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与修行的大统一论:“玄”

一.引

我好似看到了一种统一的文字逻辑论,遍及《道德经》、《庄子》、《阴符经》、《心经》以及现代的物理化学理论,发现都是在讲这个东东。拿到生活中去验证,目前还没有找到反例。

上次讲到“静”,这次要讲“玄”。一个是指“性”,一个在讲“形”,本质不变。

玄者,旋也。有形世界是旋转,无形世界也是旋转,心也是旋转。旋转就有周期。旋转是一种稳态,静就是玄的稳定。

二.例

先来讲两个现实的可知觉的例子:

一、骑自行车,当有一个向前的速度时,车子为何不向两边倾倒?为何左右方向的平衡能轻易达到?

二、行星在公转,流星在失去公转,于是消散于无形。从短期看,公转与自转是一种稳定的静态。

想像这样一个场景,人站在地面上,静止不动,假设观察者是无形质,而又无所不能,现在从四个视角来观察自己:

1、我用眼睛看周围的一切,发现我没有动,相对的静止;

2、飞到空中,我看到自己的小,也看到我随着地球在自转,但我不知道参照点在哪里;

3、飞得再高点,我看到我随着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同时有自转,太阳是我的参照点。

4、飞得更高点,我看到太阳也在转动,有公转,也有自转,我失去了之前的参照点。

三.论

1.道论

现在借用老子的话来展开说:

1.1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无形的状态,能量处于旋转状态。从无到有,无形产生有形,这个有形也是在旋转。

“有形”是人为定义的。紫外线与红外线,人不可见,但有些动物能看见,那么在动物而言,这就是有。人是在用自己的感官定义世界,再加上抽象定义。很多科学就是抽象定义,即超越感官的定义。

1.2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形的旋转,有形的旋转,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旋转。原子学说,能与这一逻辑自洽。质子、中子、电子都在旋转。从无形到有形,是旋转的集聚效应。气体的无形与固体的有形,跟旋转方向有关。

1.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欲是什么?是神经元对可感应的旋转的知觉,进而产生神经元旋转。你可以称之为“共振”,或者“弦振”。

有欲的时候,所以能看到形质的变化。无欲的时候,就是佛讲的“如如不动”,修行越深入,你的感应越进入无形的层次。

2.佛论

作为地球上的人,并不能直接感应到地球的自转,因为,你的有形身体,本身就在这个旋转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心经》讲: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说明这种感应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级:色即是色,唯物论;第二层级,色不是色,变化论;第三层级: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五蕴皆空,有无一体论;第四层级:空中无色,本体论,超越这个旋转体系。

按照佛的逻辑,身体只是心的寄主。在此,只是把佛的逻辑统一进来,不作真实性探讨。

3.知论

回到现实的探讨:

《逍遥游》里讲鲲与鹏、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官乡郡国,其实都是在讲心,心“知”到哪个程度,就会产生哪一个层级的感应与效用。

就是说,你的心也是一种旋转,当你把心放在不同的层级时,就会得出不同的“观”。而心的分别,是依赖各种“标准”,这是由符号逻辑的内在特性决定的。证据是,你去看西方的哲学与科学逻辑,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框架上,而这个前提是假设其不证自明的。没有这个前提,这个大厦就会倒塌。

打个比方,有一种时间观是这样的:把你放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去,都是尘埃。把你放到宇宙的演化长河里,你连尘埃都不是。时间尺度不一样,得出来的“观”天差地别。

再打一个比方,上文已经讲过的。把你放在不同的空间高度,你手上的手机在你眼中是个什么样子?

这两个比方,暗含了两个标准,即:时间标准与空间标准。两者都是有为法,这是思维的起点。

心之“有为法”,有其无可比拟的威力,人类在这么短的时间跑到食物链的顶层,有那么一点沾沾自喜。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动物看世界是:色即是色,不会转弯弯。人看世界是“色不是色”,可以站远点看,拉近了看,可以拆散,也可以重装,这些都是人心的思维在起作用。思维的本质是解构与重构,用一种虚质的符号逻辑,模拟了一个中间世界。而重构的过程,也是旋转的集聚效应。

是不是会奇怪,这一点也是符合“无中生有”的大规则的。人类的有为法,居然是无为法的小弟弟。

传统的人生三境界讲: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在此,要作一些修改,第三重应该是:看山还是山,看其他的也是山,万物齐一,即“色即是空”。

4.科学与人心的统一

频率、周期、自转与公转

越无形,频率越快,周期越短。

有形物质,越小,频率越快,周期越短。桌上的水杯,看起来刚过去的一分钟没有变化,其实已经经历了很多个变化的周期。

月球的公转是一月,地球的公转是一年,太阳公转周期是2.2亿年(数据来自网络)。

生命物质,频率越快,周期越短。为什么年纪越大,越感觉时间过得快呢?因为心运动的频率越来越快。

人之意识,会对自身与环境有一个周期认知。追求长寿,是对生命周期扩大化的追求。恐惧感是对周期不确定性的控制反应。别人有的,你没有,自然而生贪欲,这是维持周期中的稳定性的追求。人之天性喜欢“有”的周期,讨厌“无”的周期,因为“有”的补充,能对抗自然失落。

5.修行论

从玄这个角度来看“修行”。

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你看到那个旋转,能看到,说明心肯定动了,这是“应”。应完之后呢,又回到“静”的位置,低频的旋转。即:不动到动,又回到不动。

什么情况下会引起心的共振呢?

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刺激物的周期频率,一个是心的频率。古代帝王拥有了整个国家,他不会在意老王家今天早上死了一头羊。如果你缺食物,一块树皮都可能让你心动。

所以说,修行的本质是,让心慢下来,对物质世界脱敏,进而超越当前的观察者的位置。

人的世界,是追求更大、更快、更高、更强。本质上是在追求周期中“有”的空间延长性,是拓展心的宽度,频率的广度。找到一个标准,然后把“我”放进去。

四.行

以上大多是在讲逻辑,不算严谨的白话逻辑,只为追求一个自洽。

现在侧重讲应用,从玄的角度。

人生“应该”是有为,还是无为?两者其实是一回事。

首先要问下自己,为什么有这个“应该”?

如果从这个“应该”出发,这个“应该”是怎么构成的,你在心里造的这个地图,是否吻合客观规律,即有形世界的旋转。

不管你是在追求梦想,还是逃避现实,你都是处在这个旋转当中,小旋转上面有大旋转,大旋转上面有大大旋转。

如果想要改变点什么,你得把心停下来,有为法的操作是:改变时间和空间的参照系。

无为法的操作是:把这个“想要改变”的念头放下来,你会与无形的能量产生共振,于是你知道了世界的真相,“天地悉皆归”。

嗯,最大的解决之道是放下解决。

什么是执行力,其实是:你的心是这样想的,你的心觉得这样做理所当然,于是有一系列的旋转共振连锁反应。

所有现实的发生,都是“知行合一”的结果。如果你对自己很不满,明明这样想,偏偏那样做,现在可以不用纠结了。你对自我的感知,大多是文字符号层面的知,是文字符号层面的频率,并没有深入到心的频率层次。怎样修正这种认知的假象呢?

现有的知是什么?是你接收到的社会标准:例如,人做事应该要有情商,要学会舍得......等等大道理,这些者都是庄子讲的“书之糟粕”。

放下现有的知,建立一个“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的信仰。

当你去做一件事时,空杯而忘我地,观照意识是怎么流动的,那个真实的我是怎么样,偷偷地支配行为的。这就是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从行上反观自己,也是“反省”与“自知”。做到了自知,就知道自己在种什么因,结出什么果,从来就是一件已经确定了的事。

老子讲,知不知,善;不知知,病。一个道理。脑知,心知,是有差别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振
《出体修炼》
成熟度有三个层次,可惜大多数人还活在最底层......
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
做生意逻辑
新二十四总穴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