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题研究】第50讲 微型专题(10)——中西资本主义萌芽对比

一、知识梳理

1.产生时间

西欧:14、15世纪产生。

中国:16世纪产生(明朝中后期)。

2.发展历程

西欧:产生后迅速发展,使西欧社会迅速完成了社会转型。

中国: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成为改造封建社会的强大力量,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中断。

3.不同发展结果的原因

(1)政治上

西欧: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参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抑制了资本主义发展。

(2)经济上

西欧: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和重商主义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中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思想文化上

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人文主义的迅速传播。

中国: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思想,压制了新思想产生。

4.不同发展结果的影响

西欧:使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了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

中国:严重制约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伍于在世界发展潮流。

二、真题演练

1.(2010年新课标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13分)

【解析】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典型的重要特征,从历史上看,雇佣劳动早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但那个时候不可能是资本主义生产。后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原始阶段,有学者将其称作“原工业化”,恩格斯认为这种“原工业化”生产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只有“历史前提”具备的时候,才有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就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我们不妨将其上边这种认识用下边的图示形象表示:

那么现在应考虑的是“历史前提”具体应该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是因为工业革命期间,生产方式从工场手工业的手工劳动转变为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是由工业革命促成的。至此可推知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就是工业革命的的条件。换句话说,本题只须说清楚“工业革命条件”具备与否就是促成资本主义萌芽是否转变为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重要条件即可。结合所学历史可知,英国正因为具备了恩格斯说说的“历史条件”,即工业革命的条件,所以经过工业革命,英国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发展到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阶段,实现了华丽转身,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而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不具备“历史前提”即工业革命的条件,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处在“萌芽”时期,即始终处于“原工业化”阶段,最终使中国在世界朝着现代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却踟蹰不前,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对命题者通过中西对比,揭示了一个道理,在社会的转型时期,谁能及时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及时的变革,谁就一定能抓住时代的脉搏,永立潮头。韩非子说的“今必胜昔”,强调的及时变革,王夫之提倡的“趋时更新”等,不正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体现吗?

示例一:

英国具备了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即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最终发展到机器大生产阶段。

(1)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2)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通过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也促使国内消费市场迅速扩大。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发达的手工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持。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以上的“历史前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

示例二:

明清时期的中国,尽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不具备,即不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所以没能使中国实现社会转型,最终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政治上,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不可能为工业革命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上,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使得国际市场无法开拓,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的政策和高额地租收入,使得工商业者“以末致富,以本固之”,严重了工场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加之,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严重影响思想结方,不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理念的发展,这也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总之,中国没有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故而没能促进中国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发展到机器大生产阶段,使中国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逐渐衰落了。

2.(2014年新课标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3.(2009年福建卷(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5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11分)

4.(2012年海南卷·2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5.(2017年新课标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2.(25分)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3.(37分)

(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4)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4.(12分)

(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4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8分)

5.(12分)以下答案来自于湖南名师武建松老师《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42题的命题特点及解答思路》,谢谢武老师。

示例一 (比较共同点)

论题:14~17世纪,中西方世界社会转型时期的共性

阐述:14~17世纪,中国与西方都处于重大社会转型时期,并反映出一定的共性。经济上,都重视工商业的发展,白银货币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都面临严重危机。中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西欧一些国家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并逐步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思想上,都出现了启蒙思想。中国出现了反专制民主启蒙思想,西方有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和近代科技的出现;对外关系上,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一时期,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行美洲,中外交流加强。

示例二 (比较不同点:经济角度——史实+评价)

论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阐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均发生在15世纪,前者比后者早近100年,郑和的船队船只多,船体大,比较先进;哥伦布船队船只少,船体小,相对落后。郑和下西洋与所到各国和平交往,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屠杀和掠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欧;明朝着力以和平方式处理对外关系,西欧国家则更多采用暴力和战争,同一时期的两种航海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影响。

示例三 (比较不同点:科技角度——史实+原因)

论题:14~17世纪,东西方科技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阐述:16世纪,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同一时期,西方近代科技产生。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我国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反映了传统科技的总结。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东西方科技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是不同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统治达到顶峰;西欧则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

示例四 (中外互动:中外交流角度——史实+影响)

论题:14~17世纪中外交流及影响

阐述:14~15世纪,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到达美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文明开始汇合交融。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由此传入中国。利玛窦到达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17世纪,由于对中国丝织品、瓷器等需求,西方殖民者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向中国。英国在印度和北美殖民扩张;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国的朱子学说在日本成为显学,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中外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但西方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等地带来了灾难和破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北京海淀区初三(上)期中历史含答案
255历史每日一题第六周
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哥伦布航海与郑和航海的十四个不同
九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