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师者|张楚汉院士:与青年学生、教师一路前行,让思想、学术青春永驻

张楚汉,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2017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张楚汉

研究生培养在世界各国高校都是核心内容,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作出原创性的成果,学校才能达到一流的水平。

第一,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在我看来,就是培养同学们“学习—­思考­—­批判—­创新”的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维是推动现代科学文明前进的重要动力,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很多研究生的这一能力仍然是欠缺的。我们要带着批判性思维,用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思维,来研究学问。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高坝地基模型研究的例子。过去学者认为在地震作用下,大坝地基采用刚性地基的模型。我的导师克拉夫教授对此提出质疑并作出重大改进:认为应该是弹性地基模型,并且假设没有质量以解决地震输入问题,但无质量的弹簧只传递弹性相互作用,而忽略了它的惯性相互作用。从美国回来以后,我指导的第一个研究生赵崇斌认识到无质量地基也是不够合理的,当时恰好英国学者提出“无限单元”这一方法,他便很快抓住了问题关键,解决了地震输入问题,并将这一方法改进后应用到拱坝地基上。这项课题他前后持续研究了三年。1986年,在中美拱坝抗震国际会议上,我报告了这一成果:考虑无限质量地基惯性相互作用,大坝地震反应可以减少30%以上。在座的国内外教授都很感兴趣,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John Hall(约翰·霍尔)与赵崇斌仔细讨论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问他如何评价这个成果,他说, “Pretty solid”!

从这个例子来看,批判性思维,就是对已有的模型、理论不要墨守成规,要敢于提出质疑,才能够有所创新。我归纳为“勤学多思、溯源探异”,这也是我的治学座右铭。溯源就是追根问底,探异就是要寻求不一样的东西。

第二,研究生知识面要广,研究问题要深入。25年前,从我担任水利系学位委员会主任开始,系里开设了水利学科前沿讲座,不同领域的老师讲授水文水资源、农水、水环境、水旱灾害、水能、水工建筑物、岩土、海洋、移民管理等前沿知识,学科覆盖面广而内容新颖。同时,要培养学生对人文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学一点哲学、历史、文学,了解西方和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脉络,不断丰厚自己的知识体系。清华也有很好的人文传统,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融合,彼此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培养人,不能单纯追求实用主义,要引导学生对自然科学、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多多关心,多多学习。有了人文又有了自然科学知识,一个人情商和智商的培养就上了一个台阶。这方面我自己很有兴趣,同时也鼓励我的学生多涉猎,在讨论论文课题之外,经常跟他们聊这些。

第三,研究方向的选题要“立地、顶天”。“立地”就是要基于国家的工程实践,“顶天”是指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做研究要有长远规划、锲而不舍,做系统性的研究。我们课题组这30多年有三个研究方向,一个是高坝-地基-水库复杂系统的抗震模型(连续介质),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形成了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先进的综合模型;第二个方向是岩石-混凝土动力细观特性(连续-非连续介质);第三个方向是地震荷载模型(震源-介质-坝址数值仿真)。后两个方向都正在进行研究。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要说明:做研究要有长远规划,要长期坚持,要锲而不舍,一拨又一拨研究生做下来,完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完整的、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成果。

第四,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在我看来,科技创新有两条检验标准,第一,理念、方法上有所改进、有所突破,并且能够在实际工程上应用。比如我们提出的高坝-地基-库水系统非线性动力损伤开裂分析模型,我国现有200米级高坝几乎都用这个模型来做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来评判这个高坝是否安全,抗震是否过关,我们的研究是作为重要成果支撑设计方案通过的。第二,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得到好评。我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时,田长霖校长告诉我,美国有句很流行的话:“publish, or die”,说明发表论文还是很重要的。在国内外要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并且得到国际上的评论,有其他专家感兴趣并引用成果,这是创新性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第五,在指导方法上,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充分依据学生的特点来培养。我有一名学生宋崇民数学功底特别好,在做无限边界元研究时,他做了系统的公式推导,并擅长从数学力学角度阐述一个工程问题。于是在指导他的过程中,我按照“点好题-独立放手-抓发表”的思路,将他数学上的特长,发挥到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他去瑞士做博士后,我曾问他的导师:“我的这个学生怎么样?”对方特别激动地说:“brilliant” !后来,他在澳大利亚某大学做教授时,提出了一个国际上公认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在计算力学领域有一定影响。

学生们都各有特色,我自己也体会到一点:水涨船高、教学相长。科学发展速度之快,一个导师不可能把指导的各个学生研究方向所涉及的文献都看过。我要求我的研究生看到好的文章以后一定要送给我看,然后跟他讨论: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关键点是什么、缺陷是什么、如何突破和创新等等。教学相长,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和导师的水平都能得到提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第六,导师指导要善于由浅入深,还要重视团队合作。我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导师克拉夫教授是有限单元法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去年去世了,我很怀念他。他给了我很多启示,他的指导方法是由浅入深,让我将复杂问题简化为单自由度问题,再去推导多个自由度,最后拓展到重力坝工程问题。由简单原理扩展到复杂问题,水到渠成,最后完成一篇好文章,很有意思。我后来也将这一思路运用到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团队合作,我们建立了一个学术沙龙,每周举行一次,大家轮流汇报近期科研成果,并展开热列讨论。导师根据学生的课题特点、进展程度、难点再深入指导,团队其他成员提出建议。一个团队要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但主要是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第七,导师要全面关心同学。导师不仅要在学习上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还要关心他的生活。我的一位学生读书期间严重的胃病发作,睡不着觉,体重下降,他找到我说不想念书了,想回家乡找工作。我觉得这个学生潜力很好,如果因为身体不好,不能继续学习很可惜。我建议他继续读书,放松心情,不要有压力,身体第一、学习第二,如果按正常时间完成不了学业,就适当延长一年,并给与经济上的支持,直到拿到博士学位为止。他听从了我的建议。几个月以后,他的身体好转,体重也增加了,后来我又推荐他去普林斯顿大学进修。一年后,他回到清华,将学到的国际上最新的震源-介质-坝址数值仿真模型,应用到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坝地震反应模型上,取得优秀的成果。从这个学生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对我们的学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学习上、生活上、健康上,都要全面关心。

第八,要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养成优良的学风。前面提到的“勤学多思、溯源探异”是我座右铭的上联,“律已助人,求实尚美”这是下联。我们培养高尚的道德素质,就是要“律已助人”,要善良、要诚信。我一直这样自勉,也这样鼓励我的学生。我还有几个“不许” 的规定:不许抄袭,不许作假,不许引用他人成果而不引用文章,不许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宁可慢一点、宁可水平差一点,但这四条是绝对不能违反的规矩。

“愿与青年学生、教师一路前行,让思想、学术青春永驻”,人家说健康也可以“永驻”,我不这样认为,健康只能遵循自然规律,但是学术和思想要争取停留的长一点。我相信,和青年学生、教师一路前行,就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注:本文系2017年3月张楚汉院士在水利系教学交流会上的发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隆平院士获颁“研究生最喜爱导师”奖(图)
[首藏作品](5531)读研路上的进与退
面对研究生毕业难,来自一位导师的自白
一位导师的感慨:教个研究生好心累!
院士抨击部分导师沽名钓誉 一味把研究生当苦力
为什么院士的数量那么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