对于结果都是承认的。

这句话应该让大家明白,不需要跟那些人口水说干,一点不透的人,说多也无益。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u,一声)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译文:听他说的话,并且观察他的行动。

注(仅做参考):前面那句我们经常听到,这里就不多说了。(当你觉得用朽木形容一个人还意犹未尽的时候,可以用粪土之墙来补一刀。。)

后面那一句很有意思,观察下面的原文,老夫子的意思是,曾经我也很天真的别人说啥都信了,然而现在XX的事教育了我,我再也不敢别人一说就信了。

孰能无过?孰能识人长明?做错了、想错了没问题,但是一定要懂得汲取教训,你可不能总是天真烂漫傻呆呆吧?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我不愿意别人强加给我的事儿,我也不会强加给其他人。

注(仅做参考):这个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另一个版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论语里面出现了两次,这是最开始出现的,一个非老夫子所说的版本(子贡说的)。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这种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看书就明白;但是孔子其人性与天道的理解,我们很难单纯依靠看书而学会。

注(仅做参考):这个译文你的文具盒删改了些许,感觉这么翻译比较能表达原意。

我们可以购买书籍,但是买不到真正的知识。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道”,那只能是我们经过学习之后思考所得到。

这一点,谁也教不了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就够了”。

注(仅做参考):这是三思而后行那句典故的全文。近代我们总是说“三思而后行”,然而在论语里面,其一,三思并不是说思考三次,而是指多次;其二,老夫子并不赞同这般,老夫子认为,这种慎重思考,两次就够了。

三思后而行,这是如同“以德报怨”,给我们用歪了的一句话。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出自于《论语》雍也篇第六,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能力不够的,走到半路就会停下来。你现在是给自己画了一个框不想前进。

注(仅做参考):现在我们经常会碰上这种场面,要去做某件事情,或者觉得某个理想很美好,然而一旦说到具体去做。

“不行不行,我能力不够”。

是的,就是这句话里面的感觉,觉得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自己做不好的,并非是自己能力不行,而首先是,他们给了自己一个框架来限制自己了。

不去试试,怎么就知道自己能力不行了?

当然,这句话也应该结合起来看,毕竟老夫子也强调“自知之明”这种概念,结合起来理解的话,老夫子应该是觉得,真正能力不够的人,会在确实无从继续下去的状态下,才会停下来,而不是在开始就给自己一个框——我不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中等以上的智商,才能跟他去讨论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的智商,没必要去跟他讨论高深的学问。

注(仅做参考):所以说吧,朋友圈里面那种毒鸡汤,别信了。这句话很精辟的指出了“并不是所有人能有所成就”。智商/悟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没有达到那种阈值,连孔圣人这种人都不屑于去教你,别在那里被那些“成功学”疯狂洗脑,并不是只有细节、态度,你就会成功。(概览系列里面有一期,应该是思考,快与慢里面,作者就强调过运气的重要性。。。)

我们跟另一句话结合起来理解“有教无类”,你的文具盒倾向于理解孔夫子的教育不以人种区分,比如说歧视当时的蛮夷,比如说现在有些地域歧视、人种歧视。老夫子是不歧视这种,但是老夫子有另一种歧视:智商歧视。

如果没有足够的悟性,无论是什么人,老夫子就觉得没必要跟他去讨论那些高深的学问,教授一些一般的学问打发了就是了。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君子可能会走错路,但是不会陷在错误里面;君子可能会被欺骗,但是不可能被迷惑。

注(仅做参考):当下我们对古人所说的君子往往有些误解,觉得这种人有点“傻”。实际上在老夫子看来,真正的“君子”,心里面清楚得很呢。

君子不是先知,不是神,会犯错,但是不会陷在错误里面永远看不穿。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因为自己想要站稳,同时也会想到帮他人站稳;自己想要过得好,但同时也会帮助别人过得好。

注(仅做参考):这段话是解释一种“仁者”的品德,这句话解释了《论语》里面经常出现的“仁者”,是怎么样的一种形象和思想特征。

说到仁者,不禁想到“圣母”了。过分善良,遇到困难或面对敌人、迫害者常不顾事实与现实的困难、不顾人的正常心理,只一味抢占道德制高点,在站在道德高峰上用圣母光环普照人间的人。

真的不明白这种心理,和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是怎么来的。老夫子对仁者的标准,都没这些人“伟大”。

嗯,没错,“伟大”。


你的阅读时间就是最好的赞美。

倘若你意犹未尽,还请搜索微信公众号名字:“你的文具盒”——

关注我们,概览群书,长见识;修身明理,知是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26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朽木不可雕也:弟子“宰我”上课睡懒觉,气得孔子骂出千古名句
《论语》中的成语、名句
国学经典3
从《论语》中走出的成语,全在这里,你数都数不过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