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度佛教史20——第一次结集

(基本内容:第一次结集;有为法、无为法;五蕴

这节课开始讲释迦以后原始佛教的时间是从公元前565年到公元前370年,从公元前565年到公元前486年,我们叫释迦时代。从公元前486年到公元前307年,我们叫释迦以后的时代。

上节课咱们算是把释迦时代讲完了。

那释迦以后这小一百年呢,咱们介绍三部分内容,第一次佛教经典的结集,还有原始佛教的主要理论,最后是原始佛教的总结。

先讲第一次结集

结集,就是僧人们集合起来合颂经典,一个人背诵佛经,大家听,背诵完之后,大家觉得他所说的佛经的确是佛说的,没有意义,就把他说的那个佛经作为正式版确定下来,如果有文字,那就会记下来,这就是结集。

佛家历史上有过四次结集,其中头两次结集的时候没有文字,所以确定一个统一的版本之后,大家还得背,要不背下来不就白结集了吗?

当时的经典其实是保存在无数的僧人的记忆里的,他们每天都会互相背诵、互相对比,以此来确保经典的正确性。如果相互之间不一样,就请教长老,要是长老也记不清了呢,那就没招了。

所以没有文字的时候,僧人们是很痛苦的。

第一次结集发生在世尊去世的那一年,就是公元前486年,地点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外七叶窟。阿阇世王大力支持,大迦叶尊者主持,由阿难尊者诵经,阿难尊者是常年在世尊身边服侍世尊的,世尊去哪儿他去哪儿,所以世尊讲的经他基本都听过,而且这个人记忆力特别好,所以就由他背诵佛所说过的那些话。

持戒第一的优婆离尊者颂律,这样就整理确定了经律二藏,经就是佛说的,律就是戒律。

至于经有哪些经,律有哪些律,这个就不好说了。

有人说四阿含经是第一次结集出来的,有人说四阿含经是第二次结集才出现的,这个就没必要细抠了。

第一次结集出来的佛经,虽然内容现在无法确定,但它的文体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主要就是一些个偈颂。什么是偈颂呢?就是韵文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就跟打油诗一样的那种文体。

我随便说两句偈颂,大家感受一下。有漏无漏法,除道余有为。 于彼漏随增,故说名有漏。这是俱舍论当中的四句,就是这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

为什么原始佛教的佛经主要都是偈颂呢?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文字,韵文容易背,所以第一次结集的内容主要是偈颂,这个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

第一次结集就说这么多,下面看原始佛教的主要理论。

第一个,有为法、无为法。之前咱们讲过什么是法,一些现象都是法,物质的、精神的。

佛家对法的定义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自然而然的;持,保持;自性,自己的本性;连起来,就是它能够自然。自然地保持自己的本性,任何存在都能保持自己的本性。太阳就保持是个太阳,风始终就是个风,贪婪始终就是贪婪。

这个世界的存在是有定法的,不可能说水突然就变成火了,然后太阳说没突然就没了,这个是不可能的。万物都是认识自性的。

然后轨生物解,轨是规范。轨生物解就是大家看到这个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的规范,从而产生对这个事物的理解。这个定义说白了就是一切现象都是法,而且每一种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规范。

佛家把法再分为两种,一种有为法,一种无为法。

先说有为法,佛教的标准定义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这句话怎么理解?就说任何物体它都需要由材料来构成,杯子是由玻璃构成的,房子是由钢筋水泥构成的,钢筋水泥就是房子的因缘,因缘和合到一起就组成了房子。物体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所以说物体是因缘和合的。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话就说,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凑到一起了,这个东西就有了,原子散开了,这个东西就没有了。

所以我说这个东西是因缘和合的,这种因缘和合而成的事物就是有为法。

那无为法呢?佛家的标准定义是无因缘造作之法。就说这个存在是没有原因的,自打开天辟地那一天开始,甚至是开天辟地之前,它就存在。恒久存在,为什么能恒久?就是因为它的存在不需要原因,也没有原因能毁灭它。万物流变、始终生灭,唯有它恒久存在。不生不灭这个东西厉害了,婆罗门外道说大梵是不生不灭的,佛家是不承认有大梵的。那佛家所认为的无为法有哪些呢?

咱们先简单说一个,就是虚空无为,就是宇宙空间,有为法在空间中运动,再怎么运动是你有为法自己的事儿,你也改变不了我空间,你运动只能在空间中运动,你无法使空间本身运动,对吧这个空间呢,你拿他没招,它是不生不灭、恒久存在的。其实佛家这个虚空是无为法,这个观念呢在现在已经不实用了。现在物理学认为空间是有实体性的。什么叫有实体性的?

空间是一个实在的东西,空间是可以被重力所挤压、所扭曲、变形的,所以空间本身也是有为法,这个咱们就不要细抠它了。

关于无为法,最后说一点,这个概念的含义很深。

咱们现在讲的这层意思,也就是无因缘造作,恒久存在。

这个只是它的第一层,也是最表层的意思。

无为法这个概念有好几层含义,咱们随着学习的一点点深入,再慢慢介绍。

然后下一个概念,五蕴

五蕴是佛教的重要概念,蕴就是堆,一堆东西那个堆。五蕴就是五堆东西。哪五堆呢?

色、受、想、行、识。

五蕴包含了世间存在的一切有为法,咱们看看它是怎么包含的。色蕴包含一切物质。另外四个就是精神方面的了,受蕴包含一切的感受、情绪、感情;想蕴包含一切的思维、推理、判断;行蕴包含一切和动机、行动相关的;识蕴,传统说法是认识功能,实际上不止包括认识功能,还包括记忆、理解等功能,识蕴是属于心理的底层技能。

这样五蕴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概括了整个有为法,其中精神方面分成四部分,分得比较细一些。

关于色蕴多说一点,色蕴是一切物质,佛家把一切物质分成两类:一类叫表色,一类叫无表色。

表色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无表色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这表色好理解,无表色是什么东西?

所谓无表色,指在有情身体中存在的,虽然不能表示出来令他人看到,但对善恶业的前后因果相续有一个衔接作用,这就是无表色。不太好理解是吧?没关系,咱们看看无表色的两个具体作用,你就明白什么是无表色了。

无表色具体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善恶业的记账本。善有乐报,恶有苦报。做什么事情啊不是说做完了就完了的,必须有一个东西把它记下来,一条一条的,善业、恶业都记得很清楚,以便将来受报。这就是无表色的一个功能。

这种善恶业记账本其实是有点玄幻色彩的,他就是古人为了解决善恶果报的合理性问题而创造出来的,其实现在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但在当时,人类的理智还比较蒙昧,像我给你们讲业报那样,讲概率思维啊,讲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啊,你做好事有下辈子你就赚了,没下辈子你也不亏啊,怎么算你都是赚的。我现在这么讲行,但在古代你这么讲的话大家不是很容易接受的,所以只能搞一个善恶业的记账本。

其实即使在今天二十一世纪,我讲这个业力也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就说那个业力到底是存在哪儿了?他们问这个问题我就觉得很奇怪。你做过的事情做过了就是做过了呀。

业力就存在在你做那件事情的当下呀,就存在在你做完那件事情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之中啊,业力就在现实之中啊。干嘛非要再搞出一个记账本来呢?难道现实不是最好的记账本吗?

无表色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表示你持戒的信念,专业术语叫做戒体。

你受了戒了,比如不恶口就是不骂人,这个不骂人的信念呢就进到你的脑子里了,以后你再说话的时候,这个信念就会起作用。

这个东西就是戒体,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能时刻的约束你,这也是无表色。

当然戒体究竟是不是色法,这个还可以再讨论。

如果戒体只是信念,那信念肯定不是色法了。所以关于无表色,听听就行了。

这个五蕴暂时先理解到这个程度,以后咱们会经常遇到这个词儿,大家慢慢地加深理解,下一章节继续讲主要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十大经典佛语解读
宇宙真谛的洞见
无我与轮回(学愚)
《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8)
南师讲: 物质世界的东西与形而上道一样神妙不可思议,你不要轻视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