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材料前沿研究一周精选 2019年12月2日-12月8日





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本周的超材料前沿研究精选,内容涉及单层分子晶体的强光学响应和发光,声波的角非对称透射超构表面和分束器,双折射非共振反射超构表面实现宽带的线性到圆偏振转换敬请关注!

索 引

1.单层分子晶体的强光学响应和发光

2.声波的角非对称透射超构表面和分束器:相干完美吸收体和激射的组合

3.双折射非共振反射超构表面实现宽带的线性到圆偏振转换

01
单层分子晶体的强光学响应和发光

二维(2D)材料中的激子相互紧密结合,表现出丰富的物理性质。激子结合能可超过数百meV,比体半导体和量子阱结构大一个数量级以上。室温下,较大的电荷-偶极子和偶极-偶极子相互作用(约数十meV)能稳定多体配合物,如介子和双激子。虽然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原子晶体上,但许多分子半导体也有二维的层状结构。与过渡金属双卤化物(TMDs)等流行的二维半导体相比,分子系统中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更强。因此,分子半导体的尺寸控制有望大幅度地改变激子耦合并产生新的光电功能。研究激子相互作用的一个特别有趣的系统是分子J-聚集体。1930年人们首次观测到它,并发现其特征是由于单体激发的建设性量子叠加而使光谱线出现红移并变窄。这些离域状态较少受到紊乱(类似于晶体中的布洛赫波)的干扰,因此非常适合用于改善器件功能。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干的程度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在超快亚皮秒时间尺度上的能量弛豫主要是由分子间CT(也称为自俘获)主导。为此,二维组装由于增强了局部Frenkel偶极子间的库仑相互作用和层间CT的完全抑制而极具吸引力。

最近,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然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马海波副教授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Ali Javey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蒸汽运输的方法来精确地组装二维表面上的分子,这为研究分子的电学和光学特性提供了可能。在这项工作中,他们研究单层(ML)二萘嵌苯衍生物的光学特性,其分子的堆积可产生强偶极相互作用,而电子耦合较弱, 这是长距离J-聚体的理想条件。他们发现激子具有巨大的振荡强度,导致强吸收(室温和4K下分别超过15%30%)和亮发射(比半导体TMDs大两个数量级以上)。结合温度依赖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他们发现,激子波函数(Nc)的尺寸逐渐增大,在低温下可以达到百分子量级,这与无机半导体中的Wannier激子相似。进一步,他们在ML-perylene衍生物上制作了瞬态发光器件,并证明了激子态在电激励下是鲁棒性的。他们观测到近100%的光致发光量子产量(PLQY)、小于30 ps的辐射寿命和电注入,为相干偶极相互作用的高效率、高速发光器件铺平了道路。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短文作者:方轲)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3581-9 

02
声波的角非对称透射超构表面和分束器:相干完美吸收体和激射的组合

相干完美吸收CPA和激射是一对互为时间反演的特殊的波动行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意味着,将CPA中的损耗材料替换为增益材料,吸收过程就会反转为激射过程,反之亦然。将这种关系和潜在的物理原理用于吸收性干涉仪,亚波长区域中的理想波吸收器,光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器,无像差的透镜等的设计中。但是,这些功能结构主要基于相干的完美吸收效应,这意味着仅使用从空间去除能量的过程,而反效应(例如激射效应)可以将能量带入空间,实际上在结构设计中很少使用。如果CPA吸收的能量可以被回收,然后通过其相应的激射结构释放,则CPA和激射的组合将充当一种特殊的设备,可以“移动”一个地方的能量到另一个地方。这将为波动行为控制设备提供一种替代机制。

近日,来自华南理工大学Zhilin Hou研究小组报道了通过将CPA和激射的概念从以前研究的一维非Hermitian系统扩展到二维系统,这种理解可简化一种超构表面设计。作为示例,构造了一个不对称角度的透射超构表面和分束器,它们分别用作来自两个相反倾斜角度的波并将入射波分别分成任意振幅比和相位差的两个方向的完美发射器和后向反射器,合并两个单独设计的CPA这个想法不仅大大简化了超构表面的设计,而且在超构表面和非Hermitian系统的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相关研究发表在杂志《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近日,来自华南理工大学Zhilin Hou研究小组报道了通过将CPA和激射的概念从以前研究的一维非Hermitian系统扩展到二维系统,这种理解可简化一种超构表面设计。作为示例,构造了一个不对称角度的透射超构表面和分束器,它们分别用作来自两个相反倾斜角度的波并将入射波分别分成任意振幅比和相位差的两个方向的完美发射器和后向反射器,合并两个单独设计的CPA这个想法不仅大大简化了超构表面的设计,而且在超构表面和非Hermitian系统的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相关研究发表在杂志《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短文作者:刘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科大侯建国院士最新《Nature Nanotechnology》!|中国科学技术大学|natur...
陈崧|Nature Communications|蓝光QLED寿命获得新突破!
长春师范大学张有地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周二军研究员AFM 综述:基于非对称Y6衍生物稠环电子受体的研究进展
声学Mie共振及其应用
量子点
科学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