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编教材八下游记单元知识点归纳

游记文体知识

游记在内容上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是游记的线索;

第二、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所见”可以是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也可以是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它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

第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它是游记的灵魂。

壶口瀑布

一、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

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真的是瀑布,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有陡峭奇绝,有多姿多彩。

二、作者写了壶口爆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第一、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

第二、从观景的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

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

第四、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面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所有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将文章的境界翻上一层,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景物描写上的基础。

三、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特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

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

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转换。

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

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

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

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的巨石。以巨石的“静”的形态,写出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

四、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什么?揭示了怎样的主旨?

(1)作者联想到:小小的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又联想到中华民族的特点:“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主旨:本文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了黄河博大宽厚的伟大的性格,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五、反复阅读课文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

课文第3、4段主要描写壶口瀑布的河水,在动词使用方面很有特点。

第一,选词准确,词语丰富。如描写即将坠入深沟的河水,连用“挤”“撞”“推”“ 搡 ”“呼”“拥”等动词,非常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

第二,适当重复,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跌”字在这两段中出现了六次}突出强调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特别是第4段,在不长的语句中连续五次使用“跌”,三次使用“碎”,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也因适当的重复而形成了独特的音节效果。

第三,运用拟人手法,用人的动作写水的动态。这两段中的动词,很多都常常用来表现人的动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像“走”“进”“折返”“迂回”“觅”等动词都是如此,这些动词使文章的描写更有形象性,更易打动读者,也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一、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参考答案:作者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

    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突出它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突出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靠近冰山,发现其图案的难以名状;进入冰塔林,特别是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突出其晶莹纯美,闪闪生光;第二天重返冰河,听到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

    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作者“所感”也发生着变化。远眺雪山时,感到雄伟和神秘;张望冰峰和冰河,感叹造物主的创造力;身处冰窟,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倾听水声,想象即将演绎出的长江的故事。

二、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作者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

课文中,“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冰从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敬慕的晶莹和洁白”,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冰塔林奇美的特点。

三、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作者反复叙写自己糟糕的身体状况,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东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却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

这种写法,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可信。作者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行走、体验甚至考察,这使得本文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让读者有超越自然的感受。

四、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在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陶醉的意思。“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

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删去加点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删去加点部分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描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就缺少了神韵。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这几个句子在描写眼前景物的同时,都不停留于具体的描写,而是将笔触宕开,抒写作者的想象与感触,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时间的远处或思考的深处。这样的写法虚实结合,主客交融,带给读者一种富于厚度和深度的美。

登勃朗峰

一、了解作者的游踪。

马蒂尼--(黑首)--阿冉提村—勃朗峰--(河谷)--沙蒙尼旅 馆

二、作者先后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第2自然段:山脚下峡谷—美不胜收—视觉、听觉

第3自然段:勃朗峰—独居苍穹—远视仰望

第4自然段:周围山峰--奇形怪状—比喻

第5、6自然段:勃朗峰峰巅—变幻无穷—比喻联想

三、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读第7—11自然段,标出描写车夫的句子。)

语言描写(略):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

神态描写(略):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

行车情景:通过行车的惊险,“车夫之王”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四、本文记述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描绘了雄壮、奇伟、变幻 多姿的山中所见之景,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驾车本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作者顽强、坚韧、进取、乐观的精神。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把握一滴水的 游踪。

答:从玉龙雪山上来,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 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二、从“一滴水 ”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一滴水 ”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和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一滴水 ”的视角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而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这样可使文章对描写对象的表现既全面又灵动。

“一滴水 ”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而谈,或直抒心曲,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交互性,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真切深挚。

三、本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优美、景色怡人、建筑古朴、民风质朴的丽丽江,展现了一幅立体丽江图,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喜爱、赞美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在自己的“足迹”中完成游记
《春》说课稿
统编教材八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情聚一景,线牵一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课《壶口瀑布》word教案-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